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0

互联网手机如何走出“非理性繁荣”

2014-10-28
来源:钛媒体

  文/陳述(mhy_chenshu)

  昨天讀到鈦媒體作者“開眼二郎”的文章《小米的成功是一種“非理性繁榮”?》,頗有感觸。作者回顧了小米發展曆程,分析了小米理性的戰略抉擇,包括市場切入、產品迭代、營銷推廣;也列出了小米不同於傳統手機廠商的“非理性”之處,就在於雷軍的七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並提出批判式思考:風口過後,小米能否繼續成功?

  文章邏輯清晰,值得一讀。讀後決定寫此文,不繼續談小米,而是與作者商榷一個觀點,同時有為該文章寫個續篇之意,談談整體互聯網手機市場的理性回歸。

  一、商榷:我認為,談一個企業是否理性豪無意義,“非理性繁榮”更多指市場狀態。

  恰好我也讀過羅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該書著眼點主要是整體股票市場,分析投機性、非理性的市場泡沫。對於整體市場來說,沒有決策機構,由“無形的手”來調節,很容易出現非理性狀態。而對於企業來說,是有明確的決策機構或者決策人的,企業戰略選擇是否理性,其實是在談論決策機構是否理性。

  管理本身是科學還是藝術的爭論一直不休,作為管理的重要環節“決策”也無理性不理性之分。一個企業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是在當前情況或者可預見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優選擇,從其個人而言,基本是理性的。而第三方來觀察企業時,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小米,可以如作者所說是理性的。也可能分析出它是紅海中的非理性選擇,恰好趕上風口而已。

  業內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酷派在4G發展初期彎道超車,占據了國內4G第一把交椅。有人分析,這是非理性的勝利,認為酷派董事長郭德英就是個賭徒,豪賭4G大勢,壟斷高通、Marvell、MTK的芯片,結果賭個正著。也有人分析,酷派是經過理性分析,快速決策,早做儲備,才跑到了前面。各有各的理。

  所以,我個人的傾向性觀點是,談一個企業是否理性意義不大,非要談的話,所有開創性的企業決策基本都是理性的,跟隨式的可能有不理性的一面。

  二、續篇:互聯網手機市場出現過兩次非理性繁榮,第一次在2012年,第二次正回歸理性。

  互聯網手機市場的平台商發展穩定。表現在:線上手機銷量、銷售額穩步增長,B2C始終占據主導位置,占70%以上份額。這其中,各個平台玩家的份額雖有變化,但並不劇烈,銷售集中度比較高,京東一家獨大,占據半壁江山;天貓有四分之一的份額。

  兩次非理性繁榮主要針對手機廠商的變化。或多或少對網絡手機銷量有一定影響,但更多的是體現在參與者數量及表現行為上。

  (一)互聯網企業“做機潮”。

  從2011年8月到2012年底,互聯網企業看到智能機換代機遇,懷著理想主義主動去爭取,試圖顛覆傳統手機廠商。然而,成功者寥寥無幾。

  2011年8月小米手機正式接受預定開始,一股互聯網企業“做機潮”被掀起。到2012年10月,百度、360等傳統互聯網巨頭,以及盛大、小辣椒等不下100多家互聯網公司相繼提出制造手機計劃。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有其“理性的考量”:2011年到2012年是功能機向智能機更新換代之際,為移動互聯網業務落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都有與手機廠商、渠道代理商合作定制的經驗,加上小米探路成功的吸引,以及部分互聯網企業向資本市場講故事的訴求,就出現了蜂擁而上的局面。

  說其不理性,是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只看到了“顛覆”傳統企業的可能,只為發展自有業務,而忽視了用戶體驗,卻低估了操作的環境及複雜程度,這其中包括軟硬件融合、供應鏈管理、產品品質控制、渠道拓展及售後服務。於是有了2012年7月網易手機團隊解散、9月360停止特供機合作、11月果殼電子CEO郭朝暉辭職以及諸多不知名企業的退出。

  到2012年底,這場非理性繁榮泡沫基本破滅,市場回歸了理性。在這場繁榮之後,剩下寥寥無幾,繼續探索自己的道路。

  (二)傳統手機廠商“觸網潮”。

  從2013年下半年到現在,傳統手機企業認識到互聯網企業帶來的沖擊以及傳統渠道的乏力,懷著現實主義被動去選擇。盲從之後,正在回歸理性。

  傳統手機廠商一直在做電商,只不過,把電商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渠道。不是首發平台,更多時候是尾貨處理場所。互聯網企業“做機潮”退卻之後,成功者代表小米發展依舊迅猛,尤其是2013年Q4市場份額進入TOP5後,觸動了傳統手機廠商的敏感神經。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互聯網手機市場格局混亂非凡、熱鬧非凡。既有從線上起步的小米、魅族類,樂視、土豆類,一加、百加、錘子列等,也有線下起步拓展線上市場的中華酷聯等。

