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公立醫院+民營資本"聯手求突圍

2015-02-04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1月初,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宣布改制引入投資的消息無疑是在醫療行業內投入一個重磅炸彈。公告里“佛山市二醫院將改制并實施產權100%轉讓”的字眼意味著,社會資本或將全面“登陸”市二醫,成為佛山醫改又一注腳。
 
  輿論頓時沸沸揚揚,同時,這則消息也給私人醫療機構的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針”。
 
  近來,禪城區政府網上關于新設立口腔醫院或綜合醫院門診部的公告占據了大幅的版面。新設立的醫療機構頻頻公示,再一次證實了投資者投資醫療行業的熱情高漲。
 
  這是禪城調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以來,引發的第一波設立私立醫療機構的小高潮。據記者了解,由于醫療機構間距等條件的影響,2011到2014年,禪城區僅有5間私立醫療機構,這里面包含了口腔醫院和中醫坐堂等機構。而2015年至今1個月內,禪城區的衛生部門就已收到30份有關設立私立醫療機構的申請。
 
  事實上,去年禪城區的“兩會”便把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改革被擺在重要位置,特別對公共服務改革領域的市場作用施以重墨,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消除市場壁壘,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長久以來,由于政策及其他壁壘的影響,民營醫療機構的自由生長受到了阻礙,如今在壁壘消除的基礎上,它們在市場上的缺位或處于弱勢位置的格局有望得以打破。
 
  對于市民來說,醫療市場資源的配置或將得到重新布局,一部分的民營專科醫療機構興起后,市民便無須到大醫院擠占僅有的醫療資源,或許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到相關的醫療服務。
 
  而一個新現象是,在政策放開后,“公立醫院+民營資本”目前正在嘗試聯手突圍,共同探索解決人才、資金、設備瓶頸問題。
 
  醫療行業迎來自由生長時機
 
  “原來的私立醫療機構設置受到各種限制,很少有私立醫療機構的設立申請。2011年到2014年,禪城區批準設立的私立醫療機構僅有5間。”禪城區衛生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原來設立一家私立醫療機構必須受資金、與附近醫療機構的間距要求等條件限制,私人投資者想要設立醫療機構難度非常大。
 
  調整后的《佛山市禪城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2015年),第一個焦點便是要促進形成多元辦醫格局。該規劃表示,禪城要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辦醫格局。
 
  其中,放寬社會力量辦醫的門檻被認為是促進投資者進入醫療行業的關鍵之舉。
 
  “規劃調整后,取消了民營資本設立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類別、級別、數量的限制;取消對港澳臺服務提供者舉辦醫療機構數量限制;還取消了醫療機構間距的限制。”該負責人表示,民營機構的“自由生長”并非完全不受拘束,雖然放寬醫療機構的辦醫門檻,但衛計部門仍然會嚴加監管,還將有退出機制,確保民營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保障市民的合法權益。
 
  該規劃還鼓勵和優先引入知名醫院集團、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社會投資者在禪城區舉辦三級、高端、特色專科醫院以及連鎖醫療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影像中心等新生健康服務業態;促進社會力量舉辦兒科、老年病、精神病專科、護理、康復、中醫藥保健、臨終關懷、醫療美容等醫療機構。
 
  另外,具備副主任中醫師以上職稱的中醫師、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不受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數量限制,并取消藥品零售企業的中醫坐堂醫診所設置數量限制。
 
  在此基礎上,醫療行業迎來自由生長“土壤”,民營資本投資者的熱情得以激發。據記者了解,禪城區近來公示的眾多新設醫療機構均是民營機構,2015年至今1個月內,禪城區的衛生部門就已收到30份有關設立私立醫療機構的申請。
 
  “公立醫院+民營資本”模式的突圍
 
  如今,民營資本對于進入醫療機構呈現渴求的態度,除了新開設醫療機構,從現有的公立醫院切入也成為民營資本進入醫療機構的突破口。同時,這還可規避新醫院發展培育期過長的缺點。
 
