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洋医院可否不卖弄“高大上”

2014-09-05
来源:中国工商时报
        国家卫计委、商务部于8月27日下发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等7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这是自7月22日在上海自贸区有关部门就设立德资阿特蒙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我国给予外资医院的一大实质性政策利好。专家认为,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放宽准入条件,积极推进社会办医的背景下,外资医院的进入后,既可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机构的市场化竞争,又能带来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经验,可谓“恰逢其时”。
 
  “洋医院”究竟性价比如何?随着政策对外资独资医院放开准入,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办的医院进入百姓生活,人们十分关心,我能到外国人办的医院看病吗?收费很贵吗?那里的服务究竟怎样?
 
  据记者了解,我国现有中外合资医院200余家,另有台资独资医院和港资独资医院各一家。而据2013年3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统计数量,我国总共登记医院23551家,其中社会办医10166家。可见,与外资沾上关系的医院只是凤毛菱角,因而也就被人们半含恭维之意地尊称为“洋医院”。为了了解“洋医院”的真实情况,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日前以普通患者身份,实地探访了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的和睦家医院。
 
  探访“洋医院”里的“高大上”
 
  作为美国Chindex集团(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和上海长宁区中心医院共同组建的合资医院,上海和睦家医院自2004年开始营业至今,已有10年。该院号称“是一家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国际认证医疗机构。这里拥有来自全球的高水平医务人员,同时可与全球27家保险公司直接结算。”而当记者走进这家医院时,得知该院在接待外国人的同时,也面向中国人开放,但一个真切的感受是“这决非普通百姓能够涉足的医院!”
 
  据该院服务热线透露,来这里看病,须全额自费,不参加医保报销。
 
  在医院大厅里,空荡荡的,十分安静,你看不到公立医院里那种排队、拥挤、人满为患的景象。护士小姐十分礼貌客气地向记者解释道:“我们这里只接待网上预约挂号,不接待现场挂号。”这样的挂号模式对患者有个便利: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指定医生,享受从基础检查到问诊到专项治疗等等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所以,挂号无需排队,却可让医生长时间诊疗,无需像在公立医院里那样,提前一个月排队挂号,到医生那里5到10分钟内就被三言两语打发掉,还要看医生的“脸色”。
 
  那么网上预约挂号费用是多少呢?护士小姐告知:人民币1000-1800元;如此不菲的价格并非全部,其他检查、治疗、用药等等,还须按项目另外收取费用。具体说来,包括基本症疗(不含检查和药物费用):初诊1000-1800元,复诊600-1500元,专家门诊1650-2000元,急诊(一)1000-2000元,急诊(二)1500-3000元,X光检查1000-1500元,B超2000-5000元,CT8000-10000元,核磁共振10000-13000元,化验:血常规、尿常规300-600元,心电图500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患者来到医院后,大都直接前往诊室接受治疗或已住进病房。不过,在大厅里也有两三位患者候诊,均为中国人,他们表示,这里价格不菲,服务“没的说”,作为中国人,到这里来与其说是“看病”,不如说是为了“享受服务”。
 
  另外,医院还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病、关节炎、通风、中风等)提供持续医疗和定期上门的家庭医疗服务,服务费用按照A、B、C、D四档套餐收取,A套最低,每年收取13888元,D套最高,每年收取238888元。
 
  而对于前来就诊的外国人来说,每次几百美元的就诊费用根本不算什么,还能享受到本国语言的医疗服务。据了解,该院公开的医疗团队有86名医生,这些医生分别来自中国、美国、瑞典、加拿大、韩国、英国、香港、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其中,国内医生30人,国外医生中,美国医生28人。
 
  不过,也有网友反映,上海和睦家医院的外国医生对说英语的患者热情有加,而对不会说英语的患者则冷淡、不耐烦;另外,浦东分院外国医生流动性大,专业素养没到位,且店大欺客、预约管理混乱等问题。
 
