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創業的90后:做不一樣的事情

2014-12-09
来源:IT时报
  陳天橋34歲,成為中國首富。馬化騰34歲,騰訊上市。丁磊30歲,網易上市。
 
  2012年,在所謂的“世界末日”到來之前,聚美優品推出了一則電視廣告,“夢想,是注定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成了年輕人“為自己代言”反擊他人冷言冷語的口頭禪。2014年5月,聚美優品在紐交所主板上市,80后的創始人兼CEO陳歐,身價暴漲至80億人民幣。
 
  70后獨占鰲頭的局面漸漸被消解,以陳歐為代表的80后開始登頂,而來勢洶洶的90后則讓人摸不著頭腦,張天一用互聯網思維賣著米粉,郭列用臉萌霸占了朋友圈頭像,“霸道總裁”余佳文明年要給員工發一億。
 
  92年生人的創業者尹桑曾說,我幼兒園時就有PC機可以玩游戲,小學的時候就“觸網”,開始打網游,然后是手游。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我們想做更“酷”的事情。現在尹桑是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一起唱”的創始人兼CEO。
 
  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這群創業者,除了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眼界也更加開闊。“初中的時候,通過互聯網我知道了這個世界的廣闊,我知道我以后要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而不是父母期待的醫生、律師、會計。”在談到為什么要創業時,一位90后創業女孩這樣告訴《IT時報》記者早就埋在她心底的創業沖動。
 
  ◆ 拒絕被貼“90后”標簽
 
  “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會有以年代去標記一類人群這樣的做法出現,說明整個社會大環境有著較強的不知足以及功利的心態,這是我對這個現象的本質判斷。”東革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姚欣宇拒絕了采訪。事實上,他現在拒絕一切媒體采訪,因為不愿被貼上90后的標簽。“包括我在內有好幾個人都在《福布斯》年度前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中,但是這樣的稱號出去,真正有能力的長輩和同輩不懷疑你的能力或是嘲諷,就謝天謝地了。創業圈和娛樂圈不同,是商場更是戰場,‘高調曝光’這個技能不是都能產生正面價值的。”
 
  云計算公司捷速網絡CEO郭秀峰也以一旦高調就會跌個大跟頭的理由拒絕了采訪。
 
  “90后是個偽命題,一個標簽怎么能代表一代人呢?90后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人都很有個性,”在得知自己被“90后”這個標簽代表了之后,尹桑,這個92年出生的年輕CEO有些不能接受。其實在《IT時報》記者采訪的眾多90后創業者中,大多數人對于“90后”這個標簽都表示無奈。“90后這個標簽在當前的輿論語境下所代表的含義首先是腦殘,然后是顛覆、創新、瘋狂、個性等,我覺得它不能代表我,起碼我不是腦殘,”另一位90后創業者在談及“貼到”自己身上的90后標簽時如此說道。
 
  “腦殘”“垮掉的一代”這是前些年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90后形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了解90后將會失去一切”是許多企業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活躍的用戶群體和消費的生力軍,90后的地位舉足輕重。這個年輕人群體,其社會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改觀。
 
  “蔣方舟在《青年中國說》的節目中說,現在媒體的輿論環境有討好90后的趨勢,不過我覺得90后是冷靜的,一些人也已經慢慢地意識到這點。”唯眾傳媒制片人、《青年中國說》節目制片人蔣凌霜說。
 
  “任何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這很正常,在我看來,90后并不是一個整體很牛逼的群體。”一位風險投資人認為,媒體對于90后的標簽和追捧,是一個偽命題。
 
  ◆“那些老家伙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那些老家伙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這是余佳文,備受爭議的90后創業者,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一句話。在最近播出的《青年中國說》中,“明年給員工發一個億”“我賺不賺錢關你什么事”等豪言,讓余佳文成為輿論焦點。
 
