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封了核四 台灣為將來用電短缺發愁

2015-01-27
来源:中國台灣網

  龍門核能發電廠(2009年3月3日以前稱為第四核能發電廠)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貢寮區的核能發電廠,因所在地名“龍門”而得名,由台灣電力公司所興建、經營。因為是台灣的第四座核能發電廠,故又簡稱為核四或核四廠。

  相隔6年後,台當局再度召開能源會議。去年核四廠因林義雄絕食而“封存”後,台當局希望將核四爭議交由能源會議討論;然而,能源會議有沒有能力解決此事,讓人存疑。朝野與其一直圍繞著核電問題纏鬥不休,不如另辟蹊徑,先把電力短缺的現實攤開來討論。

  台灣《聯合報》27日社論指出:過去幾年,核四的爭議遠遠蓋過電力的其他面向問題,同時,由於爭議僵持不下,替代能源的開發也相對遲滯。事實上,檢視台灣的供電現況,就“備轉容量率”與“備用容量率”兩項評估電力供應穩定的指標而言,去年兩項指標均已亮起紅燈。尤其去年9月15日到19日,台灣供電備轉容量率連續5天低於有“限電風險”的6%,處於嚴峻的紅燈狀態。這是自921大地震造成全台大停限電後,15年來台灣供電最吃緊的一刻。

  依規定,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不能低於15%,但去年台灣備用容量率實績值跌到14.7%,是近10年首度低於規定。在1989年到2003年間,台灣供電備用容量率年年低於台當局規定的目標值,那段期間,全台共限電55次。2004年到2013年,島內備用容量率實績值都高於目標,這段期間全台零限電。但從去年的吃緊情況看,“太平歲月”已經過去。

  6年前召開全台能源會議時,台灣備用容量率高達28.1%;當時外界質疑台灣電力已經過剩,根本不需要核四。但短短5年光景,去年備用容量率已較2009年幾近腰斬,目前台灣面臨的已是電力不足。受到核四商轉延宕、新電廠無法順利興建,及老舊電廠除役等因素影響,6年來台灣備用容量率跌多漲少,顯示電源開發速度已落後電力需求。簡言之,現在的用電是在“吃老本”。

  此次能源會議的主題為“未來電力哪裏來”,即是希望透過能源會議的平台,找出台灣中長期能源發展方向。問題是,供電問題涉及高度專業和技術,在共識凝聚不易的情況下,很難透過大拜拜式的會議找到答案。更嚴重的是,供電不穩的征兆已現,台當局卻缺乏魄力提出解決方案,民間也缺乏危機意識。台當局去年倉促“封存”核四,對核一、核二是否延役,亦無明確方向;美其名將爭議“留給後代決定”,其實可能讓台灣陷入缺電的危機中。

  無論要不要核四,或現有核電廠要不要延役,由於新設電廠往往耗時多年規劃與建設,若等到供電不足再尋找替代方案,必然緩不濟急。以日本為例,2011年福島核災後,兩度讓所有核電廠停機徹底檢修其安全性。其後,曆經長時間辯論,盡管民間反核聲浪仍然過半,日本政府仍確認核電為基載電力之一;也因此,最快在今年夏天前位於鹿兒島的“川內核電廠”就會重啟運轉,結束日本“零核電”狀態。

  日本政府甘冒觸怒反核民意之險重啟核電,關鍵就在“零核電”使其必須進口昂貴的天然氣發電取代,造成貿易逆差大增。安倍政府在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雙重考慮下,決定仍要緩步推動核能電力。

  反觀台灣,福島核災後,台灣反核聲浪升高,在台當局宣布封存核四後仍未休止。蔡英文最近批評台灣能源政策遭公營事業壟斷,並主張修改台灣《電業法》,將發電、輸電、配電業務拆開,不再集中於台電手上;此一方向正確,卻緩不濟急。理由是,整頓台電和調整電力結構是兩回事,蔡英文對即將面臨的缺電危機卻避而不談;這樣的能源對策,根本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台灣如果不能完全舍棄核電,就必須徹底檢視核電廠的安全性,甚至可采用日本模式將核電廠逐一停機檢驗,厘清各種疑慮並完成電廠所有強化措施後,再重啟核電。而如果台灣要提前在2025年前走入“非核家園”,則必須加速興建天然氣儲運站與天然氣發電廠,推動更嚴格的節能方案,並讓民眾和工商企業做好迎接高電價的准備。

  什么都不做,問題不會自動消失。等到限電、斷電的警鍾響起,才想到要應變,恐為時已晚。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