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集中当代美术优势力量

2014-04-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人换届履新之年,中国开始迈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努力用艺术的方式讴歌中国梦,深化中国梦的审美表达,彰显中国梦的视觉形象,成为中国美术家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和规范现代文化市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有关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指导下,全国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团结奋进、协同创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动美术创作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2013年的中国美术事业在创作、研究、展览、管理、教育、传播、公共文化服务以及美术市场和产业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并呈现出新趋势和新挑战。

  思潮与新作

  1.中国画创作的当代性探索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多元格局中,中国画一直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中国画的当代性探索呈现强劲势头,艺术视野的国际化扩展了中国画的视觉经验和创作手法,这一方面促进外来的语言元素和传统笔墨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也促使对中国画的艺术根源的“正本清源”和“借古开今”的思考和研究,这两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等诸多方面都有所进展。2013年工笔画和水墨画的实践在审美品质、笔墨形态、图像构成上都更为多样化,工笔画创作则在表述其文化身份和文化立场的同时,力图成为主动参与创造历史的当代文化载体,成为中国文化自觉建构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墨表现的视觉可能性成为“新水墨”主要探索的课题,它的创作实践成为许多艺术机构延续性探讨的话题之一,在理解和认识传统的精粹之上,不断提炼“水墨”的物质和精神潜能,产生出新的探索成果。

  2013年“新水墨”在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专门板块中进行试探性营销。与此同时,欧美主要的美术馆或画廊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内,相继推出多场以当代水墨为主题的展览。中西美术机构和策展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差异很大。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当代水墨运动就引发了欧美学者和藏家的关注,虽然多数西方人没有真正理解或介入中国水墨,但由西方艺术品拍卖公司和博物馆掀起的“中国当代水墨热”,反映出“东学西渐”学术趋势的复杂性。

  2.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艺术崛起

  2013年,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快速都市化进程和东西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语境中,当代城市公共艺术悄然崛起。公共艺术的参与性特征,是公共艺术家不断探讨和追寻的方向,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品质,体现城市的个性,更要彰显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人文关怀,表达城市历史文化价值。

  2013年,多个公共艺术展览和活动在国内外展示和举办。当代公共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媒介与语言,将本土文化传统的情怀以及当代生活的经验转换为个性化的视觉呈现,营构中国当代文化特质的公共艺术作品。同时探索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机制中,公共艺术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

  3.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研究展览与“全球化”的策展策略

  近10多年来,中国美术界对于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研究成为热点,主要因为中国当代艺术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进入全球当代艺术的视野,通过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讨论,力图证明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文化语境中的合法性。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史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重要美术机构加大了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的重新梳理和整体性研究,而这些研究大多以“现代性”为基本前提。

  近30年来世界的变化,使得各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越来越超越西方语境的逻辑系统,而呈现了多种可能性,多元的选择恰好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现代性与当代性的历史逻辑系统,就永远无法超越现代性的束缚,永远陷入西方语言逻辑当中,被动地应对西方的文化话语霸权。认清现代性,从而摆脱西方语境的“当代性”的束缚,是未来中国当代艺术探索的方向。

  4.油画的本土实践与文化多样性

  本土化实践是20世纪中国油画根据自身要求而提出的学术命题和学术任务,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油画持续进行理论思考和艺术实践的对象与目标。在新世纪以来信息化和消费文化更加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油画同样面临着各种“图像化”、“碎片化”和“潜表化”的危机与焦虑,中国油画被赋予了重建时代和历史感受力、重建绘画表现力量、赓续解释社会历史的文化使命。

  2013年,中国油画在主流创作稳健发展和多样化创作获得丰收的同时,更加深入探索研究中国油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全面审视、探讨和梳理中国油画的文化传承性、历史地域性和风格语言演变等多方面因素,从视觉语言的多元、多层次阐释性的角度提出中国油画的理论定位。

  5.版画展览丰富多彩和雕塑创作自信开放

  2013年,版画展览活动多元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国版画创作与社会、学院、地域文化、大众关系等角度的艺术面貌。参与国家众多,投稿数量庞大的“第四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呈现了版画艺术所具有的真正国际性,入选与获奖的中国版画在观念与技艺上与国际当代艺术的潮流旗鼓相当。本土性经验引人注目的“第二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成功举办。“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这个品牌首次延伸到版画领域,举办“时代印记——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2013年,雕塑界和雕塑创作的相对封闭状态逐渐被打破。国家及文化传媒机构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容纳雕塑创作的新动向和新探索,不断扩大雕塑艺术的传播手段,使雕塑的审美欣赏走进千家万户。学院的雕塑教学向社会现实的拓展,有效提高了青年雕塑家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培育了青年雕塑家的成长。

  6.美术学科调整与美术教育改革

  自2011年,艺术学科独立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即艺术学门类。艺术学学科升级为门类后,大大推进艺术学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对美术专业设置和美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同时也带来了对学科特性、学术框架、创作研究的梳理与拓展等新的思考和挑战。

