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數千元品牌珍珠項鏈被曝是珍珠粉合成

2015-03-02
来源:广州日报
  羊年春節期間,廣州市民王阿姨去福建旅游,回來時給全家人展現了自己的旅游戰略品:10串顆粒直徑超過了5毫米的珍珠項鏈,說某旅游區商家“血本甩賣”淡水珍珠,每串價格只有60元(如圖所示)。王阿姨的兒子當時就感覺不對勁,因為這些珍珠放到太陽底下沒有看到明顯的“珠暈”,而且摩擦后沒有珍珠粉。
 
  之后,其兒子將項鏈拿到了廣地珠寶鑒定中心去鑒別,才證實確實是造假品:成本不到2元錢,石子鍍塑料的產物。
 
  廣東金銀首飾鑒別中心與廣地珠寶鑒定中心均表示,珍珠造假案例數量較多,近兩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更是呈現增長的態勢。
 
  與鉆石、翡翠相比,珍珠在珠寶世界的地位偏低,類同于水晶、琥珀,屬于中低檔次的珠寶。越是高檔的珠寶才越會吸引造假者的目光,為什么廉價的珍珠也能如此受人“待見”呢?
 
  廣州日報記者市場調研后發現,在珠寶市場持續遇冷的兩年時間里,珍珠價格卻逆勢上漲,高檔品漲價幅度高達40%,導致部分不法商家愿意鋌而走險,造假方法層出不窮。
 
  業內人士提醒市民,珍珠不變色的“壽命”最多只有10年,珍珠首飾并不適宜長期收藏,盲目追捧高價產品也非理性。
 
  市場:

  三年漲兩成 價格分化
 
  中高檔珍珠價格上漲,在廣州的零售與批發市場,已是共同的事實,與玉石、奇石市場整體價格下行的趨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廣州日報記者春節期間走訪了廣州珠江新城到環市路一線的高檔商場,發現不僅是一線國際品牌的珍珠價格賣價高達數萬元,就連國產品牌銷售的淡水珍珠,價格也穩中有升。珍珠粒直徑超過了7毫米的項鏈,目前的價格高達7000~12000元,而在2013年初,類似價格均在6000元之下。
 
  環市東友誼商店的五樓,盛世福緣的蔡之然經理說:“珍珠漲價并非暴漲,而是循序漸進走高,3年里累計走高了大約20%。并非所有珍珠都漲價,而是走兩極分化道路。高檔品價格上漲了約30%~40%,中檔品漲價在10%~20%,低檔品沒漲價,反而跌價。”
 
  據他與其他業內人士透露,珍珠市場并沒多少炒作資金,價格所以逆勢上漲,主要是因為天然珍珠飼養業遭遇“瓶頸”,高檔品產出量降低;而且,從2013年開始,國際時尚領域又刮起了“復古風”,珍珠得到了部分富裕階層的追捧。
 
  而在廣州康王路一線,珍珠批發檔口中,中高檔珍珠業務的“占比”較5年之前大有減少,其價格確實呈現持續走高的態勢;與之對比鮮明,低檔珍珠被甩賣的現象屢見不鮮。
 
  挑選:

  淡水珍珠10年不變色
 
  那么,目前是否是逢低買入珍珠的時機?市場人士的共同意見是,消費者可為之,收藏者卻不必盲目。
 
  番禺珠寶設計家協會的洪漢峰會長認為,珍珠屬于有機珠寶,碳酸鈣是主要成分,容易受酸堿環境的影響,貯藏年限有限,海水珍珠的保質期一般只有3~8年,淡水珍珠也只有5~10年,之后就會變色,不建議長期收藏。消費者可根據實際需求購買,不必過于追求原料的價值,而應將注意力放到款式與“性價比”方面。
 
  廣州日報記者調查了解到,雖然不同業內人士評判珍珠價值的標準有所不同,但“珠圓玉潤”,都是首要因素。越是渾圓、勻稱的珍珠越值錢,身份最高的是精圓珠,從其任何角度丈量直徑,其區別都應在0.1毫米以下。
 
  珠寶收藏愛好者、廣東華友拍賣行的林朝暉補充認為:珍珠的體積是決定其價格的核心因素;以大者為佳。俗話說“七分珠子八分寶”,如果珍珠直徑能達到6~7毫米,就是上等產品,而如果珍珠直徑超過了8毫米,則屬于珍品了。最后,珍珠的光澤度也是鑒別珍珠價值的重要因素。光澤度越高越好,白熾燈底下,“珠暈”(珍珠周圍的一圈光暈)越明顯的越是珍品。
 
  珍珠“貓膩”常見三招:

  1.低級造假:石子鍍塑料,冒充淡水珍珠。
 
  類似造假現象雖在2012年后有所減少,但依然在旅游區司空見慣。上文提及的王阿姨的遭遇正是典型代表。除了用石子、橡膠、樹脂做核之外,類似珍珠項鏈還常常用熒光粉鍍膜,增加“項鏈”的真實性,令游客防不勝防。網銷產品中,也經常出現類似假貨。
 
  鑒別:真珍珠都有珍珠粉,兩顆珠子相互摩擦,都能擦出粉末狀物質;而塑料鍍膜產品卻無此特點。并非珍珠越沉,就越是真貨。

  2.中檔貨“貓膩”:“人造核”鍍珍珠粉。
 
  廣州日報記者采訪部分室內高檔商場時得知,很多時尚飾品品牌銷售的珍珠項鏈并非天然產品,而是“人造核”鍍珍珠粉造的合成產品,潤澤飽滿、顏色自然,與天然珍珠的外形無異。
 
  類似單串項鏈的價格為2500~6000元,遠遠高于廣州荔灣廣場銷售的淡水天然珍珠的價格,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這也是天然珍珠。有信譽的飾品商家會據實相告,但部分商家會避而不談事實。
 
  鑒別:類似合成品的內核并非珍珠,彈性較差;建議以“彈跳法”鑒別。將珍珠置放于書桌之上0.5米,令其自然落下,如果彈起的高度達到0.4米以上,基本可斷定為天然珍珠。
 
  3.高檔貨“貨不對板”:“大溪地”噱頭,成就品牌暴利。
 
  廣州日報記者春節期間采訪的珠寶市場,發現:盡管節前珠寶市場蕭條,國際品牌的海水珍珠價格并沒有下降。其中,某日本品牌的珍珠項鏈價格多在15萬~25萬元/條,可以媲美1~2克拉的鉆戒,完全成為了高檔珠寶,號稱其所有產品均來自于“大溪地”。但記者輾轉找到了珠三角的一家珍珠加工企業,也是該品牌的加工商之一,其負責人透露,該日本品牌的珍珠多數都是來自臺灣海峽的本地“土產”海水珍珠,甚至還有部分是“淡水”養殖產品。而類似“土產”產品在荔灣廣場中的售價不超過5000元,賣到25萬元,純粹是借著“噱頭”賣50倍高價。
 

  鑒別:“大溪地”出身根本無法驗證,國家珍珠標準上也無對此詳盡定義;而且,海水珍珠的壽命并不長,最多8年就會變色,不建議消費者盲目追捧品牌高檔產品。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