  馬佳佳用情趣用品掀開了傳統觀念的遮羞布,余佳文則用互聯網小混混的口吻宣稱明年要給員工發一億工資。越來越多的90后像他們一樣,以“創一代”的姿態站出來。
 
  90后創業者身上大多有著相似的經歷——輟學,創業并不是長大之后的選擇,更多是從小的夢想。小學四年級開始,尹桑的夢想便是成為比爾·蓋茨,長大后赴美留學,學的是創業學,讀到一半便退學了,“退學就是一個選擇而已,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我學的是創業學,學歷本來對創業就沒有什么用。”
 
  相較于受完良好教育、走出大學后才開始創業的70后、80后,90后對于創業的概念更加直接,“看到好的時機,就要馬上去做。”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來自硅谷“車庫創業”傳奇的吸引力要遠遠大于前輩起早貪黑白手起家的傳統故事。
 
  無論是低調還是高調的90后創業者,改變和顛覆是他們創業的原動力,他們不認為,所有的輿論會認同自己。“我認識的90后創業者,都是拿很低工資的。因為我覺得一個創始人拿工資的話,說明他對自己的公司股份不信任。這個概念60后、70后、80后是不理解的,他們會說工作怎么能不拿工資呢,會說我是在作秀。”尹桑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同樣的觀點。
 
  “只有90后才懂90后。”在看項目時,風投王強(化名)特別關注一些彈幕、動漫創始人的年齡,如果是90后,或者泛90后(85后接近90年生人),他會給這個項目加分,“這些項目,70后、80后是做不來的。”
 
  但90后創業者對于自我的絕對自信,卻也成了輿論反擊的焦點。“我有時候在學校里看到一些90后特別熱情去創業,我跟他們講,你最好把書讀完,這是第一。”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近日喊話90后創業者,不要認為自己都是天才,創業是件苦逼的事情。
 
  “70后、80后會想我做的事情有意義嗎,而90后就會想我做的事情有意思嗎?”蔣凌霜認為,“90后更為早熟,不關心周圍人的看法,更堅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90后如果認同你的公司文化,他們會為公司賣命,因為他們的原則是‘努力工作,好好生活。’”
 
  ◆ “我們在做顛覆性的東西”
 
  “我們不想做風口上的豬,我們為什么要做風口上豬呢?這個一點都不‘酷’,我們要做很‘酷’的事情”,“風口上的豬”是去年一個很火的話題,小米的雷軍用選對趨勢豬都能飛上天的比喻來講選擇的重要性。而在90后看來,成功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結果,而在于做更“酷”的事,做顛覆性的事。
 
  “你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具有顛覆性嗎?”“當然。”這是眾多90后創業者的相同答案。
 
  “無私輕生活”的初創團隊5個人都是在國外留學時通過朋友圈認識的,幾人一拍即合,畢業后便開始了創業。他們創業的項目是P2P(個人到個人)的租車服務,車主在車閑置的時候把車掛到平臺上,需要租車的人可以到平臺上挑選。2013年他們的平臺Carshare在香港面市。一年內,通過該平臺有4000名車主把車租給超過50000名租車者。2014年5月,他們開始進入內地,上海是第一站。
 
  “現在可能環境有點簡陋,但我們很快會搬去一個大點的地方。”12月2日晚上9點多,《IT時報》記者來到“無私”位于上海楊浦區錦建路上的臨時辦公地點。這里的面積不算大,約130個平方,兩張長桌子擺成L型。除了兩位初創團隊成員簡雪忻和吳佳農外,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和一個30來歲的外國人還在電腦前工作。吳佳農說,這兩個工程師分別來自百度和微軟。
 
  “我們是在顛覆。”坐在被玻璃墻隔開的辦公區里的簡易沙發上,簡雪忻和吳佳農講述了他們正在做的“具有革命性的共享經濟”。
 
  吳佳農認為,他們是第一個將此概念引入中國的公司,這無疑是顛覆性的。當記者談及這種模式屬于改良還是顛覆性的革命時,簡雪忻反問,“你覺得蘋果手機算是顛覆性的嗎?它也只不過是把智能機改良了一下。”
 
