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卡梅伦允公投系重大战略失误

2014-09-17
来源:香港商报
  蘇格蘭公投倒計時還有一天,統獨雙方在民意調查中支持率膠着,結果不到最后一刻難見分曉。當英首相卡梅倫兩年前簽署《愛丁堡協定》為公投放行的時候,這樣的局面顯然不在預料之內。蘇格蘭鬧獨立的問題由來已久,但由於財政上對中央政府長期依賴,加上與英格蘭保有緊密的貿易聯繫,很多蘇格蘭人其實并沒有真正做好脫離英國的打算,只是希望藉此向倫敦施壓,以獲得更大的自治權。帶着這種樂觀情緒,卡梅倫同意了公投。
 
  然而,蘇格蘭民族黨黨魁薩蒙德所率領的獨立派上升的勢頭比英國政府的預期更快。卡梅倫當時的判斷日前被英媒炮轟為「重大的戰略失誤」,并擔心這一失誤正將英國迫向瀕臨分裂的邊緣。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國政治教授凱瑞布朗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卡梅倫的領導力之弱已廣受詬病,若蘇格蘭獨立公投成功,相對一名國家領導人而言,他很可能更多地被視為一名政治賭徒,并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香港商報記者魏煒婷毛焱
 
  蘇英合併條約埋離心「禍根」
 
  從歷史上來看,蘇格蘭和英格蘭從來不曾融為一體,而是分分合合、糾葛不斷的兩個民族。蘇格蘭人的祖先是凱爾特人的一支,在不列顛島上的生活痕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而英格蘭人的祖先則是盎格魯薩克遜人,屬於日耳曼人的一支,直到公元5世紀才遷入不列顛。可以說,蘇格蘭人是不列顛島上的原住民,而英格蘭人則是來自歐洲大陸的入侵者。公元843年,國王肯尼思一世統一蘇格蘭,建立阿爾巴王國。英格蘭也在同一時期得到統一,此后,兩個王國就長期處於對抗狀態,圍繞宗主權、王權和領土的戰火不斷。
 
  1707年,在英格蘭的極力促成下,兩國簽署《聯合條約》,以共主邦聯式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當時陷入了極其嚴重的財政危機,英格蘭以出資為條件,要求蘇格蘭不再另立君主,并將兩國議會合併。然而,由於條約是秘密簽署的,且有傳言稱簽字的蘇格蘭首領受到了賄賂,蘇格蘭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抵觸情緒,感覺遭到了出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格蘭人的獨立訴求從合併條約簽署的那一天就開始了。
 
  放權有限敵對情緒積重難返
 
  直到今天,政治上的合併也并沒有帶來文化融合和認同感。英格蘭人與蘇格蘭人都毫不掩飾彼此的敵對情緒。
 
  蘇格蘭歷史學家弗萊曾在他的書中指出:1707年的條約在結束蘇格蘭獨立的同時保證其民族獨特性永久不變,而蘇格蘭人世世代代表現出捍衛地方法律、教育制度以及文化特色和宗教信仰的強烈意識,這就為分裂埋下了永久的伏筆。
 
  正如他所言,蘇格蘭在三百年的統一中從未停止過要求更多的自治權。1885年,英國政府迫於壓力,決定下放部分權力,成立了蘇格蘭事務辦公室,負責管理蘇格蘭的衛生、教育、法制、農業、漁業等事物,同時任命一位內閣部長尅蘇格蘭事務。但蘇格蘭人并不滿意,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他們開始進一步要求恢復自己的議會,并為此發動了兩次公投。1997年的公投獲得了成功,兩年之后,蘇格蘭議會和政府正式成立。
 
  不過,尽管蘇格蘭議會在政務、司法、衛生、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立法權,但軍事、國防和稅收等方面仍然受制於中央,并且,位於倫敦的英國議會有權否決蘇格蘭議會的決議,甚至直接將其解散。對於獨立派來說,這種程度的權力下放遠遠不夠。
 
