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香港“占中”后不意味著天下太平

2015-01-04
来源:劉兆佳

  劉兆佳

  “占領”行動及其一系列激烈行動肯定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嚴重的政治沖突事件,是多年來尤其是過去兩年來各類矛盾的進一步累積和激化的具體呈現,反映了社會上特別是年輕人和中產階級人士中彌漫著怨恨、不安和恐懼情緒,矛頭指向特首、特區政府以至中央政府。這些情緒使不少港人“暫時擱置”他們一貫以來對法治和守法的珍視,反而同情和容忍種種違法行為。然而,隨著“占領”行動的時間延長,加上暴力沖突的增加,港人對“占領”行動的態度亦轉趨負面。

  激烈斗爭發生的導火線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的決定。不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兩股政治勢力的猛烈碰撞。其一是香港的反對力量意圖通過特首普選而取得香港特區的政權,從而擴大其政治力量。其二是中央銳意扭轉香港回歸后種種偏離“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情況,其后果無可避免是減少了反對勢力的政治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反對派“全力出擊”或“絕地反擊”不難理解。

  當前的政治形勢的確頗為嚴峻,但只代表“占領”行動前的政治形勢的進一步惡化,并非一個嶄新政治形勢的出現。香港的整體政治格局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化,原來的各方政治力量的對比尚沒有發生顯著改變。香港內部尚沒有任何一股力量有能力改變香港的政治格局。

  反對派或陷入長期內訌

  然而,在基本政治格局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若干變化趨勢還是有跡可尋的:

  年輕人(學生、年輕中產人士、邊緣青年)成為新生的政治勢力,他們不大認同香港現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及其價值體系。不過,他們既然不愿意與既有的反對黨派結成緊密同盟,輕視領袖和組織的重要性,及過度突出“自發性”與“平等參與”的原則,他們的政治能量也因此受到限制。在人口老化的社會中年輕人沒有數量上的優勢,反而覺得受到主流社會的“壓抑”。他們的政治立場與主流社會相差甚遠。他們挑戰主流社會的過激行動難獲廣大港人接受。 

  反對派面對激進勢力抬頭、內訌內耗、明顯失去不少民眾支持的局面。盡管反對派的“主流”黨派參與“占領”行動的程度不高,但卻對它給予支持,而在行動走向“與民為敵”時又沒有與之切割。

  建制勢力雖然旗幟鮮明反對“占領”行動,并以繁榮穩定的捍衛者自居,但由于政治取態和對民主發展的特定立場,也難以在當前的政治混亂中獲利。不過,反對派之失,自然也會是建制派之得。雖然所得不多,但建制派的“團結性”卻有所改善。

  “占領”行動顯著打擊了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曠日持久的“占領”行動對任何政府來說都不是好事,因為它突出了政府的政治權威和能量的不足。盡管民間對“占領”行動的反感和法院的介入幫了特區政府一把,讓它可以用較強硬的手段處理激烈的違法行為,但由于它對特首普選辦法的立場和港人的訴求認識角度不同,而長期以來公眾對它的種種不滿又不會因為“占領”行動的最終結束而減少,因此反對派之失難以惠及特區政府。

  政改不通過情況不會惡化

  中央在行政長官普選辦法上的立場堅定,不因激烈行動而動搖,固然引起部分港人的不滿,但中央沒有直接出手以強硬行動“鎮壓”“占領”行動,則令部分港人感到放心。

  “占領”行動雖然已經因特區政府清場而結束,但更激烈的沖突在其結束后還會發生,在“后占領”的香港,下列情況值得注意:

  在“政治危機”后,讓政府出現重大制度改革和人事變動收拾局面和挽回人心的做法,香港不會出現,盡管那些情況在其他社會甚為普遍。比較可行的是調整公共政策、改變管治作風和手法、拉攏更多政治支持者、開拓更多參政管道。不過,在政治斗爭繼續激烈,而管治威信又難以在短期內提升的情況下,那些手段的作用有限,香港的管治困難局面仍會持續。

  因此,即便特區政府會將施政重點放在土地、房屋、教育、青年、民生等問題上,但由于政治和財政資源有限,要在短期內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殊為困難。就算特區政府有良好意愿,其政策建議也會被不少人從“陰謀論”角度來曲解和反對。

  港人的憂患意識會有所增加,繁榮、穩定、法治和秩序等議題在公共議程上會變得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會稀釋政改議題的顯著性。

  中央、特區政府和建制勢力會加強協作,以繁榮、穩定、法治和秩序等議題來爭取群眾的支持,并致力建構香港日后發展的政策綱領,為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港者治港”的長遠目標打下基礎。

  反對派會爭取把這次政治斗爭動員起來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組織起來,建立新的政治組織,不但為未來幾年的選舉做出部署,也為長期的政治斗爭作好準備。他們肯定會以行政長官梁振英作為斗爭對象來“團結”自己的支持者。然而,要成功完成“團結”任務并不容易。相反,在未來的一段日子,內訌內耗不斷仍然會困擾著反對派。

  在立法會通過一套依據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來設計的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的概率很低。各方面對此已經不抱希望,而不少原來支持政改的人現在恐怕態度轉趨猶豫,擔心政制的進一步開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后果。不過,即便通不過,香港的情況也不會急劇惡化,當然反對力量會借此策動新的一輪抗爭行動。

  中央對港政策更為關鍵

  “占領”行動結束不等于香港從此天下太平。相反,為數眾多的、不同形式的抗爭行動會不時發生。至少在現任特首余下的任期內不會有明顯的減少。然而,再次出現大規模的“占領”行動的機會應該不大,因為經過這次失敗后,要重復組織另一次大型的“占領”行動的成本要比以前更高,也會引起港人更大的反感。

  香港政治的“膠着”或“僵持”局面不會在短期內打破。往后的發展不在于香港內部的變化,中央的對港政策更為關鍵。如果中央正確、有效地運用其權力來促進香港特區新政權的建設,包括端正中央與特區各權力機構的關系、糾正不符合基本法的各種法律和制度、促進以“愛國愛港者”為核心的管治聯盟的建設,香港的政治生態才有可能出現重要變化,“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與香港的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才有根本保證。

  本文作者劉兆佳為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