  撰寫《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成本社會》中,對共享經濟的解釋是,人們能直接在物聯網上生產、分享能源和實物,并運用大數據和算法來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使生產和銷售的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并在某些領域顛覆資本主義的交換經濟。
 
  然而也有不少經濟學家提出,零成本社會與基于“稀缺”“利潤”和“看不見的手”的經濟學理論并不一致。質疑者表示,如果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和分享都是免費的,企業家無法收回成本,怎么會有創新和生產的動力?
 
  和“無私”做同類服務的PP租車去年10月已進入中國,11月初,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B輪融資。
 
  ◆ “投的就是這波90后”
 
  “我們投的就是這波90后。”
 
  在某著名投資機構的辦公室中,一名年輕的投資經理五指如飛,在微信上回復著各種90后創業者之余,突然抬起頭來淡然地冒出來這句話。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中,他接觸過數百名北京、深圳等地的90后創業者,投資了若干個動漫、社交、眾籌領域的新秀項目。期間跟這群年輕人稱兄道弟。線上頭腦風暴,線下各種聚會,聊創業、聊理想、聊未來。接觸久了,他也被90后身上的某種特質所打動。
 
  “衣食無憂,追逐理想,能獨立思考,勤奮有沖勁。”與嬌生慣養、非主流等負面印象相反,他給予了90后互聯網創業者最高的評價,這些特質在資本界的眼中成了最理想的創業者。
 
  “90后創業者,能夠充分理解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做出足夠新穎的產品。”在這位年輕的投資經理眼中,這波年輕的互聯網創業者,與目前主流用戶沒有文化、思想上的代溝,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像80后創業者一樣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有足夠充足的時間去追逐理想,精心打造好一個項目。”
 
  激情、獨立讓90后成為理想主義創業者,但在具體的商業運作、公司管理過程中,缺乏經驗的他們多少顯得有些稚嫩。“易題庫”創始人武星宇,高三時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母校北大附中的50周年校慶時,他自編自導拍了一部微電影,武星宇覺得很了不起,因為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校友以這種方式紀念自己的母校。這件事讓武星宇看到了一個優秀創意的意義所在。大學時,武星宇去了北京電影學院學導演,卻在大三選擇了一邊讀書一邊創業,而他創業的領域并不是在電影行業,而是為老師服務的在線教育產品易題庫。
 
  現在武星宇公司有20多個人,與200多所學校在合作,用戶已經過10萬。武星宇坦言,公司在融資方面沒有太大壓力,最主要的問題是招人難,“我們現在都是提前三個月儲備人才,要求至少有三年的工作經驗。”
 
  讓20歲出頭的年輕人管理一個公司,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余佳文企圖用不拘一格的“野路子”顛覆傳統的公司組織架構和管理套路。他將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砍掉,讓員工自己開工資。但在《青年中國說》節目現場,馬上就有現場點評嘉賓質疑,你這樣的管理方式,有“團伙”的意味,而不是“團隊”,一個團隊還是要靠制度來維持,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
 
  上述投資經理認為,與傳統的商業項目不同,他們投資90后的創業項目時,并不急著商業變現或者是資本退出,而是給予他們寬松的發展空間,在公司的運營過程中及時給出建議和指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90后創業者和投資人更像是朋友關系。
 
  ◆ 90后創業案例
 
  小天才變成小CEO
 
  薛來 生于1992年
 
  科技公司Ractiv創始人兼CEO
 
  在浩淼的銀河系中,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薛來。
 
  16歲時,他和林晨陽、李賢基以“啟發多觸式界面數據傳輸”技術贏得了英特爾國際科學和工程大獎賽。那一年,還是高中生的三位小伙伴并沒有萌生創業的想法,他們將1000美元獎金留作申請專利的科研基金,而其余2000美元全數捐獻給了遭受地震侵襲的成都。
 