  不僅如此,在英國未來的政策方向的問題上,蘇格蘭與倫敦政府的分歧正在擴大。在英格蘭,保守主義正日益占據上風。英國的政策不斷走向封閉和緊縮,退出歐盟的呼聲高漲,對於移民持排斥態度,這些都令希望通過開放尋求更多機會的蘇格蘭感到憂慮。
 
  油氣稅收歸中央政府引不滿
 
  除了民族隔閡和自治訴求,蘇格蘭鬧獨立的另一大理由是北海油田。一直以來,經濟上的落后令蘇格蘭不得不依賴於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但北海油田令他們有了底氣。北海油田開發於70年代,石油及天然氣儲量巨大,質量優良且產出穩定,一經開發就迅速成為歐洲的重要能源供應地。它不僅幫助英國安然度過了70年代的油荒,還令其成為歐洲第三大產油國和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國。
 
  北海油田屬於英國的部分位於蘇格蘭海域,然而油氣稅收卻全部被中央政府納入囊中,這令蘇格蘭人非常不滿。獨立派的代表人物、民族黨領袖薩蒙德宣稱,未來自主掌握北海油田足以令蘇格蘭成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樂觀者認為,北海油田的儲量還有約240億桶,足夠開采30至40年。
 
  拖延回避將致政府更被動英予公投合法意在速戰速決
 
  對於倫敦來說,蘇格蘭獨立無疑將是一場噩夢。屆時,英國不僅將會失去土地、人口、富饒的北海油田、存放着三叉戟核潜艇的克萊德海軍基地,更將遭受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嚴重打擊。顯然,當卡梅倫政府2012年同意蘇格蘭進行獨立公投的時候,希望看到的不是這樣的局面。
 
  自二戰結束以來,英國一直在承受來自分離主義的嚴重壓力。1949年,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但拒絕歸還北部六郡,結果從60年代起,北愛爾蘭因為民族和宗教的雙重矛盾爆發了長達30年的周期性暴力冲突。70年代,民族主義者分別在蘇格蘭和威爾斯崛起,并在之后20年迅速擴張。1997年到1998年,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斯分別通過公投獲得了更大的自治權。因此,尽管這一次鬧獨立的只有蘇格蘭,但北愛與威爾斯都在觀望,一旦公投得到通過,這兩個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勢必大受鼓舞。
 
  簽《愛丁堡協定》系政治策略
 
  尽管如此,卡梅倫仍然於2012年10月15日與薩蒙德簽訂了《愛丁堡協定》,為公投建立了法律框架,并正式承認了其合法性。但這顯然不是對獨立派的妥協,而是在當時看來最合時宜的一種政治策略。
 
  首先,英國政府并不真正認為獨立公投能夠得到通過。當時的民調顯示,支持蘇格蘭獨立的僅有33%。尽管此時蘇格蘭要求倫敦「放權」的呼聲正在漲潮,大多數蘇格蘭人對於真正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仍然抱有疑慮。蘇格蘭民族黨2011年剛剛得以組成多數派政府,根基未穩,但整體上處於強勁的上升期。如果卡梅倫不能夠速戰速決,民意很可能漸漸傾向薩蒙德那一邊──正如目前的事態發展。
 
  若拒賦權民族黨仍可強行公投
 
  其次,蘇格蘭鬧獨立并不是一個可以通過拖延和回避解決的問題。如果倫敦議會拒絕賦權,民族黨仍可能強行發起公投。這對於英國政府來說將是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即使到時候宣布投票不具有合法性,在民意上也很可能居於下風。反之,如果同意公投,倫敦政府就可以掌握主動,名正言順地插手各個環節,例如公投的時間、選票上的措辭以及選項的設置等。
 
