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31

洋投行緣何唸歪滬港通的經?

2014-12-23
来源:香港商報

   滬港通開啟頭兩個交易日的表現,讓此前熱衷於預測的國內外投行和分析機構跌落一地的眼鏡。這兩天上海股市和本港股市的表現更讓各路機構紛紛表態看不明白了,而這也成了滬港通開啟給兩地股市帶來的一道風景。

  外資行大跌眼鏡
 
  滬港通首日,中國內地投資者并沒有大量買入香港股票,這讓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高盛感到意外。開通前兩個交易日,總體上是資金北上遠遠大於南下的數額。此前他們預測,完全國際化運作的香港市場會讓內地投資者踴躍跟進,但事實是第一個交易日內地投資者只是通過滬港通購買了17.7億元香港股票,不及海外投資者滬市購買金額的14%。
 
  這三家投行推薦的個股更是離譜。它們是國際上排名非常靠前的機構,國際上無論出現什麼重要的財經事件,都會在第一時間作出自己比較有影響的分析和評論。滬港通開通是全球矚目的大事,這三家機構當然不會缺席了。德意志銀行、高盛和法巴都在本月的報告中指出,騰訊將因滬港通受益;德意志銀行還推薦了銀河娛樂集團;而高盛、法巴和瑞信推薦滙豐控股。
 
  他們的分析師認為,騰訊控股、滙豐控股和銀河娛樂集團的股票將是內地投資者的目標。然而,在滬港通首日,三家公司股價都下跌。恒生指數17日下跌1.2%,為一個月來最大跌幅的表現,更出乎他們的意料。
 
  當然,作出錯判的不只是國際權威投行,中國內地的機構判斷也出了不小的問題。中信證券就承認說,滬港通第一日北熱南冷,從標的上看最受海外投資者歡迎的是海外稀缺標的,符合預期。但是有兩點在市場預料之外:一是滬股通熱度低於市場預期,直到收盤前一小時額度才用盡;二是市場風格上創業板表現搶眼,大盤藍籌反而表現差強人意。
 
  丟面子的事剛開始
 
  而更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滬港通首日的表現還只是他們錯判的開始。有分析說,17日按照國內外投行預測沖入內地股市的境外投資者當天帳面就會出現5%的損失,而到了18日他們的失算帶來的帳面損失會繼續擴大。
 
  滬港通正式開通第二日,A股及香港股市繼續走低,滬港通凈買入額急縮。滬港投資兩市中的投資額度相較首日用量均有所放緩,截至15:00,滬股通方面并未出現首日一樣被用光,每日130億元的額度還剩餘62%;港股通中每日105億元用量還剩餘99.29億元,餘額占額度百分比約為94.56%。
 
  兩市表現更是與輿論預期大相逕庭,昨日上證綜指跌了0.71%,而周二港股高開低走,恒指最低至23603點。截至收盤,恒指跌1.13%,報23529點。
 
  市場預期的滬港通受益股大多成了領跌股,AH價差股現恐慌拋售;銀行、券商、保險板塊集體下挫,作為低估值藍籌股的代表,滬港通正式開通次日繼續出現見光死行情。
 
  錯判就要認錯
 
  中信證券已經承認滬港通首秀有兩點出乎意料,并改變觀點,原來預測額度會加碼,現在認為年內額度很難用盡。瑞銀集團認為,內地投資者對港股不熱情的一個原因是騰訊等行業領袖的股票在滬港通開通前已經大幅上漲。各方終於承認內地投資者對港股交易規則及投資風格的熟悉需要一個過程。
 
  其實洋投行作出錯判是不懂內地股市。從首日交易看,海外投資者更為青睞具有良好基本面、充分代表內地經濟發展趨勢以及香港市場稀缺的大中型股票。消費、基礎設施、制造、非銀金融等多個行業的指標股受到海外資金追捧。內地投資者則對近兩三個月內累積漲幅偏大的港股普遍采取觀望態度,相反一些始終保持低位運行的中小型股票受到部分資金嘗試性買入。而不少香港股民出於對內地經濟大趨勢的看好,渴望能夠通過購買A股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不過,由於兩地炒股習慣上的區別,以及港幣、人民幣匯率造成的收益變化,成為不少香港老股民購買A股的攔路虎。
 
  王長久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