  次年,“2009年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舞臺上,他與錢學森、高琨一起站在領獎臺上。
 
  對于喜歡埋頭做科研的他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去大平臺專心科研。
 
  高考那年,他擱置了去美國求學的機會,初衷是為了省下每年三四萬元的學費,給家里減少負擔。于是,他決定留一年gap year,就給英特爾公司投了簡歷,順利地進入了上海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他是全公司唯一一個沒有大學本科文憑的正式員工。
 
  一年以后,身在新加坡的林晨陽也服完了兵役,林晨陽對薛來說:“我們一起開家公司吧。”薛來說:“好的。”兩人一拍即合,薛來放棄了學業,放棄了英特爾這樣的大平臺,當時雙方父母都不支持他們的創業。
 
  他倆抱著手工制作的產品touch+,自費買了去美國的機票,一家家地跑投資公司。遙想當年比賽時,薛來在額頭上戴著一個帶有透明膠粘合的自制設備,身后背著一臺ThinkPad筆記本電腦,沖著對面的Kinect,時而舉起雙手,時而做出端茶壺的動作。
 
  “美國的風投都非常老油條,他既不投你,也不放你,不溫不火地擱著。”于是,他們轉向眾籌的方式,沒想到,這個類似于微動和Leap Motion、可以省去手在鍵盤和鼠標之間來回移動的手勢控制裝置,頭3天就在Kickstarter上籌得了10萬美元。后來,他們在新加坡拿到了紅點創投的50萬美元,但由于做硬件成本較高,現在這筆投資還不足以支撐他們在新加坡租一家像樣的辦公室。迫于資金緊張,薛來回到了上海的家里,通過Skype和同伴們遠距離協作辦公。
 
  一個90后的CEO,帶著一群平均年齡40到50歲的大叔們創業,薛來有過溝通和相處的困惑。“我現在正在慢慢地改,我覺得只要把員工當作合作伙伴,以一種平等沒有階級概念的態度來和他們共事。”他說。
 
  在看似沖動的創業選擇背后,薛來用一周工作100個小時的瘋狂方式為自己做事,“已經寫了20萬行代碼,不過還沒完,爭取這周末就把驅動做出來。”薛來對《IT時報》記者說,“我總是喜歡自己埋頭做事,有時候不能很好地跟同事溝通協作。”
 
  屢敗屢戰的創業堅持者
 
  李佳 生于1990年
 
  創業項目“小帆船在線”
 
  “余佳文不能代表我們整個90后創業團體,我們不能浮躁。”李佳對記者說,她那中性的嗓音非常有辨識度。
 
  李佳,一個非主流的90后女生,她的身上有叛逆的因子,她喜歡逛酒吧。
 
  她的微博上還寫著“Relax Soul生活網CEO”這個頭銜,酒吧客和Relax Soul生活網是李佳的初創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以夜生活為切入點,不過現在都已經擱置了。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氣,不能說自己盡力了,盡力應該是付出120%的努力。”講起初創的艱難時李佳說,“朋友讓我去投資者大會,我在門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走進門。”
 
  大二那年,李佳借著實習的機會來到《創業家》,她的動機十分明確:認識人脈找資源。2012年初,她用了半年的時間來做市場調研,原先想做同城活動的念頭被打消了,因為她發現,如果音樂、展覽、線下交友一把抓的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適合初創項目。
 
  有天晚上,她在酒吧里參加一個open麥克的活動,場子非常熱鬧,她就萌生了一個想法:我為什么不做一個面向“酒吧客”的產品呢?
 
