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廣場舞詐騙”如何掏空大媽錢包

2015-02-28
来源:腾讯新闻

  大媽們喜聞樂見的廣場舞在一些地方淪為掏空老年人錢包的詐騙工具。近日,媒體詳盡披露了涉案金額近千萬的“中國廣場舞詐騙第一案”內幕。該騙術在詐騙老年人案件中非常常見,值得深入剖析。

  “廣場舞”騙術內核在情感控制上,對老年人極為管用

  滿足“被關愛”的情感需求:持之以恆給恩惠,“我是親朋”灌入腦

  一群大媽熱熱鬧鬧跳舞、交朋友,本來是挺喜慶的事情。可在北京王府井“廣場舞詐騙第一案”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眼裡,大媽們變成了“人肉印鈔機”。據看天下雜誌《史上最大廣場舞詐騙案》一文報導:首先,張某組織一群大媽跳舞。然後,杜撰出了一個實力非凡、愛為大媽們服務的“金馬公司”。張某用該公司的名義,隔三差五地給大媽們發東西,久而久之,老年人們對這樣一個關愛自己的神秘“金主”充滿了認同和嚮往,也對代表“金馬公司”的張某十分信賴和喜愛。等到時機成熟,張某開始用“金馬公司”的名義來斂財。例如,邀請大媽們入股“金馬公司”,並承諾股息。後來,張某又用私人的名義借錢,“兒媳婦難產大出血”“孫子心臟不好”紛紛成為她的“殺手鐧”。看著淒淒慘慘的張某,大媽們同情心大動,忍不住又往外拿錢。

  張某的種種行徑一點不少見。眾多詐騙老年人的案件裡常常出現——持續地表達對老年人的關心,用虛情假意的“溫暖”來融化錢包。中國有句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騙子深諳此道。當然,老年人也大多清楚“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所以,張某慢慢地和老人交朋友,漸漸地給好處。成功的騙子耐心是驚人的,張某的騙局起碼持續了兩年多。耳熟能詳的“保健品騙局”(如把一堆沒用的“澱粉藥”吹成神乎其神的保健品來誆老人錢)正是走的這條道路,年輕“推銷員”們最愛展示關愛老人的“愛心”與耐心。

  滿足“被肯定”的情感需求:三六九等劃分人,自尊虛榮齊利用

  本案中的被騙主體是那些無所事事的胡同大媽。她們中表現搶眼、與張某關係好的,才能混到前四排的位置,有資格被邀請去“入股”。假若混到第三排,那可是了不得的“班長”,能夠獲得張某授權,來管理二十多號人。無形中,大媽們就被巧妙地分為了三六九等,站在前排、受到張某垂青的人虛榮心爆棚,“自我價值”被拔高了。

  老人們退休在家之後,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失落感,而“被肯定”的感覺無疑是極大的自我滿足。

  原因在於“情感價值”是老年人的人生剛需

  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時日無多”之感讓老年人更看重“情感價值”

  處在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於時間的感知和認識不同,繼而選擇差異化的人生策略和價值取向,這樣以時間維度來確立人生價值的理論叫“社會情緒選擇理論”。年輕時,胸懷大志,來日方長,規劃和憧憬也多;年老時,時日無多的緊迫感衝擊著心靈,人更看重當下的情感需求。它被許多心理學家引用為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鍵。該理論的奠基人、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蘿拉·卡斯滕森教授和其他幾位學者一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2004年分別做了兩次實驗。他們把11歲到90歲的人找到一起,提供三類人作為最願意來往夥伴的候選,只能三選一。第一類是熟悉的、情感親密的社會夥伴;第二類為能夠提供新知識的社會夥伴;第三類則是那些只有一面之緣,未來可能會繼續接觸的人。結果,兩次實驗中,年輕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偏好,而老人則明顯偏向第一類人。另外一些同題實驗中,心理學家們還考察了身患絕症等情境,結果都發現,人的身體內仿佛有一條時間尺規,越是察覺到時日無多、末日將至,就越是傾向於把情感價值作為人生目標——功名利祿都不重要了,獲得親密的情感價值才是真諦。

  而為了獲得親密的情感,就得具備更好的人際關係,老人們會更偏向於積極的“自我催眠”。心理學家們還做了一個實驗——找來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給他們看幾組照片,有的照片上的人一看就不面善,比如“奸笑”,可老年人卻表現得比較遲鈍,一點兒都不敏感。研究人員甚至還通過腦部掃描來證明老年人確實容易忽視負面資訊,更傾向於他人是好人。

