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腐敗官員懺悔書:都說不懂法

2015-03-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實習生 馬慧娟 本報記者 田國壘

  “我的老母親已經85歲了,還對我說‘你好好表現,我等你出來。’”出現在懺悔視頻中的張引,全然沒有了徐州市政協副主席的官氣,談及自己的母親時,幾度哽咽流淚,無法說話。

  2月25日,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在醒目位置推出大型專題欄目“懺悔錄”。該專欄中,除了有“案件透視”剖析官員貪腐細節、“我的懺悔”公佈官員懺悔書外,還設有視頻區域,由落馬官員及其家屬“現身說法”,首期刊發的,就是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張引受賄案透視。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在今年1月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報告中提出,對被立案審查的黨員幹部,要對照自己理想信念的動搖和違紀違法的事實,寫出懺悔錄,自悔自新,警示他人。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除了在官網上連結中紀委“懺悔錄”欄目外,全國各地紀檢機關也開設了多種形式的“懺悔專欄”。

  “對於落馬官員的懺悔,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觀表像、看熱鬧,還應當深入思考其墮落的根源在哪?為什麼沒能避免?對於我們完善懲防體系,防範更多的官員貪腐有哪些啟示?”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基地管理中心調研員徐蘇林說。

  腐敗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

  “回家後我不敢正視那筆錢,感覺那是一顆定時炸彈……我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既緊張又矛盾,說實話,那種精神上的壓力讓我非常痛苦。”浙江省長興縣人民醫院原院長淩鳳鳴在回憶第一次收受賄賂時說,雖然自己是醫生,但面對精神上的緊張,也束手無策。

  重慶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梁曉琦也是如此,“當我收到第一筆大額賄賂時,心跳加劇,頭腦中有瞬間的空白,心裡特別緊張,既有著強烈的震撼,又有著加倍的恐懼。”

  中國青年報記者查閱了大量的“懺悔錄”後發現,大部分官員在“懺悔錄”中都會提到“第一次”收受賄賂時的心理狀態。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分析說,“其實很多貪官剛掌握權力時,並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狀態,他們那時也不想腐敗,或者想幹出一番事業,‘第一次’之後,發現沒什麼事,沒有紀委監察部門的人來找他,上級部門也沒人找他,這就放鬆了警惕,就有了僥倖的心理。從心存僥倖到心安理得,直到產生不受賄、不腐敗就難受的心理,這時,他已經把腐敗當成了常態”。

  從惡如崩,腐敗的閘門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伴隨著手中權力的不斷增大,一些官員腐敗的胃口也越來越大,進行權錢交易時也越來越坦然。

  雅安市原副市長譚向紅1983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從事科研工作,為了爭取項目資金,他先後給一些人送錢送物,逢年過節還給他們拜年。那時,譚向紅是給人送錢送物的角色。

  1995年,譚向紅調到四川省科技廳農村處任副處長,手中開始有了一些權力後,角色發生了轉變。剛到科技廳不久,譚向紅就第一次收受了別人送的一箱水果和500元錢。譚向紅稱,“我的心情雖然十分複雜,但感覺良好”。

  隨著時間的推移,譚向紅的膽子越來越大,甚至還私下註冊公司通過轉帳的方式收錢。2000年,譚向紅調任雅安市副市長,手中的權力更大了,欲望也更大了,“認為逢年過節收受分管部門、開發商、建築商的錢財是很自然的事情”。

  “貪官都有僥倖心理,這伴隨著他們每一起職務犯罪的始終。”徐蘇林說。

  山西省國土廳原副巡視員王有明在“懺悔錄”中詳細講述了自己貪腐過程的心理:我犯錯誤的另一個根源是自己長期存在的僥倖心理。警示教育的案例一個又一個,可就是覺得那是他們不會工作不會撈才出了事。在臺上的時候心裡想,我工作這麼出色,各級領導都支持我的工作,誰會去告?誰會來查?退休後,心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沒事。

  山東省政府原副秘書長、黨組書記張澤忠在“懺悔錄”中也寫道:也許有人會問,收錢時難道不害怕嗎?為什麼不縮回伸出去的手呢?這就是僥倖心理起的作用。我錯誤地認為,有問題的人不少,怎麼會盯上我呢?我自己不說,送錢的人不說,誰會知道呢?就是這種僥倖心理害了我。

