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社科院副院長:十三五潛在增長率將降至6.2%

2014-11-21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

  未富先老 預計“十三五”潛在增長率再降

  郭晉暉

  人口紅利和老齡化已經成為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重要變量。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近日稱,“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將進一步下降至6.2%。蔡昉得出這一低于業內普遍預期的數值主要依據就在于人口紅利的消失。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業內對潛在增長率預測存在很大爭議。因為潛在增長率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增長邊界取決于勞動力、資本以及勞動力和資本的組合方式。

  “按照我們的預測,‘十三五’期間的潛在增長率是在7%~8%,不會繼續下行。”李慧勇說。

  蔡昉11月19日在“2014鳳凰財經峰會”上以日本為例來分析中國當前的形勢。他認為,日本之所以出現“失去的20年”,是因為日本決策者沒有看到1990年后人口紅利的消失而采取了錯誤的判斷和政策。

  1975年之前,日本人口結構是完全按照有利于經濟增長的方向變動,勞動年齡人口增長,人口撫養比下降。因此在那之前的20年里,日本經濟可以達到9%以上的增長速度。

  1975年,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停止增長,但人口撫養比沒有下降也沒有上升,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長達20年。日本經濟增速也隨之下降,大概為3.5%~4%。

  1990年之后,日本的人口撫養比迅速提高,日本當時沒有看到自己是因為人口紅利用完了,把減速的原因看作完全是需求方的問題——外需(出口)上不去,老百姓不喜歡消費。因此努力用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導致日本經濟資產泡沫,增長停滯。

  蔡昉認為,我國目前出現的狀況相當于日本的1990年,從2010年起勞動年齡人口停止增長,人口撫養比開始迅速上升,從降到升是非常短暫的。

  蔡昉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曾表示,相比于日本,中國人口紅利喪失的速度更快。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個轉折點,一個是劉易斯轉折點,另一個是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喪失人口紅利的轉折點。

  劉易斯轉折點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的現象,日本是1960年左右跨越了劉易斯轉折點,到1990年才進入第二個轉折點,勞動年齡人口不增長,人口撫養比上升,逐漸喪失比較優勢。日本在這兩點之間經歷了30年的時間,足夠使它從中等收入國家跨越到高收入國家。

  “而對中國來說,首現招工荒是2004年,這可以看做是劉易斯轉折點,接著2012年就出現勞動年齡的人口下降,這兩個轉折點之間相隔的時間非常短。今后再走下去老齡化的軌跡會和其他比較早進入老齡化的發達國家很相似,但速度會比他們快得多,‘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明顯。”蔡昉稱。

  蔡昉認為,這個因素不會導致經濟停滯,而是一個自然的減速。他說,必須借助技術創新、生產力提高等獲得新的經濟增長源泉,把經濟增長的政策力量放在改革釋放供給潛力上,可能會避免日本的錯誤。

  李慧勇則認為,決定潛在增長率的因素不僅僅是人口數量的變化,還包括人的素質提高、技能提高、管理創新、技術進步等等,不能僅僅依據人口數量的減少來判斷潛在增長率將有大幅下降。

  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是兩個概念,潛在增長率既可能高于實際增長率也可能低于實際增長率。李慧勇預測,“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率將達到7%,低于對潛在增長率的預期。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