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香港人需要什麼樣的書展

2014-07-21
来源:香港商报

          

 

  尽管官方預測今年會有超過100萬人次參加書展,但號稱是「亞洲最大書展」的香港書展在邁入「銀禧之年」時,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隱隱的危機之中。葉佩珠告訴記者,由於本地市場空間不大,香港書業在國際版權交易競爭中早已不敵中國內地和台灣,今年的書展也只有一場「國際出版論壇」,「亞洲最大的版權交易大會」已花落每年9月舉辦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香港書展逐漸失去版權交易功能,完全偏向零售市場。即使走「特賣會場」的道路,香港書展也逐漸出現了與台北國際書展、上海書展和廣州「南國書香節」同質化的趨勢。其中,與香港距離不遠的廣州南國書香節從2008年舉辦,起步雖晚卻發展迅速,去年已錄得60萬參展人數;「名家參與」也不再是香港書展的特色,2009年的上海書展便邀請了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夫人助陣,而曾作為香港書展嘉賓的張曉風、張大春、陳丹青、王安憶、蔣方舟等兩岸三地的文化名人也是內地書展的座上嘉賓。不過,台灣人人出版社業務部經理嚴正向本報表示:「華文書展同質化并不會削弱香港書展的吸引力。在台灣書商眼中,香港和大陸是不同的銷售市場,大陸市場越來越大不代表香港、台灣的本地市場會萎縮。對大陸讀者而言,只要書市那些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牆』還在,香港書展的吸引力就不會消失,只會越來越大。香港書展的問題在於,展位租賃費用越來越高,出版社參展本來還有一重形象展示的目的,可是礙於成本高企和利潤微薄,到香港參展的出版社很少會對展位進行裝潢,也沒有精力去對書目進行精心的分類、布展,極大地制約了香港書展的品味提升,一旦書商不打折,很難想象人流是否還會如此密集。」成功的書展,其主要目的應是引進、推介更多好書給市民,使他們能從書本中尋找智慧、理性和成就,最后形成書香社會的風氣。因此,主辦方應有更多舉措,鼓勵參展書商設計更好的策略助推本城閱讀品味的提升已經擁有了100萬入場人次的香港書展,應該將發展的重點由量的增加轉向質的提升。還有文化人士提議,書展能否延伸到其他空間?比如,不那麼熱的周末,找一片海灘,人們帶著自己喜愛的書籍參與交換,而不是所有人集中在7月的這一周冲進會展中心,拉著箱子不停翻找,10元一本,真的不好看!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