  在莊德水看來,貪腐官員的僥倖心理有兩種表現:一種表現為,看別人在貪,自己也貪,查處的時候法不責眾,不會查到自己;另一種表現為,認為送錢的人是自己的好朋友,不會出賣自己。其實,事實證明,往往是這些人把他們“供”出來的。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原局長湛世明在其“懺悔錄”中就著重提到了“交友不慎”:“所交之友中有個別心懷叵測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我百般討好,久而久之,使我誤以為他是我的‘鐵哥們兒’、‘知己’。這樣的朋友就如同病毒一樣,侵蝕我的思想,腐蝕我的靈魂,最後把我推向犯罪的深淵。”

  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曾經分管國土資源工作。2010年12月,倪發科未經組織審批同意,擔任了安徽省寶玉石協會名譽會長,接觸上了玉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逐漸達到了為之瘋狂的程度。一些企業老闆投其所好,向倪發科賄賂了大量的玉石、玉器,經辦案機關鑒定,玉石等總價值1000多萬。

  自感升遷無望遂瘋狂收受賄賂補償

  “我在副省長任上的前兩年工作還是很積極的,後來感到自己年齡大了,快到點了,提拔沒有希望了,再加上受到一些消極現象的影響,思想隨之發生了變化。”央視日前播出的中紀委專題紀錄片《正風肅紀》中,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的親筆悔過書首次被曝光。

  現年60歲的倪發科,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從下鄉知青、安徽生產建設兵團班長幹起,一步步成為副省長。在庭審最後陳述中,他說自己墮落的起點是感到年齡大了,提拔沒有希望了,就將心思從工作轉移到了為退休後的生活作準備。

  與倪發科有類似心態的貪腐官員還有不少。例如同在安徽副省級幹部任上落馬的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王昭耀,則是認為自己埋頭幹工作“太傻”。

  “我在阜陽工作了4年,從第四年開始,我的思想就起了變化,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面對金錢名利的刺激,自己心裡想,一年到頭,風裡來雨裡去,一點實惠都沒有,認為自己‘太吃虧’,‘太傻’了。也有人對我說,‘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王昭耀在“懺悔錄”中說。

  四川省宜賓市原副市長陳光禮曾任四川達縣縣委書記,由於是交流幹部,“雖然政績不錯,群眾基礎也好,但到了提拔的關鍵時刻,和當地幹部比起來始終處於劣勢”,在2007年以前的幾次幹部推薦中,陳光禮都沒有入圍。

  在這種情況下,陳光禮向組織提出回老家綿陽工作,但都沒有回音。2007年換屆時,陳光禮感覺自己提拔無望,回老家工作也無望,換屆後可能就是到市級某部門工作而已。從這時起,陳光禮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認為自己是交流幹部,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工作,苦幹了幾年,到頭來還是一無所有,是該考慮一下自己今後的路了”。

  陳光禮認為“現在不收錢今後就沒有機會了”,就有了“換屆撈一把”的想法。在2007年年初換屆後,陳光禮對於朋友送錢、送物不再拒絕。辦案部門查實,2007年及以後收受的賄賂,占了陳光禮受賄總額的95%以上。

  心理干預是預防腐敗的重要課題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在其“懺悔錄”中稱,看到周邊的一些企業家住豪宅、坐豪車、乘私人飛機、生活奢華、財富積累享用不盡,產生了羡慕心理,“私念像精神鴉片,麻痹了我,使我靈魂出竅,闖下大禍”。

  類似的心理描述在湖南郴州原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曾錦春的“懺悔錄”中也有體現。曾錦春稱,自己曾參加了一家深圳高科技產品公司董事長的宴請,吃的是鮑魚、龍蝦等海鮮,喝的是路易十三,飯後又安排去桑拿,服務小姐個個年輕漂亮,桑拿後還去卡拉OK,夜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聽說招待費一套下來花費3萬多。

  “我當時心想,自己雖是個廳級幹部,一年的工資也許不夠他們一晚的開銷,要過上他們這樣的日子,除非有大把的錢,現在在位還有人請客,一旦退下來就只有當看客的份兒了。要搞錢只有在退位之前搞,自己只有幾年時間就退了,若再不搞點錢,今後就沒機會了。”曾錦春在“懺悔錄”中寫道。