  况且,蘇格蘭的不確定性正在對英國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太多金融公司在躊躇觀望。對於卡梅倫政府來說,快刀斬亂麻確實是比拖延更好的選擇,并且越快完成公投程序,越容易得到保持統一的結果。如果公投結果對蘇獨說了「不」,即使是風頭正勁的民族黨也無話可說,而倫敦或許能夠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之中高枕無憂。
 
  不過,隨着局勢的日益發展,卡梅倫政府當初的樂觀決定很可能犯了一些可能斷送聯合王國的致命錯誤。
 
  憲政平衡复雜英承諾須審慎
 
  「賄賂式」放權恐致事實獨立
 
  由於當前的民調結果顯示反獨派和挺獨派的支持率一直處於膠着狀態,這就令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結果變得非常難以預測,而這種局面令人擔憂。蘇格蘭獨立到底意味着什麼?人們開始對這個問題展開認真的思考,而思考這個問題的人絕不止是那些在愛丁堡和倫敦的人。
 
  膠着的民調結果令英國國會明顯被恐慌情緒籠罩,而卡梅倫更是親赴蘇格蘭力圖阻止挺獨支持率的上升,他并懇求蘇格蘭人不要拆散英國「大家庭」。比較卡梅倫的前后做法,有英國當地媒體就明確指出,卡梅倫的領導力和戰略之弱怎麼描述都不過分。卡梅倫在2012年所做的決定就是一個戰略失誤。
 
  拒予薩蒙德「安慰獎」自縛手腳
 
  首先,在公投時間的設置上,卡梅倫本不應該妥協。一般來說,獨立派總是希望盡早公投,而統一派則往往能拖就拖,但在蘇格蘭問題上,統獨雙方的態度恰恰相反。鑒於獨立派的支持率不斷攀升,卡梅倫希望公投在18個月內完成,而民族黨則希望推到2014年秋天。2014年恰逢班諾克本戰役700周年,在這場蘇格蘭第一次獨立戰爭的關鍵戰役中,蘇軍在班諾克本大破英王愛德華二世,殲滅9000英軍,令英格蘭遭受了英蘇戰爭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失敗。尽管薩蒙德從來沒有正面承認,但他顯然希望借助這個周年紀念調動蘇格蘭民眾的民族情緒,讓他們為獨立投上一票。
 
  其次,在投票選項的設置上,卡梅倫再次出現失誤。愛丁堡最初希望選票上有三個選擇「獨立」,「不獨立」,以及「不獨立但增加自治權」。第三個選項無疑會分流獨立派的選票,但倫敦方面卻拒絕了這個提案。卡梅倫當時對局勢的判斷過於樂觀,認為大可不必放權就將蘇格蘭留在版圖之內。他說服他的同僚,如果蘇格蘭人對獨立說「不」,就不該給予薩蒙德領取「安慰獎」的機會。但倫敦方面現在提出的方案,卻恰恰是那種進一步放權的「安慰獎」。
 
  過多放權或引發深層次難題
 
  9月7日公布的尤戈夫民調結果一度顯示蘇獨陣營首次處於領先位置。這一結果給英鎊匯率和股市帶來了極大冲擊。英國政府當即承諾,如果投票結果是不獨立,將立刻制訂計劃向蘇格蘭下放更多權力,包括稅收、公共開支等。但這種遲來的妥協更凸顯出倫敦的慌亂,薩蒙德更是嘲諷統一派眼見威脅無用就轉向「賄賂」。
 

  有英國分析人士認為,在提出這種最后關頭才提出的方案時,卡梅倫和其他政黨的領導人應格外小心,盡量避免對蘇格蘭人作出太多放權承諾。為未來的磋商制訂時間表和日程可能沒什麼問題。不過,英國的憲政平衡十分复雜,授予蘇格蘭新的權力,會引出關於蘇格蘭議員在英國國會中地位的深層次難題。在受到脅迫的情况下作出的放權承諾,有可能會導致事實上的獨立。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