  从2013年起,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按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执行。国家教育部发布《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在提高艺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部成立有关艺术教学委员会专门讨论艺术学门类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其中的基础美术教育,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美术基础教育改革、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持续实施“国培计划——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美术)”,这一项目连续4年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培养基层美术教师600余名。

  问题与趋势

  1.中国美术“走出去”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美术“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实施的艺术项目也越来越多。中国实验艺术已经在国际上凸显自己的力量。但在如何更好地将中国实验艺术展示到西方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随着“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展展出,大量中国美术家自费在当地举办平行展以及外围展,暴露出参展中国艺术家的一些突出问题。部分参展艺术家通过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来衡量自我被西方认同的程度,显露浮躁和功利的心态。参展艺术家的力量过于分散,缺乏有效的组织,展览的“无序性”难以有效地体现出国家的整体水平。另外,中国艺术家走出去虽然明显增加,但缺乏持续有效的推广途径和渠道、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入专业研究和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支持;许多在国外办展览的艺术家或艺术机构,并未得到当地艺术界的理解,甚至也不期望获得所在国观众的认同,而是把海外展览看作是吸引中国藏家进行市场炒作的手段。

  如何集中当代美术的优势力量,更好地有效地“走出去”应该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针对性的文化指导政策,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增强对当代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评估、调查和建立,拓展展示和推广平台,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尤其是对中国美术“走出去”大型项目的专项支持,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相关文化艺术机构组成专项项目组,整合资源配置,形成有效的赴外团队。

  2.“美术馆热”持续升温

  近年来,一大批国有美术馆进行新的改造扩建计划,其中,中国美术馆新馆设计招标引起全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关注,设计方案的国际竞赛进入最后评标阶段。一些省级馆新建或改造完成,如南京博物院新馆、山东美术馆新馆、安徽省博物馆新馆、重庆美术馆新馆、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新馆等已经完成改造。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鼓励政策提出,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又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高潮。北京大都美术馆、龙美术馆和昊美术馆等一批民营美术馆于2013年相继设立,上海举办了“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之路”首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在众多民营美术馆中,由靳尚谊先生担任馆长的北京大都美术馆引人注目。

  美术馆中的策展人建立制度也是2013年以来讨论的热点。根据有关数据,在展览策划与组织上,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展览占到了展览总数的近50%,展览策划面临大量学术、文化和专业问题,需要有一批策展人能够对美术馆展览策划的方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美术馆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策划能力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要求。

  3.艺术品市场新趋势

  2013年,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向外资敞开的同时也向外拓展。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国际拍卖巨头取得中国营业执照,并相继完成在中国内地的战略布局。两大国际拍卖行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行的首场拍卖,取得显著业绩。两家外资拍卖行大举进入,势必给中国艺术品收藏和营销带来了更为国际化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内地艺术拍卖行积极开拓香港市场,嘉德、保利在香港已初具规模,业绩大幅上升。上海自由贸易区举行了首场艺术品拍卖,对中国文化艺术品税收制度改革具有象征性意义,上海的探索势必影响到国内艺术品交易制度,会加速国内艺术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各项法律政策的完善。

  2013年艺术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艺术电商迅速发展。一是传统拍卖行大规模试水电子商务。2012年底,佳士得与沃霍尔基金会联合进行在线拍卖后,国际大拍卖行相继建立在线艺术品交易系统。国内一线的拍卖行如保利、嘉德、朵云轩等也尝试在线拍卖。二是大众商务平台进军艺术市场。电商巨头亚马逊开通艺术在线销售平台,国内家电巨头苏宁、国美都正式上线艺术品拍卖频道。

  4.青年艺术与青年艺术项目的繁荣与规范

  中国美协和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其他美术机构,注重延伸服务臂膀,加大服务覆盖面,积极调研了解青年美术家生存创作现状,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搭建平台,引导青年美术创作,培养和扶植各民族青年美术家和自由职业美术工作者,使他们更好地展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中国美协持续举办“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研班”,培养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美术创作人才。举办“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等。赴宋庄举行“自由职业美术家状态调研会”,对自由职业美术家群体深入调研,扩大沟通、联络和服务的渠道和力度。

  青年艺术受到艺术市场的普遍关注,因其投资潜力和回报率在当代艺术品市场走高所决定。2012年以来,大约有10个左右有影响的青年艺术家项目同时存在,有艺术院校的展览项目“CAFA千里之行”、“CAFA未来展”等,扶持计划类、艺术节和推广计划中青年项目,以及商业性质的展览活动。

