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32

活水注入中國資本市場

2014-12-23
来源:香港商報

   滬港通今發車

  活水注入中國資本市場
 
  隨著稅收政策的落地和最后一次全網模擬測試的完成,被外界譽為「1117次列車」的滬港通今日正式發車,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迎來里程碑時刻。專家認為,滬港通將有助於促進香港與內地市場的戰略性融合,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并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進程,增加人民幣資本在岸及離岸健康雙向循環。
 
  專家表示,滬港通的開通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滬港通打開了A股市場通向全球市場的通道,將為A股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活水」,徹底打破目前A股市場的封閉格局。同時,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將有利於優化A股的投資者結構,倒逼A股相應機制的改革,引導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理念和估值體系向國際成熟市場接軌。另外,市場呼聲甚高的深港通目前也在籌備當中,或有望明年推出。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資本市場改革啟程
 
  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其包含港股通和滬股通兩部分。滬股通的股票範圍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恆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恆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和同時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世界頂級投行高盛分析認為,滬港通本質上產生了以市值計算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從資金交易角度看,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落后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
 
  目前,A股市場與香港股市市值之和6.7萬億美元,2014年累計交易量超過350億美元。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滬港通的啟動標誌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金融改革的措施真正落地,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拉開了序幕。更重要的是,滬港通將有助於促進香港與內地市場的戰略性融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進程,增加人民幣資本於在岸及離岸健康雙向循環,進一步提高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并在過程中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
 
  大大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此前,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表示,滬港通的開閘是上交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一次重要嘗試,是上交所在國際化戰略推進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表示,滬港通開通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則表示,滬港通獨創的制度設計,鋪開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畫卷。
 
  上交所表示,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     另外,香港金管局本月12日宣布,基於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及滬港通的開通,自11月17日開始,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限額將不再適用,銀行可以為香港居民進行不設限額的人民幣兌換。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滬港通是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香港放松人民幣2萬塊兌換上限,是基於滬港通的投資需要,這相當於將水道拓寬,增加了香港居民投資內地資金的便利性。他認為,滬港通間接刺激了人民幣兌換的進程,滬港通將為A股市場帶來國際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提升市場人氣,帶動整個市場的交投氣氛,也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大大加快。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學博士熊衍飛向本報表示,資本項目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不可或缺的一步,滬港通打開了中國資本項目有限開放的新通道。「從對英鎊、美元、馬克、日圓和歐元等貨幣國際化的經驗研究來看,經濟規模、貨幣國際結算量、幣值穩定性和金融市場開放度等指標是貨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滬港通兩地投資者雙向采用人民幣結算,因此可以說,滬港通也是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的重要一步。滬港通啟動后將增加人民幣國際結算量,加速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熊衍飛說。
 
  萬億增量資金涌入A股
 
  相較於世界第二的經濟體規模,中國的金融體系發展遠遠滯后於經濟,中國在全球GDP的分量并未在A股中得到體現。數據顯示,中國占世界GDP比重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為10.5%。另一方面,近幾年來,無論是對外直接投資還是海外支出,中國資本「走出去」的意願已很強烈,但投資組合的進出卻受到了嚴格資本管制的限制。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0日,外匯局累計審批QFII額度為640.61億美元,獲批機構258家;QDII額度為873.73億美元,獲批機構125家。但QDII和QFII,無論從額度限制上,還是從投資者的投資自由度上,都遠遠不能滿足投資者們的需求。
 
  滬港通是加強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聯繫、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有益嘗試,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在中國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背景下,QDII和QFII和滬港通均為豐富跨境投資方式、提高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特殊安排。分析人士認為,較之QDII和QFII,滬港通的交易機制突破了以往壁壘,實現了滬市與香港股市雙向開放,滬港通的開閘不僅加強了滬港兩地資本市場聯繫,也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變革。
 
  申銀萬國證券表示,滬港通的正式發車,將打開A股市場通向全球市場的通道,帶來大量的增量資金「活水」,徹底打破目前A股市場的封閉格局。隨著滬港通發車以及隨后可能帶來的中港基金互認、A股被納入到MSCI指數EM當中等事件逐步推出,估計最終給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達到8000億元至12000億元人民幣。
 
  接軌國際市場轉變投資理念
 
  上交所表示,內地證券市場還是散戶主導的市場,2013年總成交金額中機構投資者占比不足20%。相比之下,2013年港交所現貨成交金額中各類機構投資者占比達80%。滬港通的推出無疑將大大提高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力度,擴大滬市機構投資者規模,有助於推動市場投資理念向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向發展。
 