  “組織了兩次open麥克的活動后,我發現中國人不像外國人,場子很慢熱,雖然每場都賺錢,但是沒辦法規模化。”李佳盡力總結著產品失敗的原因,“一般酒吧客都是‘刷臉卡’,跟老板混個臉熟就可以打折,線上的折扣自然留不住客戶。”
 
  當她將“酒吧客”App的UI圖紙設計出來后,迫于家里的壓力,她還是回到澳洲繼續讀研。不過,她沒有將這個項目放手,托國內的合伙人幫忙找技術人員來寫代碼。一直到了2013年年底,技術仍舊沒有搞定。“可能合伙人的意見不統一,我們的團隊就散了。”李佳說。
 
  在她看來,團隊建設比運營推廣,甚至是產品本身更為重要。“合伙人分為出錢、出資源和出力三類,最重要的原則是能力互補。”她說道。
 
  今年3月,她又動手操弄起現在的項目——“小帆船在線”,一個幫助“海歸”進行就業培訓、咨詢和招聘的網站。目前網站已經上線,李佳規劃著1個月后就回國找投資。
 
  ◆ 大家說

  怎么看90后創業者
 
  有人說,90后沒有60后的焦慮,沒有70后的聽話,沒有80后的壓力,沒有思維定勢,只為夢想努力,只為自己和愛自己的人活,很酷很有感染力。
 
  由百度百家發起的“如何對待90后創業者?”的網友投票中,有70%的人站在正方,認為應該給更多的寬容與支持;有29%的人站在反方,認為泡沫太多應理智。
 
  正方
 
  蔣凌霜(《青年中國說》制片人)
 
  余佳文身上有很多爭議,但誰的青春沒有爭議呢,我倒覺得他想事情很通透,他在節目中曾說:“我喜歡稱自己為年輕人,因為90后終將會過去,但年輕永遠不會過時。”
 
  在我們節目前期調查中,會發現90后這一代人,生活環境更為優渥,教育環境也更為良好。他們不用背負80后的壓力,也沒有70后那么謹慎,他們創業不會瞻前顧后,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從國家政策來說,國家是不鼓勵年輕人盲目創業的,這批創業的人里可能只有1%會成功。
 
  王俊(創業咖啡館IPO Club的創始人,80后創業者)
 
  80后很糾結,有生活壓力,養活自己,買車買房;90后的想法更接地氣,想做就做,執行力強。
 
  90后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機,從小就開始接觸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也在這兩年中迅速普及,似乎是一塊新大陸,跟互聯網相比,普及速度更快,用戶基數更大,使用頻次更高。你會發現,90后比起前輩們,對互聯網的模式創新理解得更為深刻。
 
  有人說,90后一畢業就出來,甚至輟學創業,沒有資源、人脈,空有一腔熱血。我倒覺得,資源從來不會成為90后創業的壁壘。
 
  如果一個90后拿著他的項目來找我孵化,那他只要對自己的項目理解夠深,享受創業,有團隊的領導力和凝聚力,我就愿意給他投。
 
  反方
 
  互聯網專欄作家 老鐵
 
  (真名佟志斌,目前也在做O2O方面的創業)
 
  90后的一個共性是,創意性的東西很多,想法非常具有顛覆性,我覺得這個非常好。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往往落到現實層面難以執行。想法很有顛覆性,而商業模式并沒有太大的顛覆性。
 
  余佳文是一個個案,并不能代表整個90后創業群體。他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有些傳統的東西是不可能顛覆的,比如傳統的商業管理方法,這是科學、是真理,“野路子”是很危險的。
 
  拿80后來講,他們那時候創業的人也很多,但是最后活下來的就戴志康和李想,他們一個有技術門檻,一個有專業的管理團隊。我認為90后創業企業能活下來的比例在30~40%,具有技術或管理門檻的企業才能活下來。
 
  梅晨菲(Innospace投資人)
 
  90后做事考慮比較少,有利有弊,利在他們行動力強,弊在規劃不夠,起伏較大,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將70后、80后、90后橫向比較沒有意義,我們看項目主要看團隊,看綜合成熟度。
 

  Innospace一年看上千個項目,90后的項目不會超過30%。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