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五)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五)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3-05
    中華民俗文化之中堅信仰:關帝
    中華民俗文化之中堅信仰:關帝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3-03
    中國民間社會的關帝財神崇拜
    中國民間社會的關帝財神崇拜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3-01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四)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四)

    接續上周清代著名考史專家趙翼〈借荊州之非〉白話全文。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2-27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三)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三)

    元代戲曲「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內容以東吳向關公索討「久借不還」的荊州,這是長久以來的錯誤歷史傳說。接下來請讀者們參考歷代著名史學家是如何的看法。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2-26
    華人社會永恒不滅的精神圖騰
    華人社會永恒不滅的精神圖騰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2-24
    尋根中華文化,傳承關帝精神
    尋根中華文化,傳承關帝精神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2-22
    關帝崇拜中的財富密碼
    關帝崇拜中的財富密碼

    中國人供奉財神習俗由來已久,不僅逢年過節,要接財神、迎財神,日常生活中,商舖、公司、家居裏,也常常供財神、拜財神,祈求財神爺保佑,財源滾滾、財運亨通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2-20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二)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二)

    上星期我們提到劉備採用馬良之策,先收南荊州四郡,後徐圖北荊州曹操南征佔據州郡。馬良雲:「荊襄四面受敵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劉琦於此養病,招諭舊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為荊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後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積收錢糧,以為根本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2-19
    迎接財神 取財有道
    迎接財神 取財有道

    自古以來,中國商賈就有供奉「財神」的習俗。財神主管天下間的財富、財源、財運,在中國民間傳統觀念中,誰若能得到財神眷顧,便能夠財源廣進,財運亨通,金銀滿屋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2-17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天地生萬物,惟人為萬物之靈。南宋大儒蔡沈《書集傳》中雲:「萬物之生,惟人得其秀而靈,具四端,備萬善,知覺獨異於物。」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2-10
    家庭和睦、國家昌盛的文化柱石
    家庭和睦、國家昌盛的文化柱石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稱為「八德」,是華人社會道德教育體系的基礎和基本框架。「八德」之中,又以孝悌居首,顯示孝悌觀念在中華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2-08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一)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劉備借荊州是誰編出來的真相剖析(一)

    世人受《三國志》及《三國演義》部分內容的影響,因此有許多人認為,劉備借荊州是確實有依據的。甚至有些人更以為,劉備借而不還,是不講信義的狡賴之徒。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2-05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人心向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行善之人,福報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待到功德圓滿,必然福至心靈,潤澤後世,顯耀門庭。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2-03
    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志存高遠、激活思想、開啟智慧,助我們明辨是非善惡,找尋真理光明,實現自我定位,臨事處變不驚,養成寧靜致遠的格局,厚德載物的修養,高風亮節的情操。

    來源:香港商報 2021-02-01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八)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八)

    前回所提荊州之失,歷代有幾位傑出大文學家、史學家代表,如清代乾隆時期姚范和道光年間黃恩彤,與明代嘉靖時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等,都前後提出他們獨特的看法,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1-29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原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原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基石,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孝經》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1-27
    世上什麼都可以等,唯有盡孝不能等
    世上什麼都可以等,唯有盡孝不能等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25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七)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七)

    前文提到荊州之失,乃因為有多種非關公所能掌控的因素所造成,那麼歷代的史學家又是如何評論呢?請看下列分析。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1-22
    人的善念福報,來自惻隱之心
    人的善念福報,來自惻隱之心

    孟子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是人與生俱來,慈悲、憐憫和同情他人的本然情感。比如,有人看到一個年幼無知的孩童即將掉落井裏,必然會產生驚恐、擔憂、悲憫、同情的心理。哪怕這個人只是一個路人,跟孩子或孩子的父母素不相識,也會不知不覺地生出惻隱之心來。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20
    竹節標高義,丹青獨立名
    竹節標高義,丹青獨立名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1-18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六)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六)

    上周提到關公在執行「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政策時,對後方大本營先做了非常縝密的防禦布置後才開始實行北伐,接著讓我們來看關公是如何進行戰略安排的。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15
    弘揚優良家風,傳承中華美德
    弘揚優良家風,傳承中華美德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1-13
    關帝聖訓傳千古 勸善止惡正人心
    關帝聖訓傳千古 勸善止惡正人心

    「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1800年前,關公對子女的庭訓教誨,也稱「關帝聖訓」。後人敬崇關公,將關帝聖訓刻於石碑,名為「關帝垂訓碑」,或為「四好碑」。全球各地關帝廟內多能見到此碑刻,勸善止惡,教化人心,功德匪淺。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1-11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五)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五)