  中國A股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成長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滬港通為他們帶來選擇低估值成長型港股的機會。李大霄認為,滬港通的啟動使得藍籌股的需求從內地轉向國際,將有效抬升藍籌股的重心。而垃圾股、次新股、偽成長股、題材股、小股票這五類股票到了泡沫爆破的時點。滬港通開通意味著中國A股市場從封閉走向開放,將使扭曲的市場得到糾正,股市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另一方面,滬港通開通將使得現階段處於極弱融資狀態走向正常化,某一種程度上說這將使得企業融資功能得到恢復。
 
  李大霄表示,香港機構投資者視野更具國際化,其投資理念、定價體系與估值體系都更加成熟與完善,相對於內地投資者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分紅。因此,互聯互通將有利於優化A股投資者結構、提升機構投資者的話語權,引導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理念和估值體系向國際成熟市場接軌。
 
  倒逼A股改革發展
 
  滬港通開閘,最直接的影響必然在於A股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內地A股市場的發展存有不少問題,與國際成熟市場存在不小差距,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其自身的封閉性,且缺乏改革更新的主動性,滬港通或將加快內地市場的改革創新。
 
  李大霄表示,相對於A股市場,香港市場在監管和制度規則上都更加完善與成熟。滬港通啟動后,通過兩地各項業務的合作與交流,A股市場的監管效率、交易制度、法律環境、配套規則等方面都將進一步得到提高與優化,為投資者創造更加規範化、市場化的投資環境,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從而提振投資者對A股市場的信心,提升A股市場的吸引力,為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也將對資本市場存在的諸多結構性問題的解決產生積極影響,并引導監管層向更加有利於投資者的方向進行制度優化。
 
  熊衍飛認為,A股和港股在法律法規、市場結構、交易規則上均存在明顯差異。「為降低頻繁套利,內地股票執行『T+1』交易機制,但香港股票交易執行『T+0』,這種交易機制上的差異將隨著滬港通的推進逐步趨同,會倒逼A股『T+0』交易機制的落地。」他說。
 
  另有分析認為,對大盤藍籌股實行「T+0」交易,可以增加做多資金當日平倉的機會,增強交易的活躍,降低隔夜持倉的風險,推動藍籌股走出估值洼地。同時,將使得大量的沉寂資金活躍起來,增加資本市場平臺配置的作用和效率,提高股票的定價效率和市場交易效率。
 
  深港通醞釀中最早明年推出
 
  滬港通的正式起航無疑會給香港和內地股市注入不少活力,在此推動和示範效應下,深港通何時能推出也備受外界關注,市場對深港通的呼聲甚高。
 
  經多方人士證實,目前深港通也已開始著手,一切還在籌備中,會尾隨滬港通在某個合適時段推出。
 
  據悉,早在2014年初,深圳市政府的1號文件就提出深化深港兩地金融合作的多項措施,其第十一條表示:「探索建立『深港交易通』系統,通過聯網交易等方式加速兩地證券市場融合。」對於深港通的期待,李大霄預計深港通或將於明年推出。他表示,深港隔河相望,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人員資金等方面來講,深港通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兩地應加快深港通的推進速度。「深港聯手,天下無敵。」李大霄說。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資本市場開放的角度講,僅有滬港通是不夠的,后續還需有深港通,乃至滬深股市與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英國股市的互聯互通,而滬港通有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起到帶頭示範的作用。
 
  引發估值革命 改變扭曲結構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大量的增量資金之外,滬港通將給現有的A股市場尤其是大藍籌顯著低估、中小盤股票估值泡沫化的估值結構產生深遠影響。滬港通的啟動將打破長期以來A股市場封閉的格局,還將徹底改變A股扭曲的估值結構,引發新的估值革命。
 
  據業內人士分析,A股估值低,分紅相對高:A股目前市盈率(P/E)處於低谷(低於10倍),每股盈利(EPS)增長為6%左右,估值跟過往相比已嚴重低估。來自交易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收盤,上交所1028隻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僅為12.08倍,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市盈率卻分別高達42.30倍和69.84倍。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表示,長期以來,由於A股市場與海外市場處於隔絕狀態,兩者的估值體系有著顯著的差異。A股市場估值體系呈現出兩極分化,大盤藍籌股估值較低,而小股票估值偏高。而在香港市場,現金流好且盈利穩定的藍籌股往往能獲得較高的估值溢價。他認為,隨著滬港通試點的落實,兩市實現互聯互通,在資本的雙向流動中,相關個股甚至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會逐漸靠攏,A股估值的不合理性或將有所降低。對於A股市場而言,一方面,大盤藍籌股有望獲得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復;另一方面,A股小股票的估值或將回歸更合理的水平。這將有利於A股市場估值體系對接海外市場,改變估值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