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新常态是A股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2014-09-15
来源:人民网-股票频道 作者:乔永远

   旧常态下的投资框架显然正在逐渐弱化甚至失效。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始终在“政策与经济交谊舞”的旧常态下运行:经济回落—约束放宽—政策刺激—经济回暖—约束加强—政策收紧—经济回落。“政策随经济动,股市随政策动”, 股市也由此形成了固化的投资框架。但这一框架的效应正在边际递减,甚至失效。2011年10月、2012年7月先后出现政策放松信号,但股市均未企稳回升。

  新常态下,A股投资更倚重的是对风险偏好的认知。旧常态下,经济周期波动是股市的核心驱动力,政策动态变化是投资最好的抓手;新常态下,风险是驱动股市的核心变量,风险偏好的变化是投资最好的抓手。这种投资模式转变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旧常态下依靠政策刺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转型改革已成社会共识。

  很多人认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A股缺乏投资机会。事实并非如此。今年二季度,我们观察到A股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正在出现下行拐点,并指出增量资金有望就此流入,推动A股在高分红、低估值大盘蓝筹带领下出现大级别反弹。

  逻辑是,无风险利率大幅回落的背景下,股票市场风险溢价成为阻碍A股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制度红利释放的周期在启动,将平抑A股市场的风险溢价。在经济增长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的背景下,涨势也能够由局部蓝筹和龙头向更广泛的低估值蓝筹板块蔓延。

  但不可否认,转型改革也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风险问题受到投资者空前的重视,对风险偏好的认知成为A股投资的关键所在。

  当前,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向两极化发展的倾向,其根本在于转型期不确定性的增加。2013年A股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只是A股“新常态”的预演。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殊阶段。人们会选择性接受和理解纷繁复杂的新信息,“信念固化”和“证实偏差”效应会进一步放大,导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向两极化发展:高风险偏好的人更勇敢,低风险偏好的人更保守;高风险偏好的人把高风险特征资产的价格打了上去,低风险偏好的人把低风险资产的价格砸了下来。主板、创业板行情冰火两重天的景象,这一幕未来还会重演,且将是一次风险偏好变动主导的行情。

  这一趋势下,风险价格是A股新常态下判断风险偏好变化的重要抓手。上市公司的盈利、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的变化共同决定股价波动。构造风险价格可以表征风险偏好波动。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之间是风险偏好在起作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偏好上升,预期收益率降低,贴现率降低,股价上升,当期收益率上升。因而,可用股票指数当期收益率与波动率之比来表征风险偏好,比值上升表明风险偏好上升,比值下降代表风险偏好下降。

  在整个转型期,来自盈利波动的投资机会将越来越少,来自无风险利率变动和风险偏好波动的投资机会将越来越多。而投资的关键,是找到不同阶段市场走势的核心驱动因素。

  2013年,中国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价格长期大幅高于主板市场风险价格,显示主板、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明显分化,主板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下降,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上升。而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香港等成熟市场的主板、创业板风险价格均在一个中枢内运行,中国市场风险偏好分化将是阶段性特征。这一阶段性常态下,风险价格的反复摇摆将是A股市场的主要特征,风险价格的波动与转折,往往就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作者系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