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台湾学者郑阿财的“敦煌情”

2014-10-14
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兰州10月14日电 题:台湾学者郑阿财的“敦煌情”

  作者 南如卓玛
 
  刚刚下过雪的兰州还有些寒冷,台湾老学者郑阿财匆匆来到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图书馆翻阅资料,他想在回台北前多了解一些敦煌。
 
  郑阿财此行是来参加甘肃省举行、已於11日落幕的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到兰州已有些时日,将择日动身前往敦煌。这是自1990年以来郑阿财每年的必行之旅。今年65岁的郑阿财研究敦煌学已有四十馀载,亲临现场“朝圣敦煌”坚持了24年。
 
  现为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的郑阿财,曾是台湾敦煌学“鼻祖”潘重规先生最得意的门生。郑阿财22岁时,恰逢潘先生从法国返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任教,首开敦煌学课程。
 
  “台湾敦煌学者大多皈依佛门,礼佛修行。”郑阿财说,研究敦煌写卷枯燥劳累,怀着虔诚的信仰领悟经卷,解读才不会“断片”。
 
  “台湾敦煌学者都是中文专业出身,基础文献做得好。”郑阿财认为,这是在面积不大的台湾地区、敦煌文献很少的条件下,研究敦煌学多年且“硕果  ”的两个原因。
 
  谈起一生与敦煌学“结缘”,郑阿财始终不能忘怀恩师的一首诗,这是他坚持一生研究并推广敦煌学的最初动力。
 
  “万国朋从倍有情,祗怜客主未分明;同彝夏鼎英灵在,汉学终当作汉声。”郑阿财说,上个世纪60年代,潘先生首次在法国参加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遭遇了尴尬,一群外国人用英语报告关於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极少数华侨参加,却鲜有人能用英语介绍来自祖国的珍贵文献。回国後,潘先生作此诗。此外,他还在台湾开设敦煌学课程,并创办中国首本《敦煌学》杂志;郑阿财後来一直参与编写,至今还在港澳台地区发行。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多次登门拜访郑阿财。“有多热爱敦煌?去了他家就知道,把家建成了莫高窟的样子。”郑阿财说,家里文献太多,没处落脚。专门请了设计师,看过远在大陆西北的敦煌莫高窟,回去建造了这“家窟”,几乎全是书和“飞天”、唐卡等。
 
  “第一次来敦煌,辗转大半个中国,下飞机坐班车搭拖拉机,半个月才从台北来到敦煌,看到 沙山、月牙泉几乎热泪盈眶。”转眼年过半百,郑阿财出版过许多对敦煌文献的研究着作,为台湾敦煌学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郑阿财联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搜集整理港澳台地区敦煌学研究成果编着的《港台敦煌学百年成果》一书,将於近日在大陆和台湾面世。
 
  郑阿财笑称,潘重规、季羡林等敦煌学研究者都活到九十多岁,他也为自己剩下的30年做好了计划。他说,继续多培养一批“接班人”。同时,把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系统、宏观整理出来,供後人借鉴。
 
  郑阿财谈起台湾地区敦煌学的现状说,自己最大的忧虑是害怕台湾敦煌学研究“青黄不接”,毕竟现在社会压力大,很多人“急於马上有成果”。而台湾高校生源少,作为“贵族学问”敦煌学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完)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