  上述介绍了上海和睦家医院的基本情况。另据记者了解,位于北京将台路的和睦家医院,收费同样不菲,挂号费为1500-3400元不等,其他各项检查、治疗、用药等费用单收,是名副其实的“富人天堂”。以妇产为例,24小时自然分娩加产后两晚套餐5.6万元,这其中包括新生儿的脐血、听力筛查,新生儿一些疫苗的接种,还有产妇6周后的检查。剖宫产手术加术后三晚住院套餐价格是8.8万元。他们提供了比普通医院要多样的检查和服务,价钱也要比普通医院的收费高出好多倍,因此吸引的是大量的明星、社会名流和业界精英。据说,某位当红女影星就曾在该院诞下“千金”。
 
  期待“洋医院”当好“鲶鱼”
 
  对于“洋医院”的天价收费,许多百姓感到不解,对此,和睦家医院人士表示,这是和该医院的服务和医生的素质相匹配的;另外,这样的收费标准,如果折合成美元,按照在华外国人的一般收入水平,其实也是可以承受的。无论如何,和睦家医院的服务和经营模式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成功,这在业内和患者当中有口皆碑。至于未来“洋医院”大举进入后,应怎样贴近国内百姓,提供更加本土化的医疗服务,当前可谓见仁见智。
 
  记者在采访了解到,国内老百姓对“洋医院”虽并不十分了解,但却充满期待,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人对于公立医院的服务态度怀有怨气,他们期望能够早日看上高水平的“洋医生”的同时,也能看到“洋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竞争,从而治治大医院的“傲慢病”。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外资独资医院一般在资金、规格、服务质量等方面优于本土民营医院,其进入将提升我国现有民营医院整体水平,也会对公立医院产生外部竞争压力,对老百姓是好事情。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外资独资医院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承担的是“补充”的角色,在中国整体就医市场规模中不会太大。一位业界人士表示,“洋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两类: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国内的高收入人群。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钟东波说,外国资本来北京市投资医院,一般青睐走高端路线,正可改变北京市高端医疗机构缺乏的现状。
 
  而在南京同仁医院院长于振坤看来,“洋医院”进来后,会发挥鲶鱼效应,带动国内医疗行为、习惯、风格的好转。
 
  医改专家杨兰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表示,客观而言,“洋医院”的引进,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果敢的创新,也是对国内当前医疗模式的一种补充,同时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分流患者群体和缓减医疗资源紧张局面的积极作用。未来,随着医疗市场服务主体数量的增加和竞争多元化的发展,价格肯定是会有所下降的。
 
  不过,杨兰认为,寄希望于借力“洋医院”改变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局面,进而缓减当下“看病难”的宏观命题,恐怕只是部分人的一厢情愿。到头来,可能无法撼动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失衡局面。
 
  杨兰认为,基于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引进“洋医院”有着充分的积极意义,但也会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境,因为外资独资医院的定位并非普通百姓。换言之,“洋医院”走的是个性化的高端医疗路线,进一步说,就是一种市场化的道路,这意味着普通百姓中的潜在客户都被排斥在了“洋医院”的大门外。从属性上来划分,我国当前的医院模式主要有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股份制医院等三种模式,相较于这三种建立在公益属性基础上的就医模式,“洋医院”走的是市场化的盈利路线。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医疗费用自然是低不了,再加上“洋医院”处于医保体系之外,医保不适用。如此种种,即便有众多的普通市民青睐于“洋医院”的优越就医环境与高端医疗服务,到头来恐怕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剩下望“洋”兴叹的份儿。8万亿中能否分得“一杯羹”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洋医院”进入,它们或独资,或与国内医疗机构合资,或出资收购国内医疗机构。2010年,中国提出对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逐步放开。然而,正如杨兰所分析的那样,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迄今为止,境内的外资医疗机构大部分为中外合资,个别为台资、港资独资,发展缓慢。
 

  尽管如此,国内巨大的医疗卫生市场对外资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可以预见,为从中分得一杯羹,在政策利好的鼓励下,“洋医院”的进入将成为大势所趋。另外,一些省市仍纷纷向外资医院伸出橄榄枝。例如,天津市已提出在滨海新区开展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对社会办医建设导向、规划管理、准入管理、土地、医保、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执业监管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