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今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概率超65%

2014-05-12
来源:财新网

  具体到中国而言,多年气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中国北方容易出现暖冬,次年中国南方等地降水偏多,容易出现洪涝。

  【财新网】(实习记者 丁怡婷)美国气象预测中心(CPC)日前发布报告,将2014年夏季厄尔尼诺发生的概率由50%上调至65%。澳大利亚气象局(BOM)也在上周表示,厄尔尼诺最早可能于7月份形成,概率超过70%。最近数月,全球已有多家气象机构发出厄尔尼诺预警。

  厄尔尼诺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温比常年持续偏高的气候异常现象,发生周期约为2年-7年。当海表温度持续3个月比常年偏暖0.5°C以上的时候,一般认为海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这种状态持续达到6个月或以上,或者是达到5个月但累计偏高幅度达到4°C以上时,一般就认为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洪涝。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粮食产量受损,进而使全球农产品和能源市场产生巨大波动。据报道,2009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曾导致印度季风失衡,使印度发生40余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导致全球蔗糖价格达到30年来的最高点。

  不过,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并不都是负面效应,它也可以减弱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并且使得巴西东南部、阿根廷中部等地春夏季降雨量增多,提高夏粮的产量。

  具体到中国而言,多年气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中国北方容易出现暖冬,次年中国南方等地降水偏多,容易出现洪涝。例如1997-1998年,全球遭遇20世纪最强厄尔尼诺现象。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则爆发特大洪涝灾害,与其后统计分析结果相呼应。

  2014年4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就曾发布报告,认为受2月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风强势、信风缓弱的影响,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已达到出现厄尔尼诺前兆的程度。其所建气候模型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末之前极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日前深圳等地遭遇特大暴雨灾害,也被认为或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