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9

第八屆中國貴金屬再生國際論壇閉幕

2014-11-19
来源:网络

  日前第八屆中國貴金屬再生國際論壇在天津落下帷幕,論壇由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貴金屬再生專委會主辦。此次論壇彙集了來自世界10多個國家包括世界500強賀利氏,巴斯夫,中石化,拜耳,英美資源、殼牌、大眾、陶氏化學、三井物產、江西銅業等200多家從事貴金屬生產經營及相關企業。論壇特別邀請了國稅總局趙興玉司長、工商總局辦公廳徐雪蘭副主任、工信部綜合利用司雷文處長、環保部危險廢物管理辦公室孫紹峰主任等涉及貴金屬政策制定及執行部門的領導到會做政策指導。

第八屆中國貴金屬再生國際論壇會議現場

  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貴金屬再生專委會秘書長邊疆介紹:貴金屬用途廣泛,並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汽車、石化、製藥、電子電器、航太軍工、化肥、葉岩氣、硝酸、玻璃、液晶電子屏、塗料、精細化工等都離不開貴金屬,屬於我國的戰略資源。中國是貴金屬需求量最高的國家,也是貴金屬最匱乏的國家,尤其是鉑族金屬,主要是通過進口及二次回收資源再生獲得,資源回收與利用是我國貴金屬產業的發展途徑,是工業化進程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涉及貴金屬回收加工方面的政策還不明晰不完善,國家相關政府機構在加快制定、修訂相關政策法規,專委會也組織優質企業在積極參與,引導中國貴金屬行業健康發展。

  論壇協辦方賀利氏貴金屬(中國)負責人艾周平博士在大會發言中談到:國家十二五規劃為貴金屬應用提供了巨大機遇,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貴金屬消費國,與此同時也為貴金屬再生發展帶來契機。作為擁有160多年歷史,在全球貴金屬市場有主導地位的企業,賀利氏願意把積累的經驗與業界同仁分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一同推動中國貴金屬產業的發展。

賀利氏貴金屬(中國)負責人艾周平博士發言

  中國貴金屬產業起步晚,發展不規範,規模不均衡,與國際知名企業有明顯差距。大多數回收加工企業中間環節多,利潤薄,中國有大量的小規模企業甚至是作坊型個體在從事貴金屬回收加工業務,他們的技術力量薄弱,環保處理水準低級,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並使企業競爭處於不公平狀態。由於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善,造成了產業分散,使得正規企業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回收體系中受到嚴重束縛,處於不利地位,對我國貴金屬產業發展是一個制約。為促進中國貴金屬產業良性發展,工信部、環保部等相關政府部門及貴金屬再生專委會一道,重點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一批示範工程,制定行業准入制度,從企業的規模、工藝、技術、裝備、環保、資源回收利用率等各方面進行規範,同時與發改委、商務部、金融、工商、稅務、環保、海關等部門配合,加大對合格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淘汰不合規落後企業,從而提升貴金屬行業整體水準。

  由於貴金屬廢料大多被列為危險廢棄物,貴金屬再生產業與環保密切相關,目前環保部正在起草十三五規劃中環境保護部分,制定或修訂與貴金屬再生產業的行業標準、條例法規。

  針對論壇熱點問題危險廢棄物名錄修訂與危廢轉移制度,環保部危險廢棄物管理辦公室主任孫紹峰表示:正在修訂的危廢名錄增加了“廢催化劑”專項,明確了以前含糊不清的科目和類別,尤其是廢三元催化器將列為危廢,在全國1700多家領取危廢許可證的企業中,還沒有專門從事廢三元催化器回收類別,如果廢三元催化器被列為危廢,那麼這個領域將是空白,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前從事三元催化器回收冶煉的企業需要申請許可證方能繼續經營生產,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原有廢三元催化器回收冶煉企業格局。

參加第八屆中國貴金屬再生國際論壇代表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龍少海會長在大會上表示,貴金屬再生專委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會協同優質企業,與工信部、環保部、財政部、國稅總局等部門共同探討貴金屬產業發展思路,配合政府部門研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逐步完善各項制度,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為促進我國貴金屬事業穩步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障工業生產而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