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危機病根未除 重點挖掘內需

2014-09-10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鍾山

   「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爆發6年后,世界經濟仍然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增長的道路。」這是8日在中國廈門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組織作出的判斷。

  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組織發布的《2014年貿易與發展報告》,2014年全球經濟預期增長2.5%至3%。支持全球復蘇的政策不僅為數不足,而且常常不相協調。

  全球復蘇依然乏力

  「全球復蘇依然乏力。」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高級經濟事務官員伊戈爾保諾維奇說,2008年經濟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在4%左右,主要依賴於財政刺激政策。隨著財政刺激效用的削減,2012年和2013年世界產出增長率降為2.3%左右。

  2014年的增長預期略有改善。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組織專家分析,增長率的這種微弱加速,其原因大多是發達國家的增長率從2013年的1.3%提高到了2014年的1.8%。而發達國家的這種增長率又是歐盟略有趕上所致,而日本和美國的增長率預期在2014年沒有改善。

  近幾年來,全球金融市場逐步穩定,部分專家認為,全球經濟已回歸正常,逐步確立了一條通脹率低、增長率低但穩定而可持續的增長道路。

  金融凌駕經濟之上

  「但危機的根源并未解決,治標沒有治本,很難讓世界經濟得到復蘇。」伊戈爾保諾維奇說,打破經濟增長長期低迷的狀態,所需的不是新的金融泡沫,而是通過實際工資的提高,收入分配的更加平等,以實現總需求的增長。

  伊戈爾·保諾維奇認為,「金融仍然是凌駕於經濟之上,以及工資份額在持續下降,這都表明在處理危機及其復蘇根源方面的無能為力。」

  參加本次投洽會的有關專家也認同這一看法。國台辦經濟局局長徐莽說,目前世界經濟形勢雖然有所好轉,但是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制約著發展步伐。同時,一些國家的政治動盪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也在上升。

  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活動中具有指標性意義。目前,國際貿易也很不景氣,依然萎靡不振。據聯合國發布的數據,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初,商品貿易額的增長率只是略高於2%,國際貿易的增長率甚至比全球產出的增長率還要低。

  中國(廈門)國際投資促進中心主任王瓊文說,在經濟危機發生之前,全球經濟的發展引擎主要是貿易,經濟危機發生之后,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發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到挖掘內需上來。

  需新政策持久增長

  「危機后時期的主要問題是總需求不足和金融持續不穩定。」伊戈爾保諾維奇說,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外部發展環境惡劣,需要有新的政策選擇,才能實現持久的增長。

  中國投洽會被視為世界經濟的「風向標」。與會的有關官員和專家認為,由於發達國家增長放緩,它們對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的需求彈性降低。因此,以出口引領增長的戰略所產生的發展效應正在失去動力。

  為規避增長急劇減速的風險,有關人士建議,發展中國家不妨重新平衡其增長戰略,降低向發達國家出口的依賴,加大內需和區域需求的作用。

  鍾山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