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過“緊日子”應成為政府“新常態”

2015-03-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敬冲

  “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參與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過程中表示。(3月6日 人民網)

  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少企業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一些企業家富起來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各項稅收充實地方財政,政府手上可自由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多,過慣了寬鬆日子。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下降,企業生產成本和工資成本上升,不少企業生存顯得越來越吃力,地方財政稅收也隨之減少,政府過“緊日子”是必然趨勢。

  對於企業來說,“緊日子”不好過,利潤下降讓很多企業家頭疼,一方面裁員減少工資支出,另一方面想方設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但整體經濟形勢影響利潤率的提高,不少企業選擇停產甚至關閉。企業不好過,政府也不好過,不同的是,政府可以通過向銀行借款來過上“寬鬆日子”。2008年以來地方政府大規模舉債,一些地方政府債務額度遠遠超過地方財政承受能力,爆發債務危機風險係數持續增高。

  中央政府看到了潛在威脅,於是要求地方政府不能無休止舉債,並將地方政府債務增加額度作為主要領導幹部離任審計的一項內容,意思很明確,就是要讓各級政府都過“緊日子”,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用錢。一方面,地方政府舉債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投入到民生領域的資金額度不斷增加,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選擇過“緊日子”,能節省的地方儘量節省,否則將沒有足夠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影響地方政府“一把手”政績考核。

  政府過上了“緊日子”,節約出來的錢用於改善民生,這與過去的情況正好相反。為了節省,一些地方政府減少“三公經費“預算,一些地方政府取消不合理的項目,工作作風也隨之改善,正應了李克強總理那句話,“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沒有完完全全過上“緊日子”,有的是因為地方經濟發展水準較高,即便在經濟下行階段也有足夠的稅收用於支配,有的是不願意過“緊日子”,能擠一點是一點,隨意花錢的現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還是某些領導幹部沒有真正樹立起過“緊日子”的意識,沒有像管家一樣來管理政府,缺乏責任意識。

  政府過“緊日子”,向老百姓讓利,是落實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不能搞特殊。要讓各級政府老老實實過“緊日子”,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教育力度,層層傳遞過“緊日子”思想,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樹立起責任意識,思想不能“滑坡”;二是進一步強化制度約束,為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劃下紅線,明確哪些不當為,一旦越界就要受到懲處;三是加強監督檢查力度,針對敷衍塞責、欺上瞞下、頂風違紀的領導幹部,要嚴懲不貸,確保其他幹部遵守規矩。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