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李效成龙门造像记:叙事千年龙门一跃

2015-01-21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李效成龙门造像记

李效成龙门造像记

李效成龙门造像记

叙事千年龙门一跃--李效成龙门造像记

文/郝青松

无论历史、人生,都有重要的枢纽之处。而对这些紧要关节的把握,则往往是历史和人生成败之关键。龙门石窟因其曾经具有的历史力量,进入到艺术家李效成的视野之中。为此,李效成寄居龙门客栈,深入龙门之中,写生龙门,希望以艺术之光彰显出龙门精神的历史延续和当代再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城南十三公里处,香山在此与龙门山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史称“伊阙”。隋建都洛阳,宫城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崖壁之上,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三大石窟由西至东,呈现了西风东渐逐步融汇的发展过程。龙门石窟因此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思想意义,它所代表的魏晋北朝佛教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重要转折,中国艺术从这里开始融汇中西走向成熟。中国古代思想史也因为佛教思想的进入而整体转型。可见,无论在空间意义还是时间意义上,龙门石窟都喻示了如其名称所示的中国艺术和思想史的龙门一跃。

中国古代艺术史,在中古魏晋时期有一个重要的转折。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有言:“古画皆略,至协始精。”顾恺之的老师卫协被视为一个具有关键性转折意义的画家。中国传统艺术自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而佛教思想和艺术的进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动力。东汉末年,连年征战,国家聚合无常,遍地生灵涂炭。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思想应时而起,在民众中快速传播起来。佛教思想提供了关于苦难救赎的一种世界观,倡导超逸自然、无私无畏的人生态度。一时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国的地理语境和思想语境都因此改变,进而更新了历史的面目。文学史上的“唐宋之变”可以扩展至社会史的向度,本质上即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禅宗全面影响中国本土思想的过程。有宋以来,佛教思想已经全面浸入儒家、道家等传统思想体,社会历史观本质上以禅宗作为主体,影响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存在,艺术概莫能外。

佛教艺术本为传播佛教思想而生,以壁画、雕塑等形式表达佛教内容。而艺术形式又自成系统,文脉相传。佛教艺术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在犍陀罗美术中融入了来自古希腊的艺术因素,因此佛教艺术东传已不仅仅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问题,而是更大范围的中欧艺术的交融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时间的绵延,也是空间的承接,以甘肃敦煌莫高窟、大同龙门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为一条自西向东的渐变路线,佛教文化艺术在自西向东的传播中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而五代,至明代中叶方告湮息。长达一千余年,龙门石窟形成了包含2100余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3600余件题记与碑刻在内的佛教艺术宝库。有别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已经处处洋溢着中原传统文化的气息,体现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占有龙门石窟三分之二以上规模的唐代造像,更是展现了盛唐艺术的恢弘气象。由此形成的艺术高度,也成为后世直至今日不断追念的民族文化复兴梦想。

然而现实是,龙门气势更多的存在于历史想象之中,它的历史神话早已沦为一片废墟。经过上千年沧海桑田,曾经在自然之中雕凿而出的神像,如今更多的又归于自然,被风化侵蚀,面目不清,或残肢断垣,伤痕累累。太多的石窟,已空空如也,佛龛只余一孔黑洞,辉煌盛景荡然无存。与此相应的是,原本的信仰圣地今日成为商业旅游胜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却多为功名利禄而烧香拜佛。龙门盛景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中曾经具有的重要转折意义,皆沦为虚幻与寂灭。

虽说佛教讲空,但并非空无意义,意在破执。那些黑漆的洞龛里,空无却饱含警示,它们提示了上千年历史中发生的过往,圣象威严,佛光普照,及至金戈铁马,鏖战中原。

龙门之于今日,意义既在历史回望,又在当代世俗质问之中。这也是李效成深入龙门写生与创作的缘由所在。

艺术家李效成作为生活在上海的知名油画家,既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有深重的本土情怀。他原籍甘肃,数十年苦心艺术求索,由西向东,恰似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的空间变迁。感同身受,李效成油然而生一种对龙门石窟的特别情愫,深感有责任以多重绘画景观再现龙门石窟的宏大图景,以回应龙门在历史时空中的重要存在,弘扬龙门承载的千年灵性。

李效成并未试图在绘画中还原龙门的昔日盛景,而是面对今日的真实观感。与自然同沐光辉,同受风雨,龙门石雕早已不复有初时形貌,但气象犹在。李效成敏感地抓住了其中精要,以及时间的沧桑流变。他笔下所画,不是龙门一刻,而是龙门千年叙事。恍惚间,一众礼佛信民,缓步趋前,从历史烟尘中走来,在李效成的画中驻足凝神,注目今人。

李效成多年艺术积养,书法、国画、油画,无不兼善。他仰观龙门,心有所悟,笔有所记,不其然竟画成若干册页。墨迹心印,宛若天成,彼时彼地,再不可得。

画龙门,意仍在当下。当代艺术至今的二十多年,实为玩世现实和政治波普流行的世代,及至今日,世俗已为恶俗,再无可续。李效成有感于此,痛心于当代艺术信仰缺失的痼疾,因此在当代政治波普形象的图片之上,以佛像符号、印章覆盖填充。在某种意义上,李效成的这组作品,以信仰与救赎超越了政治波普艺术的世俗趣味。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亟需价值反思,龙门一跃。龙门石窟所内含的历史宗教内涵如能通过艺术方式讨论和传播,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社会的公共建设。龙门的意义不止于历史和地域,更在于当代和全局。这些意义,都需要适当的艺术活动去引发和触动。

龙门山下,伊水涛涛,千年千窟,万象森罗,抚今追昔,造化无边。李效成心中有个宏大的写生和创作计划,龙门只是计划的初始。跃过龙门之后,他的目光望向更远的历史深处。下一次,他将寄居新龙门客栈。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