  可老人往往求“情感價值”而不得,交際圈子越老越小,別有用心者趁虛而入

  退休(離開同事交際圈)、忙於給子女帶孩子、變為“空巢老人”……現代中國老人一上了年紀,交際圈很容易收窄,或者說給予親密情感支持的圈子變小、疏遠了。有研究為證:中科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在2010年,對全國29個城市的4945名城市社區老人做過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將近四成的中國老人存在抑鬱問題。這結果比起一二十年前顯著提高。研究者認為這和現代中國的家庭結構、觀念的變遷密切相關。

  老年人有積蓄,有退休金,當然是香餑餑,是“唐僧肉”。情感真空出來了,騙子們也看到“商機無限”。

  而金錢、健康等詐騙老年人案件常見的幌子僅僅是外殼而已。騙子們的核心競爭力是——用持之以恆的“關愛”打動老人,與之建立強烈的情感聯繫。所以,不用一見老人被騙就斷言貪小便宜、沒文化、老糊塗。關鍵因素實乃情感二字。有反例為證,最新北京海澱區官方披露的一組電信詐騙的資料是,被騙者年輕人居多,老年人反而很少。可以這樣解釋:曾經,老年人是電信詐騙的重災區,不過隨著該項“騙術”越來越多被宣傳,比年輕人更謹慎的老年人反而不是那麼容易被騙。而電信詐騙的騙子們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培養”對老人的關愛。

  消滅“廣場舞型詐騙老人案”,得想辦法填補情感真空

  儘管缺乏宏觀資料,不過邁向老齡化的中國確實需要格外注意詐騙老年人問題。去年年底,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聯合發佈了《中國老年人防詐騙指南》,足以說明形勢的嚴峻。如何防止老齡化的中國成為騙子的天堂?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加強銀行等職能機構的防範責任是必要的,不過這只算治標

  少子化、老齡化的日本,詐騙老年人問題非常嚴重,類型多樣,搞得員警廳等職能機構非常緊張。日本從2008年6月末開始實施《匯款詐騙救濟法》,強調社會責任。那以後,日本金融機構每年進行一次大型的培訓,培養工作人員識別詐騙的能力。光2012年一年,日本金融機構就通過成功阻止金融詐騙案,挽回95億日元的損失。這也和美國的做法是一樣的。美國政府和社會機構非常重視詐騙老年人問題,甚至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GAO)還出了一份專門的報告來評估各個相關部門的措施和策略。

  然而,儘管加強銀行等社會力量的防詐騙覺悟、能力和責任很必要,可也僅僅是治標的辦法。只要情感真空在,騙子就會想盡各種辦法去鑽。2014年,日本流行一種叫“上京型”的詐騙。騙子們偽裝成老年人的親屬,哄騙老年人上京,繼而直接騙現金,繞過了“銀行匯款”這個關卡。真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學學騙子的“情感耐心”,親朋好友、鄰里社區給老人足夠情感支持,騙子就沒法蹦躂

  幾個心理研究都發現,對於中國老人來說,家人的情感支持要比朋友重要和有用。而家人的情感支持也並不是說非要住在一起,事無巨細,日日交流。事實上,“廣場舞詐騙”中一些大媽也是和丈夫、子女住在一起的,可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層次很低。到位的情感交流包括關心、愛護、尊重等方方面面。關心和愛護很好理解,那麼,尊重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作為專家,分享過自己的一個人生經驗:“我還經常跟他們聊天溝通,遇事跟他們商量,徵求他們的意見,讓爸媽感覺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對指導兒女的發展有重要的價值。”的確,既然騙子都能夠找到老年人情感的脈門,利用他們的自尊與虛榮,家人們不妨向騙子“學習”這一點,幫助老年人構造出被尊重的情感氛圍。

  鄰里、社區的幫助也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2年就提出過一個叫“積極老去”(active aging)的公共衛生策略。該策略強調“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積極老去”中的人,生活是豐富的,情感是充沛的,自然沒那麼容易著騙子們的道。我國臺灣地區的學者對此有很多研究,相關機構也推出了不少配套措施(比如構建社區公共服務),而比較遺憾的是,中國大陸對此還涉獵頗少。

  結語

  “廣場舞型詐騙”代表了欺詐老年人型詐騙案的典型風貌。騙子總是善於利用、操弄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能再讓“劣質偽情感”當道,得用真情實愛來構建老年人的安全防線。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