    關公能被稱為三國第一勇將萬人敵,當然早就看透東吳的野心,從關公準備北伐時的考量與布置就可看出一二。而「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規劃,係蜀漢在諸葛亮三分天下之計的隆中對策,因此,關公 受命後才會積極執行其國家方略。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1-08
    人在社會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張名片
    人在社會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張名片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領域,誠實守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守則。誠信素質體現著人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彰顯著人的人格品質、價值取向。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1-01-06
    關公文化的儒學價值觀
    關公文化的儒學價值觀

    在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有兩位聖人,堪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緯,即:文聖人孔子和武聖人關公。孔子以思想言論傳世,關公以道德實踐立身。兩位聖人,一文一武,一柔一剛,交相輝映,光明朗照,共同為中華兒女提供思想上的指引、道德上的教育、人格上的規範、精神上的啟蒙。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04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四)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四)

    種種資料可證,孫吳從父到兄及弟,都是有計劃有企圖地想自立為帝,因為唯有先取江東、再佔荊州,如此才能放心地朝著稱帝之路前進,這就是東吳孫氏三代自始以來的基本國策。

    來源:香港商报 2021-01-01
    萬古綱常典範 全球華人道德標杆
    萬古綱常典範 全球華人道德標杆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被儒釋道三教共尊,朝廷民間共仰,百行百業齊加尊崇的歷史英雄人物, 只有關公。關公文化,融透著儒家文化的道德精義,浸潤著佛道文化的思想精華,體現著中華民族共同推崇的價值理念。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30
    常懷慚愧心 助力真修行
    常懷慚愧心 助力真修行

    慚和愧是令心底清淨、諸行光潔、精進修行的兩種善法。「慚」是指對不起自己,所以「自慚形穢」;「愧」是指對不起他人,所以「愧對於人」。《涅槃經》雲,「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28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三)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三)

    東吳自始至終都沒有真誠要與蜀聯盟抗曹,只是虛假應付,反而是一心一意要謀奪荊州。因而,關公的處境就如與餓虎為鄰,隨時都充滿了危機。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25
    正氣浩然的人格魅力是怎樣養成的
    正氣浩然的人格魅力是怎樣養成的

    人有三寶:精、氣、神,氣是產生精、神、形、質的基礎。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和立足,安身立命、建功立業,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實現自我價值,離不開「氣」的幫助。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23
    百行百業對關帝的祖師爺崇拜
    百行百業對關帝的祖師爺崇拜

    行業祖師爺崇拜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每個行業都有其自己的淵源。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21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二)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二)

    如果世人受《三國演義》記載關公辱罵諸葛瑾拒絕求婚一事所影響,以為關公不懂外交禮儀,導致孫權毀盟偷襲。用這種格局在分析關公的為人處世態度,那就太低估這位忠義無雙,亙古一人,武聖關公之智慧了,更遑論孫氏一門早就有染指漢室天下的野心也。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18
    關公忠義精神的新時代內涵
    關公忠義精神的新時代內涵

    關公,是中華民族忠義精神的文化象徵和精神符號。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16
    關公:從威震華夏到萬世人極
    關公:從威震華夏到萬世人極

    「萬世人極」,是清代咸豐皇帝御筆親書,懸掛於山西解州關帝祖廟、福建漳州東山關廟、台灣祀典武廟等處大殿正中的一道匾額,寓意關帝人格乃是千秋萬代、萬民共仰、立身行事的最佳典範,關帝神格乃是三界六道、九州八荒、人神齊尊的無上神明。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2-14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一)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一)

    世人普遍認為,荊州之失乃關公個性使然,剛而自矜,恃才傲物,拒婚辱使,外交不圓,破壞蜀、吳聯盟所致;甚而有用人不才、結怨同僚,因此前後失據的「大意失荊州」之詮釋。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0-12-11
    從歷史圖卷走進華人內心世界的關公崇拜
    從歷史圖卷走進華人內心世界的關公崇拜

    中華文明具有5000年的悠久文明發展史,是世界上唯一不曾間斷、薪火傳承的古老文明。在中華民眾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群星閃耀,英雄輩出,其中在華人社會流傳最廣、廟宇最多、群眾基礎最紮實的,當屬忠義參天的關公崇拜了。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0-12-09
    關公忠義精神 扶起天地正氣
    關公忠義精神 扶起天地正氣

    天地之間有股氣,名為浩然之氣。此氣,大氣磅礴,充塞宇宙之間,非忠義不能滋生,非正直不能養護。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0-12-07
    關公神勇蓋三國,華夏威名萬古傳
    關公神勇蓋三國,華夏威名萬古傳

