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紅包戰收官:阿裏騰訊O2O貼身肉搏

2015-02-27
来源:虎嗅网

  2015年春節假期結束的同時,微信、支付寶掀起的“紅包大戰”也完成收官。這是自2014年微信紅包“獨角戲”後,阿裏、騰訊紅包戰役中首次大規模正面交鋒,本場戰役前後持續20餘天。

  從雙方公布的數據來看,選擇不一樣的維度,正是為了避免形成一目了然 “孰勝孰敗”的局面。事實上,勝敗在參與支付寶紅包、微信紅包的用戶心中已有定數,在了解“紅包大戰”概括後,本文不再深究支付寶、微信的勝敗,而是“紅包大戰”背後雙方共贏層面的東西,或對商業經營變化啟發進行探討。

  動點連接,場景互應

  “連接一切”是騰訊2014年提出“未來要做一家連接型公司”的依據。不只是騰訊,BAT用萬能的“連接”將自己的產品與用戶實現互通。無論是PC還是移動,BAT三家各有主線,其中騰訊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百度是實現“人與信息之間的連接”,阿裏則是實現“人與商品之間的連接”。

  再細分來看,這些“連接”無外乎集中在需求、服務、終端上,如果從其形態來看,在這類“雙向連接”中,一個是既定既定的,另一個是非既定的,所以產生的連接效果也是可知的,這個“連接”過程的場景也是指定或固定的。

  如打車APP實現“連接“,打車場景是在街頭,需求者是既定的,打車服務提供者是非既定的。另一種常見的連接形態是”掃二維碼“,二維參數把被連接體數字化,連接主體通過終端設備,先識別後關聯,以達到預期效果。

  經過微信與支付寶的紅包大戰,我們可以看到“連接“有新的趨勢。拿支付寶“口令+圖片”發紅包和用“戳貓貓”遊戲搶紅包來說,連接的方式在需要增加趣味性,當然其中不排除被支付寶被微信封殺的被迫因素。另一種“紅包接龍“的猜紅包方式,需要協作才能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協作、參與會是“連接”的一個新方向。

  誠然,人是“連接”的核心,社交屬性是重要因素。微信、手Q一方面有過6億用戶,另一方面是強社交屬性,所以微信紅包的進展顯得四平八穩。 有人則會有“分享”,如此可將原來的雙向連接,分解成多向連接,自制二次連接和多次連接。這一點,在商家微信紅包和商家支付紅包上體現最為明顯。

  2015年春晚的微信“搖一搖”把手機屏和電視屏進行了連接,除了搶紅包之外,觀眾參與節目演員、主持人的互動,交互連接也就成了另一個方向。像春晚這樣,有主題場景的連接在觸達效果上更可觀。再拿搶紅包的金額來說,“拼手氣“是非固定的,結果是不可知。那么用戶需要驚喜,這也未來商家將弱關系實現強連接的難點。

  阿裏、騰訊在O2O領域的貼身肉搏

  2015年的“紅包大戰”多了幾分電商博弈的色彩。支付寶、微信、手Q都引入了商家參與紅包大戰,商家冠名現金紅包+商家優惠券,在阿裏、騰訊兩大派系累計發放的40多億元紅包中,有35億卡卷紅包來自商家。甚至目前,百度還在PC端通過抽紅包贈送代金券圈的方式,為糯米、百度外賣、去哪兒等百度系電商,獲取新用戶和移動導流。

  商家將此前品牌硬廣投放方式轉變為用戶紅包回饋,從傳播效果來說達到了病毒式“廣而告之”。站在平台的角度,背後是一場O2O領域的貼身肉搏,在PC電商階段,品牌商家大促時,曾面臨過平台“二選一”的尷尬。但從此次紅包大戰可以看出,品牌商家不再有“站隊”壓力,對他們而言更在乎阿裏、騰訊兩大平台,誰提供的“線下場景”覆蓋和用戶運營工具更為全面。

  在支付寶錢包、微信錢包的九宮格中分別對應了“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電商O2O公司,可事實上,即便微信和手Q給了京東一級入口,也沒有達到預期轉化效果。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用戶習慣還未形成。正如微信在推出遊戲平台時,一款“全民打飛機”對用戶進行洗腦,同樣在紅包大戰卷入商家之後,用戶在微信、支付寶移動消費習慣進一步形成。

  而在本地服務中的機會最大,之前本地商家借助團購進行折扣引客,紅包優惠券直接連接了本地商家和消費者,那么團購平台在中間已略顯尷尬。紅包之外,在6.1版微信中推出了卡包和“搖一搖?周邊”,用戶可搖到周邊商家的禮包(紅包、優惠券等),微信打通支付與消費環節,LBS+O2O的場景覆蓋,線下商家借助“搖一搖“線上化,對騰訊而言,微信作為O2O入口布局。

  此外,在2015年紅包大戰中,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可向粉絲發現金紅包,是粉絲經營工具的一大完善。還有“微信連Wi-Fi”的上線,可提供給線下商家到客量,日訪問量,新舊用戶等數據,在微信用戶接近當前裝有“微信連Wi-Fi”的店面後自動提醒以及基於LBS的免費Wi-Fi查找。

  朋友圈廣告已讓我們感受到微信商業化成為“常態”,而社交屬性在移動O2O中得到放大。相比之下,阿裏支付寶的工具屬性在這場O2O博弈中並未成為優勢,即便加上“碼上淘”也略顯單薄,所以對阿裏而言調動陌陌、新浪微博、優酷等多方戰略同盟,多維圍剿微信才是O2O的助攻方向。

  移動支付滲透率提升,互聯網金融P2P潛力顯現

  一年前,“紅包大戰”被視為移動支付大戰,首戰是移動支付用戶爭奪戰。到了2015年紅包大戰,有打車、餐飲、電子消費、金融服務等商家參與,移動支付用戶爭奪已升級為移動支付應用場景豐富競賽。微博、視頻、瀏覽器,阿裏、騰訊雙方盟友介入紅包大戰,春晚“搖一搖“增加了紅包在城鄉地區和海外華人地區的觸達,從而提升了移動支付滲透率。

  借勢“紅包大戰“,P2P理財平台也在明爭暗鬥,新用戶注冊投資紅包返現,投資指定理財產品、邀請好友注冊得紅包。值得注意的是,紅包大戰中兩大主角的理財產品已不再具備競爭優勢。

  以“餘額寶”為例,即便是在臨近春節銀行拆借率最高的時段,其7日年化收益基本上在4.5%—4.3%之間,甚至在2014年12月時接近破4關口,另一方面從2014年第三季度開始,餘額寶理財規模增速也明顯放緩,受制於受貨幣政策和市場貨幣供應量影響,這是“寶寶”類理財產品通病。

  紅包大戰鞏固了騰訊、阿裏兩大派系的移動支付地位,但理財產品的地位並未加深,相反將P2P理財平台推向具備支付基礎功能的用戶面前,出於收益與安全的正相關性,在P2P平台一輪洗牌後,散戶投資者選擇P2P理財的趨勢會蓋過“寶寶”類理財產品。

  面對紅包大戰,傳統銀行反映遲鈍,在產品創新方面已經捉襟見肘,只能充當看客。而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在下一波紅包大戰中,如何玩轉?消費類互聯網金融如何被“紅包大戰”激活?待看來年紅包大戰。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