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防止大起大落應是地產調控的主要目標

2014-12-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額首次突破3300億元大關,這創下新的歷史紀錄,同時全年將有望突破3500億元。
 
  在過去一年,對樓市的宏觀調控在逐步地讓市場承擔更大的調節作用,比如地方“限購”松動、“限貸”放寬、“限價”消失,第二套房的認定、公積金政策等都有調整,甚至,還鼓勵對住宅抵押按揭消費實施優惠政策。
 
  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0171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2%,降幅比1-10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截至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9795萬平方米,比10月末增加1556萬平方米。這意味著地產業的去化率正在降低。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說,截止到今年10月,商品房銷售占到正在施工的商品房面積的比例不到10%,達到歷史最低點(最高點的時候是16%),這也意味著在建房屋中90%未賣出去。這種行情也影響了地產企業拿地的熱情,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97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5%,1-10月份為增長1.2%;土地成交價款8657億元,下降0.1%,1-10月份為增長20.4%。這說明經過大半年的堅持之后,在11月地產企業的預期開始變化。
 
  房地產業的這種表現是市場規律決定的,在2008年后,大量資金流入地產業,尤其是非地產領域的大企業紛紛介入,在大部二三線城市造成了供大于求以及價格過高的現狀。由于推動房價非理性上漲的投資行為因宏觀經濟平穩壓力而退場,剛需又承受不了這么高的價格,因此,一些地方的供需之間發生了斷裂,部分地產商繼續幻想救市,造成了樓市緩慢下行的趨勢,而政府調控逐步松綁,也是正確地維護這一下行過程不至于突然塌陷,這對地產市場來說是必要的適當的措施,很好地防止了市場的大起大落。
 
  另一方面,地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是支柱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之一,但最終進入了調整周期。目前,中國提出適應經濟新常態,就是通過改革塑造新的內生性的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同時去杠桿化以及“去地產”。也就是說,地產業在未來發展中的地位會更加理性與合理。
 
  事實上,地產業在“穩經濟”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市場過快的衰退可能會帶來金融系統的風險,因此,今年以來的一些松綁政策就是為了結束對地產業的制約,穩定行業的發展,并逐步退出行政調控,讓市場決定其未來。但不能將這些行為視為“刺激”或“救市”,因為這不是想推動地產業向上,而是正確地延緩該行業下行。
 

  考慮到整個宏觀經濟減速之勢仍然繼續,這將從人們實際收入增長以及心理預期與信心等方面對地產市場構成影響,即使明年的貨幣環境可能比今年稍寬松一些,但地產業的風險性決定了其融資成本仍會居高不下,這些因素都需要開發企業盡可能打折銷售回款,若是繼續觀望會失去調整機會。對于我國地產市場來說,防止大起大落仍然應該是政府首要任務,相關措施也是朝這個方向努力的,如果實施得當,地產市場必會實現軟著陸。(編輯 譚翊飛張凡申劍麗)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