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醫藥電商崛起 藥店該如何守住最后一公里?

2015-01-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面對網上處方藥銷售在即以及阿里健康平臺已于河北試點測試,實體藥店深感“壓力山大”,一切都似乎預示著終端為王的時代要成為過去。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同學會上,參會專家認為,無論什么變革,實體藥店與社區一公里的優勢無人能夠超越,如何發揮“最后一公里”便利優勢,實現跨界經營是實體藥店最終的出路。

 
  最后一公里 藥店貼近社區無人及
 
  北京藥店聯盟理事長周立表達了實體藥店的經營壓力:“我感覺終端為王的時代就要過去,現在30多個城市的實體藥店在和阿里健康談合作,藥店經營的互聯網時代就要到來,藥店需要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不管電商有多強大,它都無法控制距離客戶的‘最后一公里’。阿里健康‘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就得和實體藥店合作。”遼寧藥店聯盟執行理事長、沛芝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剛認為。
 
  近年來,零售藥店經歷了一個迅猛的發展期,北京市有過零售藥店開設必須與原有藥店相隔350米距離的規定,但為了方便居民購藥,有的商業核心區開辦藥店,連鎖超市內開辦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可以不受這一距離限制。在北京之外的一些地區,藥店布局可以沒有距離限制,完全由市場決定,有的社區方圓幾百米就設立幾家藥店,有的藥店甚至和居民“零距離”。藥店與居民得天獨厚的距離優勢,為藥店開展多方面經營提供了便利條件。
 
  張志剛表示,社區藥店利用社區服務的便利性,充分挖掘客戶價值,發揮“最后一公里”的優勢。藥店可做慢性病管理、養生保健項目、家庭便利店、女性健康美麗產品藥妝等,這些需要和醫務人員面對面操作。對于藥店經營來說,做適合的項目并且把服務做到位。
 
  專業配送 藥店與電商平臺聯姻
 
  在醫藥電商無法達到的“最后一公里”,首先會選擇和專業藥店合作,進行物流配送的服務。
 
  傳統藥店和電商平臺由抵抗走向合作,在甘肅德生堂大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巖看來是未來必然趨勢,傳統藥店能夠提供產品、配送和部分專業化服務,電商平臺具有信息、流量和價格優勢,兩者各有所長。阿里健康和實體藥店如何合作?龍巖表示,目前基本是顧客接到處方以后上傳到網上,而后到搶到處方的藥店去購藥,自取藥品,但未來不排除藥店能送貨上門,這就涉及到“最后一公里”問題,物流配送首當其沖。
 
  據了解,現在大多數連鎖藥店都有配套的物流體系,通過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全程冷鏈管理,這種物流一般是配送中心對藥店門店的。而阿里健康的物流配送則是門店對顧客的,藥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要求物流從貯存、配貨到簽收,整個過程都要做到安全、專業、規范,普通物流無疑達不到這一點,那么阿里健康借助藥店的網絡就近配送,建立符合GSP的物流,就彌補了缺憾,而且消費者如果遇到問題,還可以到就近門店進行咨詢和處理。龍巖認為,這樣的合作對藥店來說拓寬了商圈,加大了藥品銷售力度,對電商來說,利用藥店廣闊的地域覆蓋面優勢整合了資源,滿足了物流要求,雙方共建雙贏。
 
  跨界服務 需增加社區客戶黏性
 
  在周立看來,實體藥店做好“最后一公里”,不僅是和電商做物流配送業務,拓展服務范疇、加深服務內涵,還需增加與社區客戶的黏性,這樣社區客戶的蛋糕是電商拿不走的。湖南楚濟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金花認為,“社區藥店競爭拼的是服務,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提升服務質量”。
 
  對于醫保定點的藥店來說,做好專業的藥學服務,對于社區居民來說這樣的藥店就無法替代。“藥這種商品和別的不一樣,需要經過藥師指導才能吃”,患者去醫院是買醫生高明的診斷服務,去藥店是買執業藥師專業的用藥服務。張志剛講述,“有位患者拿著醫院醫生開出的中藥藥方來沛芝堂拿藥,執業藥師發現有味藥劑量太大了,病人吃了會有危險,就給開處方的醫生打電話,結果是醫生疏忽了,多寫了一個零。這樣的服務久而久之,就增加了社區居民的黏性”。
 
  在年輕人多的社區,藥妝和家庭便利品很受歡迎。日本藥品零售業資深研究專家山本武道在2014年中國醫藥零售行業年度大會上講述了日本一家藥妝店的成功經驗。“年輕的女性在一層消費之后,藥店通過廣告招貼畫等形式讓顧客去二三層繼續消費,比如藥妝店二樓會提供如何使用化妝品、如何染手指甲等體驗性服務,年輕的女性走到二三層,消費額度將是一層的2-3倍。”
 
  慢病管理 藥店“最后一公里”藍海
 
  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原巡視員溫再興認為:“慢性病管理可能形成零售藥店新的核心競爭力。”慢病管理多在藥店的中醫館進行。中醫藥的簡便驗廉在慢病管理和治未病方便有獨特優勢,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這在醫藥電商平臺是無法實現的。
 
  在第六屆道地藥材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召開之際,撫順建聯連鎖藥店的中醫館揭牌,“公司是先做了一段時間糖尿病慢病管理之后開始做中醫館。現在建聯中醫館有50位中醫,該中醫館的投資在建聯總投資中占比較大,這是藥店經營新的增長點,是大家認同的一個方向”。遼寧建聯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玉祥表示,中醫館通過會員制給社區居民做慢病管理,中醫給慢性病中老年人一些生活起居和飲食建議,不見得一定要拿藥。中醫館一對一的慢病管理服務,比醫院的服務質量要好。
 
  開拓慢病管理的藍海,山東燕喜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志剛也做了嘗試,“我們正在跟韓國公司洽談,合資做健康理療產品”。韓國理療產品在中國銷路很好,推拿、按摩、熏蒸、灸療等健康產品時下很受青睞,適合在社區藥店經營。健康理療產品可解決老百姓的亞健康和慢性病問題。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