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达芬奇会接受毕加索的艺术吗?

2015-01-29
来源:中国艺术投资网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老年的达芬奇,喝了点儿小酒躺在自己沙发上悠闲的琢磨着——明天挖点儿啥坑好呢,突然间bia-deng的一声,他穿越了。一睁眼,他到了1907年,遇见了马上就要名声远扬的毕加索

 
达芬奇在普众的心中大概是个着迷于科技发明并且有着无懈可击的精致画工的“神一样的男人”。但他本人对艺术的理解却没有那么酷。
 
他认为:“艺术要像镜子一样的描绘客观事物。”
 
这一观点也是有名的“镜子理论”
 
换句话说,达芬奇其实认为画家,所起到的功能和镜子是一样的。再换句话说,达芬奇认为自己就是面镜子……
 
所以,当达芬奇穿越了之后,看到当时毕姥爷的这幅大作的时候……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花了个擦,好几个世纪都过去了怎么人类的画工还是这么拙劣啊……这还是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画家?跟劳资闹呢吧!”
 
当然了,毕姥爷的真身应该是这样的啦……
 
估计达芬奇老爷子看见了能直接抽过去……
 
这当然是不能怪达芬奇的思想封闭,或者说他没有意识到艺术主体的能动性了。毕竟他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也绝逼是个fashion的运动。
 
首先,那时候没有照相机这玩意儿……透视法还是个时尚的东西……画家对画作的追求就是——真!真!真!
 
要知道在达老爷子之前的一个时代,绘画风格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神马啊!?羊的身上是长了神马啊!?盔甲嘛?后面背景那是神马啊!?饭盒嘛?
 
随后,出现了一个叫做乔托的画家,才刚刚创造出一种能够把画的颜色保持最好,而且将画面空间感发挥到最好的方法。
 
于是出现了这幅湿壁画——
 
坐落有致的人物,用石块与树枝连接成的空间,远处灰蒙蒙的山做背景,上方飞舞的小天使是亮点也是做前景的衬托。
 
乔托费尽了当时所有能够用到的元素,就为了一个字——真!

\
 
透视法在脏兮兮的马萨乔那儿有了新的进展。
 
人体描绘更加立体。找寻到了自带的明暗空间。
 
过了不久,文艺复兴的高潮到来~
 
达老爷子在前人们的不断探索之下,终于绘出了最接近完美的——真!
 
在后来,不只是画面上的“真”,各个时期的画家们在不同的绘画方向上进行了探索,但是他们都没有脱离摹仿论这一思想,依然追求“真”,也就是画的像。
 
时光跳转到1926年,一个魔鬼诞生了,有人预言绘画被它杀死了,这个魔鬼就是——照相术。
 
说1926,其实在1826年,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片就已经出现了。

\
 
虽说不太清晰,但是科技这东西,发展的是真快啊。马上就到达了这种程度

\
 
两种人生
 
这张摄影作品是当时照相术刚刚风靡之时的潮流摄影方式——画意摄影,从各个方面看,怎么都是觉得很像《雅典学院》嘛。
 
好吧,既然有了拍照技术,一秒钟就能搞定光影、空间、形体等等问题。那么还要绘画作甚呢……摔!不画了!
 
毕姥爷就是在这么一种社会意识背景下,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推向成熟,推向永恒。
 
绘画带给世界的,绝不应该仅仅是镜子一样的反映。
 
教科书上将毕加索的风格成为立体主义,属于形式主义的领域,也就是用形式表现情感。
 
这一点上达芬奇那一时代的人是万万理解不能的。
 
那么问题来了,艺术是否具有永恒的价值?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艺术世界,古典主义的作品已经不会再复兴了,是不是古典主义绘画没有价值了呢?
 
事实上这类的观点在学校就时常听到。比方说许多画者十分看不上精勾细描出来的绘画,十分看不上画画量比例的人,十分看不上古典主义的用色等等……
 
尊重古人的探索就是尊重自己脚下的路。谁不是踩着前代人的肩膀爬上高山的呢?
 
例如,乔托的画在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来看画法很拙劣,但是在当时他的绘画理念以及技法都是最好的。后人一次一次的超越他,一浪一浪的后人才使得绘画历史上留下这么多成就斐然的绘画作品。
 
古人就是我们现今人类的铺路者。对后世有所影响的艺术品,都具有她永恒的价值。
[责任编辑:宋斯琪]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