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中秋论月——月下老人的传说

2014-09-04
来源:香港商报综合
 
        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牵线的主角——“月下老人”,便是中国民同流传最久,最广的“爱神”,昔日尊称为月老爷、月老公,简称“月老”,是道教的神祇之一,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传为“媒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胡多须,脸泛红光;左手持着姻缘簿,右手拄著拐杖的形象。传说月下老人手上拿着天下男女婚姻大事的册簿,用红线来系紧男女的双足,即使是仇家异域,用此红线一系就终身不可解。其所牵的红丝后来也衍化为中式婚礼仪式中的“牵红巾”。    
 
 
        月下老人典出唐朝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位叫韦固的人,少年便丧父母,总想着早点完婚成个家,然而多处求婚,没有一次成功的。这—回他来到宋城,住在店中。同宿的客人,介绍他与前任清河司马潘防的小姐议婚,讲好次日早晨在店西边的龙兴寺门前与对方碰头。韦固求婚心切,天刚蒙蒙亮就跑去了。这时,月儿将落,但月光还明亮,只见一位白发白须的奇异老人,依着一只布袋,坐在月光下看书。韦固好奇,就走过去问老人说:“借问您在看什么书?”老人回答:“我在核对天下男女婚姻的姻缘簿”。
        韦固又问老人那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就定终身”。此亦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出处。
        韦固一听,连忙请老人帮他查询未来的妻子。老人翻书一查,告诉他说:未来的妻子是北边一位瞎眼老太太陈氏的女儿。韦固听后就前往查看,见到此女才三岁,鼻涕满面,满身脏垢蓝缕,心中很不高兴,推了小女孩一下,结果女孩跌倒伤了眉心。
        十四年后,韦固当了武将,刺吏王泰很欣赏他,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姑娘秀丽非常,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询问后才知道这位姑娘就是十四年前被他推跌的那个女孩,十四年来由刺吏抚养她,把她当成了亲闺女。韦固这才知天命不可违,而跟这位姑娘结为连理,后来二人所生的儿女都很有出息,子孙满堂,幸福无比。宋城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而“月下老人”也成为日后华人世界中,对爱情期待的男女们信奉最诚的神祇了。
 
       
        其实,在唐代的现实生活中,也已经有用绳相系的方式来选择配偶的记载。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牵红丝娶妇》条中所载郭元振择妇之事,即是此类: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仓卒,更待忖之。”张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婿。”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果然随夫贵达。
        此事《山堂肆考》等书亦载,张嘉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确定到底娶谁,便用红丝相系而牵的办法挑选,这就是所谓的“红丝结褵”。当然,此事实出于传闻(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有辩驳,可参看),然亦可见此类婚姻观念与习俗在民间的起源与演进。
 
 
        月老祠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建造,旧时杭州的西湖边上,便有一座月下老人祠,怀春的少女,慕偶的寡男,进去烧香、抽签、许愿的,络绎不绝。祠中的神签,七七四七九支,第—支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支是:“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极为巧妙地点出了人们对月下老人祈求的主题。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月下老人的诞辰,在这天有很多“孤男寡女”都会前往宫观祈求月老赐与好姻缘,许多得愿的信徒也会携带喜饼、喜糖前往还愿,感谢月老的促成。(汪罗曼/整理)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