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6

中国軍報刊文要求軍人防“軟骨病”

2015-01-29
来源:解放軍報

  精神上的東西不能丟,丟掉了,就會變質變色;靈魂上的堅持要守住,守不住,就會失魂落魄。在歷史的長河中,我軍之所以能夠穿越萬千阻礙,踏過鐵馬冰河,是因為我們始終心存高遠,始終高擎“國魂”和“軍魂”的精神火炬。

  沒有靈魂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國有國魂,軍有軍魂,兵有兵魂。一個國家沒有靈魂,就會金甌破碎;一支軍隊沒有靈魂,就會敗亡潰散;一個軍人沒有靈魂,就會尸位素餐。

  在社會達爾文主義充斥世界舞臺、“叢林法則”受到推崇的近代社會,精神的坍塌同軍事的坍塌一樣,對于一個民族來說都是致命的。擁有近百萬軍隊的清帝國被幾千英軍征服的歷史挽歌,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被“蕞爾小國”輕易擊敗的軍事悲劇,無不凸顯了鍛造一支“有靈魂”的軍隊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有靈魂的軍隊從何而來?喜歡提籠遛鳥的大清貴族給不出答案,死守“兵儒合流”、“以禮治軍”的封建官吏給不出答案。旨在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小站練兵等雖有可書之處,但放在歷史的大視野中考察,充其量也只是為近代中國的強國強軍之路做了一次有意義的嘗試罷了。

  面對傳統中國的形神俱散,要救亡、要自強就必須作出全新的文化選擇,重塑“國魂”、“軍魂”,讓萎靡的人重新站立起來,讓怯懦的靈魂再次陽剛起來。嚴復、梁啟超、魯迅、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從“西學東漸”到“會通中西”,持續展開“首在立人”、“立人”必先“立心”的文化探索。然而,歷史證明,無論是“西學”還是“中學”,都無法單獨支撐起整個民族的精神重塑。孫中山、宋教仁、黃興等革命先行者,以“三民主義”為圭臬,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為黃埔新軍注入了“新魂”。然而,同舊勢力割舍不斷的利益糾纏、文化糾結,使得樹立不久的“新魂”隨著孫中山的去世很快煙消云散。

  在工農中孕育、在鄉土中成長起來的共產黨人,為中國找到了救亡啟蒙的科學工具——馬克思主義,在革命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從根本上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超越,從而推動了“國魂”和“軍魂”的再造。我們黨把文化大轉型積聚的精神力量釋放于軍事,使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建軍思想在這支原本人員成分異常復雜、思想異常復雜的軍隊中生根發芽,塑造了“聽黨指揮”的軍魂,建立了全新的人民軍隊。從此,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愈戰愈勇、愈挫愈堅,在苦難中創造輝煌,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我軍發展壯大的歷史表明,靈魂是軍隊的主心骨,是軍人的精氣神,是引導軍隊戰勝一切敵人的指路明燈。簡言之,革命軍人的靈魂,是克敵制勝、拒腐防變的法寶。

  今天,曾經創造過無數輝煌的人民軍隊,面臨著時代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在彰顯現實生活張力與活力的同時,也呈現著不同觀念和價值取向的交鋒與沖突:有的人信仰缺失,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錢;有的人精神迷惘,在復雜社會現實和各種思潮面前分不清是非;有的人心為物役,追逐金錢名利,貪圖享樂、玩物喪志,等等。軍隊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良風氣必然會在軍隊中反映出來。靈魂被塵埃所蔽,心之所向必然偏頗。解決靈魂的問題,必須開出思想的“藥方”。“要把堅定官兵理想信念作為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戰略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緊抓實抓出成效。”習主席的這一要求,為人民軍隊塑造有靈魂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

  有靈魂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決聽黨指揮

  何為靈魂?有人說它是一種高尚的品格,也有人說它是一種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還有人說它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境界。對于當代革命軍人來說,靈魂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有靈魂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堅決聽黨指揮。

