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削减内地客讨论已不合时宜

2014-08-06
来源:香港商报

   ■周武辉

 
  零售业界昨完成自由行对本港经济贡献报告,忧虑削减自由行政策,会令业界出现「寒冬期」,并重点强调零售业对本港就业的贡献。事实上,关於削减自由行的议题,在本港经历了从喧哗争议到逐渐沉静的过程,这个现象值得注意。某种程度来说,这反映了社会从政治狂热回归到现实理性,慎重思考内地客对本港消费市道所起的举足轻重作用,不再被激进人士的「呼声」牵着鼻子走,对自由行利弊的讨论更为公道。严峻的市场现实让整个社会开始清醒,认识到若在自由行上设限,无异於作茧自缚,与之相关的旅游及零售业固然将深受其害,香港整体经济亦难免受痛。自由行设限——这样的选择,到底值不值,又是否承受得起呢?
 
  ●港零售业面临严峻形势
 
  本港日前出炉的6月份零售业数据,总销货价值临时估值为371亿港元,较上年同月下跌6.9%,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零售业连续5个月录得同比下跌——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本港2月至6月零售业月总销货额同比跌幅分别为2.3%、1.5%、9.9%、3.9%和6.9%,显示零售业正面临严峻的形势。换言之,从2月份开始,零售业生意转差趋势已成,本港最需要的是想方设法吸引客人。
 
  就是在5月26日策发会会议上,特首梁振英主动问及对限制内地游客人数意见并传出削减20%自由行旅客的风声之前,香港反自由行的赶客声浪,却实在不小。由於内地客涌来挤占本港部分资源,与港人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多种商业服务受到影响,加之对一些内地民众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的侧目,一时间,本港「饱和论」四起,要求「控制内地旅客来港增幅」话题甚嚣尘上。部分市民产生不满情绪,经个别媒体渲染激化,更遭部分鼓吹「本土主义」的激进人士利用挑拨两地矛盾,多起针对内地客的挑衅行为,包括「蝗虫」骂战、「驱蝗行动」、「拖箧行动」等接连发生,如此辱客行径令人发指,严重破坏香港的声誉。遗憾的是,对於近年两地矛盾升温,有不少人都归咎是自由行之过,提出削减人数,却无人正视削减自由行旅客将带来对就业及经济影响,受益行业依然故我「闷声发大财」,在连锁反应下,造成舆情一面倒地反自由行假象。
 
  ●内地客增势见顶回落
 
  但现实是严峻的。中原集团创办人施永青指,有消费能力的内地客,都不会喜欢看香港那些本土主义者的嘴脸。内地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约七成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无访港计划,其中逾四成人的理由是「不想被歧视」和「不够人情味」。可见,这种「玩针对」的排斥内地客言行,已在事实上造成了赶客效果。今年五一节假期,内地客访港人数录得自由行政策实施以来首次负增长,就是一个警号,相信就算不调整自由行政策,内地客增长势头也将开始回落。
 
  统计数据还告诉我们,本港客观环境已出现变化,高消费客群渐渐消失,情况更波及中档商店,过去几年热销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行情不再,内地民众来港旅游消费意欲减弱,消费模式正在改变,本地消费不足以托起市道,一旦削减自由行,零售巿场将下滑得更快。
 
  港零售业为基层市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香港经济作用毋庸置疑,面对内地客增长势头见顶,业界面临新一轮消费退潮冲击的局面,本港现在要争取旅客到港消费而实在不是落闸赶客——此时此刻,再讨论推出措施削减内地客,明显不合时宜。相信後续讨论重点应放在如何调整「一签多行」、限制水货客上。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