  5.美术遗产亟待保存

  进入新世纪以来,老一辈美术家群体相继谢世成为突出现象。2013年,赵无极、苏立文、朱乃正、王伯敏4位重要美术家谢世。2013年离世的还有汪占非、曾杏绯、宋忠元、陈若菊、陈启南、官布等美术家,他们是20世纪中国美术演进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美术家艺术档案已经受到中国美术界的研究关注,引发对全面整理20世纪中国美术遗产的关注。中国美协持续完成“老美术家艺术档案数据库”工程。《美术》杂志研究和整理《美术》60年的史料,总结和探讨这本杂志与中国现代美术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继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纪念60周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60年纪念活动后,又一次回顾新中国美术出版对新中国美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贡献。《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出版,成为从“他者”角度观察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力作。

  6.网络平台介入艺术传播

  继微博在互联网上的应用之后,2013年微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成为储存、传播、展示艺术的媒介与载体,在艺术传播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微信”和“微博”是推广艺术的新方式,它为各艺术机构、艺术家、评论家和收藏家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加强了艺术界与公众之间的联系。网络移动终端和平板电脑被广泛应用,国内许多美术馆如上海博物馆、广东博物馆等推出网络交互平台,提供美术品数字化体验。2013年国内首家移动艺术交易中心正式上线并投入运营。移动终端还被大量用于电子书籍,通过订阅,艺术的新闻和资讯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到大众手里。

  活动与交流

  1.美术创作活动

  2013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草图观摩展暨学术研讨会,展览是“工程”创作草图阶段汇报展示,也是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参与的美术家正倾力创作,争取推出一流的美术作品,精彩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完美塑造杰出历史人物,使之成为气势磅礴、艺术化的中华文明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示范工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题材创作也有所推进,如“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湖南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等。中国美协举办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写生与创作相结合、与基层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解决了基层美术单位和美术人才的实际困难。如组织美术家写生团赴甘肃河西走廊,举行了首批“追寻中国梦——美术家写生创作基层行”活动等。持续推进少数民族美术题材创作和展览,用艺术方式表现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方针大政。举办“新中国美术创作中的地域民族题材”大型专题系列活动,组织“中国美协名家走进多彩贵州写生活动”。策划“七彩云南、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展”,梳理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贵州、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

  2.大型展览活动

  2013年,中国美术界以“塑造国家形象、熔铸中国气派”为当代美术发展方向和创作思路,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通过实际的工作推动当代美术的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如“锦绣前程——金鸿钧从艺60周年回顾展”、“另眼识家珍——山西省百处古代壁画遗址掇英展暨武普敖先生山西古代壁画摄影展”等。2013年的各种常规性展览类型丰富多样,如以“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与全国各美术机构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性展览和品牌项目,如“疆域行歌——北京画院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展”、“大美天山——新疆中国画全国行作品展”等。

  3.美术交流活动

  2013年是中国美协两大对外美术交流品牌项目——“中国美术世界行”和“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实施5周年。中国美协与炎黄艺术馆共同举办了“中国美术家眼中的世界”美术作品展和相关学术论坛,回顾、梳理和展示了近5年来协会外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配合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美术交流。中国美协在科特迪瓦举办“纪念中科建交三十周年——当代中国画精品展”,在美国纽约举办“水墨·中国梦——当代中国画精品展”,在毛里求斯举办“走进东非——当代中国画精品展”,在瑞士举行“水墨阿尔卑斯——中国当代国画精品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新境——中国当代艺术展”。

  欧美等国家博物馆精品频繁亮相本土博物馆、美术馆,其中包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从毕加索到巴塞罗——20世纪西班牙雕塑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展”、“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海峡两岸艺术交流频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交互视象——2013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在北京举办,“交叉口·异空间——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2013)展览”在深圳举办,“丰子恺·蔡志忠——漫画艺术两岸交流展”在上海举办,“豫台情——2013两岸陶瓷艺术交流展”在郑州举办等。

  4.美术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美协始终坚持人才工程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壮大会员队伍的同时,不断吸引青年美术家积极入会,加入美协组织的活动。目前,中青年会员已占全国会员数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美协推进专业艺术委员会的建设,成立中国美协民族艺术委员会。各专业艺委会陆续换届,按照“老中青结合,逐步年轻化”的原则,吸收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加入,使人员构成更加年轻化、专业化。

  中国美协加大对中青年美术家的发现和培养,采取多种方式扶持青年艺术家。持续实施“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截至2013年,在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共资助51位优秀中青年美术家出国研修,在业界取得良好口碑。持续举办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计划,关爱边地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成长。此外,中国美协举办“卓有成就的美术理论家”评奖活动,表彰25位常年为中国美术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美术理论家,继2004年以来,共有3批75人荣获“卓有成就”的美术理论家,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5.美术惠民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的号召,2013年,中国文联成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启动“文艺支教试点项目”,文化部推出了“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文艺支教项目广泛动员文艺工作者,按照文化惠民、文化育人的导向,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文艺志愿服务。为配合中国文联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中国美协赴甘肃武都参加志愿活动、在四川巴中举办基层美术工作者培训班。中国美协举办“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将美术作品和书籍送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面对雅安地震,中国美协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并组织大型赈灾活动筹集善款。此外,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志愿者与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年会与“美术馆志愿者管理”工作坊。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