    《三國演義》描寫了眾多神勇的武將,而關公的神勇卻是獨樹一幟的存在。無論從評價次數還是評價高度,關公都是魏蜀吳三方公認的名將、勇將。

    來源:香港商報 2020-12-04
    自信來自實力,關公溫酒斬華雄
    自信來自實力,關公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是關公戎馬一生中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對戰搏殺,《三國演義》第一回寫關公一刀將黃巾將領程遠誌揮為兩段,在書中被視作關公初試青龍偃月刀。因實力過於懸殊,難以顯示關公的武藝高強。

    來源:香港商報 2020-12-02
    基於英雄崇拜而演變形成的關公磨刀節
    基於英雄崇拜而演變形成的關公磨刀節

    關公磨刀節成為中華民眾喜聞樂見、踴躍參與的一項重大民俗節日,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來源:香港商報 2020-11-30
    傳承千年的民間習俗:關公磨刀節
    傳承千年的民間習俗:關公磨刀節

    農曆五月十三紀念關公,舉辦關公磨刀節的民間習俗,在民間社會已傳承千年,廣大民眾自發、主動、自覺的參與這場聲勢浩大的活動,反映了人民群眾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表達了人民群眾追求生活富足安樂、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心靈呼聲。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27
    三國紛紜,彰顯關公英雄本色
    三國紛紜,彰顯關公英雄本色

    在三國時代,那個崇尚武力和權謀的烽火亂世,關公如一股清流,其提青龍刀,騎赤兔馬,誌興漢室,義勇當先的英雄形象,濃縮了正義和道德的雙重屬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英雄」一詞的認知和理解。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25
    青龍偃月刀,一把有靈魂的神器
    青龍偃月刀,一把有靈魂的神器

    青龍偃月刀之所以能夠跟隨關公,受到世人的敬仰、尊崇,正是基於人們對關公人格的欽佩、仰慕,對青龍偃月刀注入了符合傳統道德文化思想的精神內涵,從而讓青龍偃月刀具有了靈魂的屬性,有了鮮活的生命。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23
    寶刀配英雄,刀壯英雄氣
    寶刀配英雄,刀壯英雄氣

    青龍偃月刀,是武聖關公的標誌性武器,也是展現關公威風凜凜、浩然正氣形象的重要標識。

    來源:香港商报 2020-11-20
    青龍偃月刀,忠義勇武的文化象徵
    青龍偃月刀,忠義勇武的文化象徵

    青龍偃月刀造型優雅,刀勢沉重,用在威武雄壯的關公手上,更是如虎添翼,盡顯青龍偃月刀的磅礴大氣。青龍偃月刀是具有靈魂屬性的神器,它會尋找自己的主人,從而讓自己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18
    武聖關公的標誌性武器:青龍偃月刀
    武聖關公的標誌性武器:青龍偃月刀

    關公作為《三國演義》重點描繪的英雄人物,又是中國朝廷民間一致推崇的「中華武聖人」,關公所使用的武器更是非同凡響。青龍偃月刀,是關公根據自身的特有條件,量身定做的一種武器。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16
    桃園結義對民間社會的開創性貢獻
    桃園結義對民間社會的開創性貢獻

    桃園結義故事跨越千年,至今仍對民間社會的民風習俗、行為習慣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是發自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文化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只有這種認同才是桃園結義精神經久不衰、千古傳頌的根本決定力量。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0-11-13
    桃園結義,拉開三國時代的序幕
    桃園結義,拉開三國時代的序幕

    桃園結義,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尚忠尚義、團結共贏的文化心理和特質,體現了中華兒女面對國家興亡、挺身而出的忠義愛國情懷,體現了仁人志士天下為公,為國家和民族的福祉奮鬥不息、壯心不已的人生追求。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09
    千古傳頌,桃園兄弟情
    千古傳頌,桃園兄弟情

    桃園結義,結的是一個「義」字,《三國演義》,演的也只是一個「義」字。中國人不僅熱愛、尊崇,並且完全接受了桃園結義所體現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僅在中國本土,即便在海外,有華人聚居之處,劉關張桃園結義精神,也成為華人社會精誠團結的精神象徵和處世價值觀的重要來源。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0-11-11
    尋桃園一拜,覓忠義之魂
    尋桃園一拜,覓忠義之魂

    中國人提到深厚友誼,提到異姓兄弟,必然會聯想起劉備、關公、張飛的桃園三結義,聯想起劉關張三人在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祭禮,焚香誓言「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情形。

    來源:香港商报网 2020-11-11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