  在這種繁榮背後,我們也看到了一些非理性的因素。

  1、傳統手機廠商都認識到做電商渠道的緊迫性,需要快速抉擇。一方面,運營商渠道的規模在逐漸縮小,電商渠道是提升份額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通過電商渠道可以壓縮中間成本,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更有競爭力,電商渠道肯定要走。

  2、知道緊迫性卻不知怎么走,是最大的問題。金立電商品牌IUNI總經理何驍軍曾表示,“對於小米的成功,傳統手機廠商們很長時間其實都是半信半疑的。”傳統手機廠商們對於“軟性”的部分一直認識不足,包括界面UI、經營社區和粉絲等。但都紛紛采取跟隨策略。

  一是推出電商品牌。華為推出榮耀,酷派推出大神,中興有紅牛,聯想有黃金鬥士,金立有IUNI,天語有Nibiru等。走在前面的是榮耀和大神,先後獨立出來。

  二是在宣傳和價格上,模仿小米,圍攻小米。典型的例子是:小米推出紅米Note宣傳語是“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華為榮耀加進來,聲稱“更美好的事情已經發生”;聯想黃金鬥士S8 也不示弱,提出“美好的事情才真正開始”;北鬥青蔥“更美好的事情還會發生”;中興推出紅牛最直接,“除了互掐,你們還會點別的嗎?”

  三是加大與第三方電商平台合作力度。中興五款手機先後加入京東JDPhone計劃,並與京東簽署35億元戰略合作協議。華為也加入JDPhone,榮耀3C更是在京東商城獨家首發。酷派與京東達成10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酷派大神F1聯通版在京東商城首發。聯想與京東達成120億元戰略合作意向,電商品牌黃金鬥士S8在京東商城獨家首發。在中興與聯想上,也有“不知怎么走”的體現。中興品牌及努比亞品牌沒有明確的誰走線上、誰走線下,都在走著。聯想有互聯網產品系列及款型,卻沒有專門的品牌,對於互聯網方式銷售,楊元慶很長時間都有不認同的地方。

  3、學習了卻沒有學到關鍵點。每個手機廠商的產品都差不多,來自相似的供應鏈廠商,不同的是品牌定位的差異化,主要體現在講故事的能力上,或者稱情懷。錘子手機學習互聯網銷售模式,卻沒有學到關鍵點上,高估了對產業鏈的控制力,高估了情懷的力量。

  這種非理性的狀態持續並沒有很久,當前已經出現回歸理性的趨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在玩家變化上,有成功者有失敗者,有先知者有後覺者,在試錯或者觀察中思考再進行選擇,是理性的體現。華為榮耀、酷派大神做起來了。根據艾瑞發布的今年Q3國內B2C網站手機品牌市場份額,排在國產手機前三位的分別是華為、小米、酷派,而華為以榮耀為主,酷派以大神為主。金立IUNI承認失敗了,掌舵人何驍軍悄然辭職,電商品牌產品U2平均月銷量不到一萬部,總量不超過5萬部。錘子手機T1降價,認識到做手機的難度,認識到情懷的價格,也給走情懷路線的廠商以警示。聯想在互聯網品牌方面始終猶豫,終於在今年10月下定決心,要成立全新的子公司,基於互聯網的模式推出互聯網終端。

  2、在產品布局上,主要玩家通過實踐鋪開產品系列,進行更精細化的規劃,是理性的體現。開展精細化的產品布局,勢必牽扯到更多的資源投入,前提就是已經找到了發展方向,明確了發展路徑。榮耀推出榮耀和暢玩兩個子品牌,以1500元為界,向上是榮耀,與小米品牌形成競爭,向下是暢玩,與紅米品牌形成競爭。並且榮耀提出了2015年的銷售目標是4000萬部。大神確立了X、N、F三大主力產品系列,F系列價格在1000元左右,X系列價格在1500元左右,N系列價格在2000元左右。

  3、在渠道模式上,認識到線上渠道的邊界,發展形成O2O模式,是理性的體現。線上銷售空間的增長速度取決於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以及網購習慣的養成,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支撐不起眾多玩家想要快速增長的規模,於是O2O成為必然選擇。當前形成了兩種典型模式:一種模式以小米為代表,分銷零售一體化,線上炒作控節奏,線下加價出規模。如1999的產品,30%在線上銷售,70%在線上銷售,線上價格1999元,線下價格可能再加價300元左右。這其中主要是分銷商的力量,即線上同時做零售與分銷。華為榮耀、酷派大神,甚至小辣椒等小廠商都是這種玩法。另一種模式以魅族為代表,線上線下同價,線下更注重對產品的體驗。中興、聯想、華為等都有部分產品采取此種模式。

  4、在粉絲經營文化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是理性的表現。電商品牌要有講故事的能力,尤其是獲得粉絲的認同。小米強調的是粉絲發燒主義。華為榮耀粉絲經營理念是理性社群主義,突出“勇敢做自己”的理性、共鳴性的年輕人價值認同,堅守對極致產品的追求,對性能和質量的不妥協。酷派大神提出粉絲文化“神自不凡”,強調20年研發技術的保證,及對產品品質的追求,結合用戶體驗,針對用戶精准定位。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