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中国立重点研发专项 科技支撑雾霾等大气污染防治

2015-03-03
来源:中通社

  中国年度参政议政的盛会——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央视前知名主播柴静历时1年、自掏腰包耗资百万元人民币,拍摄制作的公益雾霾记录片《穹顶之下》并通过网络播出,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引发支持居多也夹杂些许质疑的持续热议。

  刚刚履新就任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的陈吉宁对此也表达关注,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发短信给柴静致谢。虽然内地官方通讯就此播发《环保部长感谢柴静:唤起公众对环境关注》图片稿後又通知用户“暂缓采用”狻为蹊跷,暂时尚不清楚这“葫芦里装了什么药”,但关注雾霾、关心环境和健康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必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议题之一。

  以此为契机,中国官方在已启动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工程和行动的基础上,再次推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向社会公布实施方案并徵求意见。

  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徵求意见稿)》称,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臭氧)为特徵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同时,中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O3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新的迫切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以及中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需全面提升中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该大气污染防治科技专项方案实施年限为2015-2020年,其以支撑治理雾霾及光化学烟雾等大气问题为目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攻关和成果共用机制,协同开展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污染高效治理技术、大气质量改善技术策略等研究。

  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有7个方面,包括:统筹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研究,完善空气质量方案监测技术及质控标准,建立统一科技信息发布平台,促进数据共享;

  加强对重点地区雾霾二次细颗粒物形成机理及扩散规律、影响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因素、污染源解析方法等研究,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加强大气污染与心血管、呼吸道等疾病关系及临床诊断和防护干预产品等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环境管理与疾病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污染治理高效技术研发,研究落实鼓励技术转化应用政策措施,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支撑大气污染源头治理;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政策及制度研究,强化大气环境标准及治理技术标准研究,支撑大气环境监管与制度体系建设;

  开展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来源识别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集成研究,支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与空气质量改善;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国际科技合作。

  中国科技部表示,希望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进一步增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提升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水准,培养一批大气污染防治人才队伍,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系统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技术。(完)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