  被譽為中國“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曾經說過:“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品,而是一個人生命的動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靈魂。”在革命戰爭年代,正是懷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美好社會的憧憬,無數優秀中華兒女奮不顧身,融入奔騰不息、波瀾壯闊的民族獨立、解放、自強洪流。一批批工農群眾棄家舍業,投身人民軍隊南征北戰;一群群青年學生離開書聲瑯瑯的課堂,走向硝煙彌漫的戰場;一個個被捕的革命志士忠貞不屈,毅然走向敵人的刑場。這些都充分展現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時至今日,堅定理想信念已大多不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理想信念動搖卻會讓人品嘗艱澀的苦果。古今中外,多少曾歷經千難萬險的壯士豪杰,沒有敗給強大的對手,卻抵不住紙醉金迷的誘惑而自取滅亡。習主席多次指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徐才厚、谷俊山等人,無不因為理想信念的喪失而成為貪欲的俘虜,最終墮落為黨和人民的叛徒。每一個有靈魂的革命軍人,都必須常補理想信念這個精神之“鈣”,防止得“軟骨病”。

  有靈魂必須做到堅決聽黨指揮。黨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堅決聽黨指揮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1927年的三灣改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使人民軍隊從最基層開始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兩年后的古田會議進一步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歷史實踐已經證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軍隊的誕生,就沒有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做有靈魂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就要在紛繁雜蕪的社會思潮面前堅定立場,對“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思想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始終保持革命軍人的崇高氣節和價值追求,做到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就要在重大考驗面前,落實指示不打折扣,執行規定不搞變通,做到平時聽招呼,戰時聽命令,關鍵時刻不含糊。

  來一場靈魂深處的革命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一支軍隊能否在眾聲喧嘩中把握時代的聲音,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是這支軍隊能否保持先進性的重要保證。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反省價值迷惘、信仰迷失,大張旗鼓地在官兵中來一場靈魂深處的革命,以克服精神的懈怠、意志的消沉、憂患的缺失,就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先進軍事文化建設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對一支軍隊來說,軍事文化是提高戰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塑造官兵心靈的精神沃土。培養有靈魂的新一代革命軍人,離不開先進軍事文化的滋養。歷史上,我軍創造過這樣的奇跡,使敵人困惑不已:同樣一個人,為什么在“國軍”這邊畏手畏腳、貪生怕死,而一到“共軍”那邊就如猛虎下山、毫無畏懼?蔣介石晚年對此有所反思:國軍內部腐敗,無法支撐軍民堅定信仰,而共軍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反映人民呼聲的文化和強大的政治教育。沒有先進軍事文化的滋養,就沒有靈魂的徹底洗禮,就沒有精神力量的充分迸發。正是依托先進軍事文化的滌蕩滋養,才使人舊貌換新顏。面對加速發展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浪潮,面對社會思想文化的深刻變化,面對廣大官兵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必須把握時代特點和文化建設規律,以更大決心、毅力和科學舉措,繁榮發展先進軍事文化,以文化的力量感染人,以文化的力量塑造人,讓每一個革命軍人在強軍文化的熏陶引導下投身強軍實踐,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偉大業績。

  培養有靈魂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既是一個文化塑造的過程,也是一個教育引導的過程。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組織的行為活動中有個“正效應遞減、負效應遞增”現象。所謂正效應遞減,就是領導層和下屬的每一階層,由于職責、視野、經驗、信息量的不同,他們在執行某項任務時,活動效應會呈現層級遞減現象;所謂負效應遞增,就是如果領導層執行任務走樣,那么每下一層,就會走樣得更厲害。革命戰爭年代,人民之所以信任共產黨、跟共產黨走,既在于我們有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更在于有無數真誠信仰并為之奮斗犧牲的踐行者;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通過宣傳鼓動就能在群眾中引起共鳴、取得共識,一個重要前提是群眾相信黨員領導干部言行一致。當前,之所以出現信仰缺失、理想貶值的現象,除了客觀環境的影響之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領導干部的敗德行為“寒了人心”。領導干部不講黨性原則,沒有責任擔當,專思特權享受,怎么給官兵講崇高信仰?如何讓下屬堅定理想信念?培養有靈魂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必須強化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發動靈魂深處的革命,必須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一級帶一級,一級影響一級,勇于刀口向內,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自我清洗。

  一位作家說過:“靈魂,是開啟生命、破譯自然、領悟真諦的鑰匙;是滋養和照耀生命的水與陽光。”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中,每一個革命軍人都應來一次靈魂的壯游,讓精神在強軍興軍征程上不斷接受洗禮,從而臻至完美。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