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深圳飯局的3個秘密

2015-01-29
来源:新浪網

  南方都市報記者,在一家海鮮山莊暗訪當地警察聚眾吃娃娃魚,遭到警察毆打

  深圳警方,因為一場飯局,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南方都市報記者,在一家海鮮山莊暗訪當地警察聚眾吃娃娃魚,遭到警察毆打。

  在記者被打5天後,此事曝光,深圳警方隨即通報,對14名涉嫌違規的民警停職調查。

  據最新報道,14名參與聚餐者,非普通民警,多為警界官員,多人是深圳市公安局或分局的領導。

  關於這場飯局,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解讀——

  1、深圳警界官員為什么要聚餐?

  眾所周知,在“八項規定”的背景下,官員聚集在一起,是個高危舉動。可是,14名深圳警界官員,還是聚餐了,而且,在被發現聚餐後,還毆打了記者。於是事兒鬧大了。

  對很多人而言,這是難以理解的——又不是物質短缺時代,飯,有什么好吃的呢?為什么,不僅要冒著風險聚餐,而且還要證這么隆重地吃娃娃魚呢?前廣州市委書記倒下之前,也曾被曝光,依然出入會所大吃大喝。

  真是不可理喻——下班回家吃飯,既安全,又能增加家庭和諧的嘛。

  可是,你看,八項規定,雖然導致了湘鄂情剝離了餐飲主業,但還是禁住飯局。

  飯局長盛不衰,或許是中國的一種特色。

  在官場上的人,需要結盟獲得更大的安全感。你想,你認識我,我認識你,若我們只在工作場合有點頭之交,就難有深交,互相之間,就沒有安全感。

  我們在一起,喝一頓大酒,說點黃段子,探討一下時局,點評一下老板;觥籌交錯,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達成“共識”,從官員與商人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便成了“兄弟”。

  這樣,一場酒就下來,大家成了自己人,成了自己人,就完成了一次結盟。

  在古代,要辦大事,首先要歃血為盟,拜把子,稱兄道弟。

  現在,血酒沒了,但酒還是要喝的,有條珍貴的保護動物娃娃魚下酒,效果更好吧。

  那些喝酒的人,在酒席上,完成了結盟,就成了一個團夥。

  是的,飯局,是“團夥”的初級表現形式。

  前一段,中央不是說了么,決不允許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

  2、警察為什么必須打記者呢?

  記者暗訪暴露以後,挨了打,倒不是什么新鮮事。

  挨打後,記者就報警了,於是飯局上的警官的下屬們就來了,於是,在聞警而至的警察的“掩護”下,14個警官撤離了。

  你可以想象,這些被打的記者,那一刻,是多么的無助。他們叫來“主持正義”的人,與打他們的人,是一夥兒的。那一刻,記者估計有一種整個飯店已經“淪陷”的感覺,那個地方,已經脫離了現實,成為一塊飛地。

  盡管記者挨打不是新鮮事,但我還是奇怪,警察為什么一定要打記者。

  不就是吃個飯被發現了嗎?報社也不是“飛地”,邀請記者一塊加入飯局,然後給報社老總打個電話不就行了?實在不行,連夜跑一趟報社,求求情,低頭不見抬頭見,誰沒個馬高蹬短呢?

  或者,把總編社長請出來,搞個飯局,這次可以不吃娃娃魚,粗茶淡飯,總可以的吧。

  那家報社也不是在真空中出版的,也是要在深圳地面上生存的嘛。記者是21日晚上被打的,報道這此事是26日,可見,報社也是慎重的。

  所以,這是一場完全沒有必要發生的“毆打”。

  但還是打了。在外人看來,這像一個不解之謎,為什么必須打呢?

  大概的原因應該這樣的:由於身為“刀把子”,有些警察憤怒的時候,“打人”是一種習慣性動作。當突然發現自己的飯局被記者盯上,那一刻,刀把子一定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暫時失去了理智,忽略了打人的後果。第二天警方登門道歉的理智行為,更映襯出了頭一天晚上打人,是沖動之舉。

  那個記者挨打了,據說,劈裏啪啦,耳光打了好多個,用評書裏的說法,“大耳刮子好像不要錢似的”。這就是沖動造成的,沖動是魔鬼。

  記者的尊嚴也是需要維護的。你有刀把子,我有筆杆子。

  於是,這事兒就曝光了,那條已經被吃掉的娃娃魚,便引發了舉國關注……

  3、記者是怎么知道警官聚餐的?

  最後一個問題,結盟與飯局,都是私密行為,南方都市報的記者,是怎么知道的呢?

  這家報紙是這么報道的:“1月21日晚間,南方都市報接報料稱,深圳有黨員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有關精神,在東湖水庫明珠海鮮山莊公款消費野生保護動物娃娃魚。隨後,南都記者暗訪證實深圳警界多名官員出席了飯局。”

  記者知道有一場飯局正在發生,是有人報料。

  是什么人報料的呢?普通的深圳市民,不可能知道這場飯局,外人即便遇到了這場飯局,也不知道這些是“黨員幹部”吧,他們也不可能穿警服聚餐。

  一群警界官員的私密飯局被人舉報,那幾乎一定是知情者的舉報。所謂知情,就是知道有誰參加聚餐,在哪裏參加聚餐,而且知道吃娃娃魚這個細節。那一定是距離這些人很近,而沒有能進入這個飯局的人。

  這個知情者的舉報,極可能完全出於正義以及對中央“八項規定”的維護,但也可能是這頓飯局曝光後的“獲益者”——他在飯局之外,他沒能擠入那個“團夥”,他某種程度上,是被那個“團夥”排斥的人,是無緣與14個警官“結盟”的人。

  被排擠在團夥之外的人,會有失落感的。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有一群人拜把子,我有一個好朋友參與其中,後來我知道後,為他沒有把我拉入其中而非常遺憾。

  但小孩兒的團夥,畢竟不涉及什么利益,與14個警官的飯局相比,就是玩笑。但對比而言,你可以理解,那個知道這場飯局,而沒能進入這場飯局的第15個“警官”,是多么的失落。失落之際,他會不會親自或者授意誰,給報社報個料呢?

  世間事,就是這么有意思。一個團夥,看似緊密,看似強有力,加上它的自大與沖動,在特定的時候,只需一個偶發事件,或一個電話,就能夠在一夜之間被顛覆。

         作者:王海濤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