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滙豐避稅案遭多國秋後算帳

2015-02-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戴金鴻 張華君

  金融監管趨嚴之下,又一故疾被挖出。

  2014年,越來越多的銀行因為各自原因遭受處罰,其巨額罰金令人側目。然而,2015年伊始,滙豐銀行就再度牽涉進“避稅案”,看來金融業監管趨嚴之下,越來越多的舊案將被翻出重審。

  “避稅案”浮出水面

  美國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ConsortiumofInvestigativeJournalists,下稱“ICIJ”)近期公佈報告顯示,多年來,滙豐瑞士私人銀行涉嫌協助諸多客戶避稅,涉案金額巨大。

  2月8日,ICIJ在其名為“瑞士解密(SwissLeaks)”的聯合調查報告中,詳細描述了滙豐銀行瑞士分支如何説明其數萬名客戶隱藏資產,並從中獲益。

  根據ICIJ所取得的檔,遭洩密的帳戶共涉及全球203個國家10.6萬名客戶,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而這些在瑞士持有滙豐銀行帳戶的客戶涉及全球多個國家的前任和現任政治家,社會名流、軍火商、獨裁者以及逃稅者等。

  與此同時該報告還發現,滙豐銀行多次向它的客戶保證不會向其所在的國家當局披露帳戶細節,即使有證據表明這些帳戶未向母國稅務機關申報。銀行員工還涉嫌與客戶討論一系列措施,最終使客戶避免在本國納稅。

  滙豐銀行相關人士援引該行瑞士私人銀行首席執行官FrancoMorra的日前聲明回應了《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我們對於不符合銀行金融犯罪合規標準的客戶或潛在客戶的業務沒有興趣,這些關於銀行歷史業務的最新披露細節,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瑞士私人銀行業的舊業務模式已不可接受。”Morra稱,滙豐瑞士私人銀行於2008年開始進行徹底變革,以防止該行所提供的服務被用於避稅或洗錢。新的高管層已對業務進行全面改革,包括關閉不符合該行高標準的客戶的帳戶,並確保嚴格的合規控制執行到位。

  “你會發現,其實現在都是在調查很早之前發生的事情。2007年以前正值全球金融市場 蓬勃發展時期,部分金融監管鬆懈了較長時間,從而引發了次貸危機的爆發。”某國際大行的一名內部人士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接下來監管只會越來越嚴格,這種處罰未來也會頻現。很多國際大行也因監管在諸多業務的開展上受限,這也是導致金融危機過去多年後銀行業務未見大起色的一個原因。

  而事實上,此次的滙豐避稅案也或可歸屬於“舊案重審”。根據ICIJ披露,這項“瑞士洩密”調查是基於近6萬份檔,提供了超過10萬個滙豐銀行客戶和他們帳戶的細節,大部分客戶和帳戶資料來自於1988年~2007年這段時間。據瞭解,資訊源主要來自滙豐瑞士前雇員HerveFalciani于2007年竊取的瑞士滙豐銀行的檔案資料,後經來自45個國家的記者團隊挖掘分析後披露。

  多國秋後算帳

  資料顯示,上述避稅案中,諸多國家,如阿根廷、法國、英國、比利時、美國等均牽涉其中。

  在英國,下議院公共帳目委員會(PAC)主席霍奇表示,將就事件展開緊急調查,並要求前滙豐主席葛霖出席聽證會接受質詢,如有需要將要求或命令滙豐交出證據。

  在比利時,一名檢控官已正式指控滙豐瑞士私人銀行涉嫌洗錢和欺詐,因其幫助珠寶商等逾1000名富有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到巴拿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的離岸避稅天堂,從而避稅。

  阿根廷聯邦公共收入管理局(AFIP)則指控當地滙豐銀行通過把客戶資金存放在瑞士的秘密帳戶,協助逾4000名阿根廷人避稅。阿根廷央行早些時候宣佈,滙豐銀行沒有履行承諾糾正其不當做法,因此決定禁止阿根廷滙豐銀行30日內轉移資金或資產至海外的活動。

  而在美國,滙豐在其瑞士私人銀行的不作為有可能導致美國司法部取消其在2012年與滙豐達成的延遲起訴協定。

  2012年7月,美國參議院發佈一份調查報告稱,滙豐已經成為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毒販、洗錢者和其他違法犯罪者的“首選金融機構”。

  其後滙豐銀行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和解協定,不過滙豐銀行也被罰19.2億美元,這一金額成為美國監管機構為洗錢案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

  事實上,美國司法部目前仍在調查滙豐是否説明客戶逃避了美國稅收,同時也在調查該行是否操縱了外匯市場。滙豐最新曝光的醜聞,可能給美國司法部帶來額外壓力,因為有美國議員認為,揭露的事件或許只是滙豐一連串不當行為的冰山一角,要求其在今後的調查中對滙豐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

  財報股價皆堪憂

  2月23日,滙豐銀行公佈的2014年年度財報顯示,其淨利潤為137億美元,低於2013年同期的162億美元,原因是其成本有所上升,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準備金撥備。稅前利潤為186.8億美元,與2013財年相比下滑17%。營收為620億美元,略高於2013財年的619億美元。財報公佈當天,滙豐控股股價大跌3.54%至69.45港元,創近兩年新低。

  而2014年年初至今,滙豐控股股價已從84.60港元跌至目前的70.05港元,跌幅達到16.76%,市值蒸發2000多億港元。

  對於2015年,中信里昂報告顯示,滙豐銀行事件(指避稅案)涉及2007年的資料,多國政府自2008年已獲得相關資料,滙豐亦在其法律風險的披露中提到有關風險,消息已屬舊聞,而事件不反映目前的營運模式,匯控表示已改善內部監控措施,儘管該行未能避免要為過去的犯錯而被罰款。按瑞銀和瑞信自2008年被美國當局的罰款估計,匯控或會被罰10億至20億美元,占匯控市值約1%。

  分析人士指出,滙豐已經發出警告,罰金或其他費用“可能數額巨大”。因此,就2015年而言,滙豐控股的財報會依舊萎靡。至於股價,由於該事件持續時間已較長,已被市場所消化,短期內並不會對股價造成太大壓力。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