  在開放民營資本投資醫療行業后,記者了解到,區域內不少公立醫院的院長都收到過來自民營企業拋來的橄欖枝,但對于醫院轉制,不少院長仍然持謹慎的態度。
 
  市場有進入醫療行業的需求,公立醫院也有自我發展的需求,如何把二者更好地結合,成為這兩個群體間不斷思考的問題。
 
  “以前要新開一家醫院非常難,必須經過重重審核。對于民營資本來說,必須符合醫療規劃和辦理各種手續,而對于公立醫院的場地拓展,也并非易事。”禪城區一家醫院的院長告訴記者,該醫院早有拓展場地到社區中開診所的計劃,但一直擱置著,“即便公立醫院要開新醫院都必須經過層層行政審批,新的診所還必須開在現有醫療機構的一定范圍外。”
 
  在新的政策放寬后,公立醫院與民營資本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成為醫療行業內新的現象。記者了解到,目前禪城區某公立醫院已經在探索與民營資本合作,在社區中開設門診部。
 
  “這里面有技術輸出和經營管理的關系,醫院負責輸出技術和人才,企業則提供場地和儀器設備。”該醫院院長告訴記者,如此一來,便解決了基層醫院缺乏資金,民營資本缺乏技術和人才的問題。
 
  一直以來,民營醫院的發展陷入優質人才的短缺問題中。高端人才均集中在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即便開出高工資,仍難以吸引優質人才的落戶。
 
  “醫生們通常喜歡待在公立醫院,不喜歡到私立醫院工作,醫生編制是整個行業的稀缺資源,大家都喜歡在體制內工作。”該院長表示,這是因為不少公立醫院的名醫生,在圈子內代表著一種權威,一旦到了私立醫院,這種權威將一去不返。
 
  資源共享成為新的政策措施下“公立醫院+企業”合作的新路徑。據悉,該醫院的社區門診部將在今年3月開業,目前正在公示中。
 
  回顧
 
  禪城醫改重心之變

  公立民營“比翼齊飛”
 
  禪城區近年來的醫改路線,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通過記者長期的觀察發現,政府的醫療改革重心和策略在不斷發生變化,這給醫療資源的均衡化、區域化發展,以及民營資本進入醫療行業帶來了新突破。
 
  數年前,禪城區探索成立醫療集團,發散式地實現醫療資源的覆蓋和壯大,但這一舉措沒堅持多久便陷入停頓的狀態。從去年開始,借助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把優質的醫療資源輸送到相對偏遠的禪西地區,逐步實現公共醫療服務的均衡化,是政府伸展開公共醫療服務觸手的另一項舉措。
 
  去年開始,禪城對區內醫療衛生資源重新進行梳理,確定以市一和佛山市中醫院這兩艘市屬的醫療“航母”,來帶動南莊醫院、同濟醫院和張槎醫院的發展。
 
  按照協議,禪城區政府將南莊醫院、同濟醫院交予市一人民醫院托管。在托管期間,南莊醫院、同濟醫院的公立性質不變、行政隸屬關系不變、職工身份不變、資產所有權不變、政府對醫院政策和投資支持不變;張槎醫院則按照先托管后進行資源重組的原則,交予市中醫院實行整體托管,在托管期間,張槎醫院的資產、人員歸屬不變。
 
  如今,這一舉措已推行一周年,來自市一、市中醫院等大醫院的專家分別到這三家基層醫院坐診成為常態。制度、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安排也正在密鑼緊鼓地進行中,不斷走向縱深。
 
  另一方面,除了政府的“觸手”能到達的地方外,依靠政策的調整,一部分的醫療資源將交給民營資本去發掘需求,開拓服務。
 
  “以往,好的醫療資源都聚集在綜合的大醫院,即便政府開設了社區醫院,很多人都難以在短時間內轉變觀念,無論看什么病,往往都還是擠在大醫院看病。”一位醫療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醫療行業逐漸對民營資本放開后,這些企業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以更好的服務和質量來吸引顧客,以此達到醫療資源平衡的目的。
 
  數讀
 
  今年底禪城區私立醫療機構將占總量25%
 

  按照調整后的《佛山市禪城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1-2015年),到2015年,按禪城區122萬常住人口計算,全轄區醫療機構(含市直)病床數按每千常住人口達到7.33張的標準配置,床位數總量9000張;全轄區執業及執業助理醫師數按每千常住人口達到2.68—2.85人的標準配置。禪城將增加禪西片區醫療資源配置,支持高端健康產業服務項目在禪西片區落地。到2015年底,禪城區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5%以上。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