  雅安市原副市長譚向紅稱,除了“貪圖享樂,滿足自己的私欲”外,“為孩子的出路考慮”,也是其大肆收受錢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莊德水認為,腐敗行為的發生都是有動因的,有些是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有人在仕途上升遷不利,去尋找經濟上的補償等,也有些是和私企老闆進行攀比導致的。這些心理上的不平得不到干預,會走向畸形,產生腐敗,如果能提前發現他們這些不健康的心理苗頭,對他們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進行慰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腐敗行為的發生。

  對眾多“懺悔錄”進行分析後,莊德水提出,“應關注領導幹部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干預也是反腐倡廉,特別是預防腐敗的重要課題”。

  “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對領導幹部硬性的政治要求比較多,缺少人文的關懷。通過心理干預,讓其能珍惜手中的權力,珍惜現在所擔任的公職,樹立一定的職業榮譽感,可能會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莊德水說。

  徐蘇林也分析稱,有的貪官一開始千推萬辭不受賄,有的貪官內心裡盼望在自己滑向深淵的過程中,會有人來拉拉他,有的貪官則是在看了有人在貪腐以後,才放心大膽“隨緣”的……可見,不論這些貪官本質怎樣,如果組織監督足夠到位,一些關節點上有誰能夠大喝一聲、猛擊一掌,或能讓環境煥然一新。

  “懺悔書”雷同因沒有對腐敗深刻反思

  研究“懺悔錄”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注意到,很多官員的“懺悔書”在寫作模式,甚至遣詞造句上多有雷同,“像一個模子裡出來的”。

  例如,很多“懺悔錄”的第一條都是“沒有注意自己的思想”,“理論學習不夠”,“思想信念發生了動搖”。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宋勇在其“懺悔錄”中就這樣寫道:“我放棄了對主觀世界的改造,沒有築牢拒腐防變的堤壩。是貪欲使我變成了魔鬼,使我成為金錢的奴隸。我缺乏對法紀的敬畏之心,陷入了安全困境。領導幹部最重要的和最終的安全保障,就是要遵紀守法,對法紀抱有敬畏之心。”

  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稱,“隨著職務的提升,權力的變化,地位的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人生境界沒有同步提升,相反私心雜念在靈魂深處滋生膨脹。”

  “所謂‘思想認識不清’只是個幌子,說明他們沒有對腐敗進行深刻的反思,本質是對權力的公共性缺少敬畏感。”竹立家說。

  “理想信念和信仰,看上去很虛,但這恰恰反映出,我們當前領導幹部管理和教育最薄弱的一點。如何抓實,是今後的一個重點,怎麼對這種教育方式進行創新,怎麼對領導幹部進行考核、評估,甚至在幹部選拔任用的時候,如何避免‘帶病提拔’,都是現實的問題。”莊德水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也認為,忽略了理想信念學習不是套話,而是點出了實質性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都在強調思想上的教育和學習,但真的學進去了沒有?很多案例反映出,我們的思想教育,還真的沒有深入進去。”

  此外,還有很多“懺悔錄”提到“法律意識淡薄”、“不懂法”。

  湖南郴州原副市長雷淵利稱,到看守所學習了《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才知道貪污受賄10萬元以上,可以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挪用公款最高也可判處無期徒刑。

  雅安市原副市長譚向紅曾認為,“在給他人辦事時,只要不違反大的原則,不亂用職權,就沒有大問題”。

  “作為一個領導幹部,經過多年的高等教育和多次黨校培訓,應該是懂法的,應該知道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為什麼還會這麼說呢?”莊德水認為,這與很多領導幹部法律觀念不足,沒有對法律充滿敬畏感,沒有守法的意識有關,“他們眼裡看到的,都是手中的權力,而不是法律,權力至上,還是官本位的觀點,這是最大的問題。”

  “不能僅從道德角度來檢討,不要一懺悔就想到自己貧苦的出身和年邁的老母親,官員懺悔也應提高政治性,要從靈魂深處意識到,腐敗不單是一種羞恥,更是一種犯罪。”竹立家說。

  本報北京3月3日電

  (原標題:“懺悔錄”中的落馬軌跡)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