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不虛擬的虛擬運營商

2015-03-20
来源:搜狐IT

  2013年12月,工信部頒發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運營試點資格,自此,虛擬運營商的概念出現在大眾的眼中。

  所謂虛擬運營商,指的是那些並不實際擁有自己的有線或無線網絡,通過租賃現有運營商的服務而展開電信業務運營的企業。

  虛擬運營商的開放,一時間掀起了巨大的潮流,做手機銷售的、做互聯網的、做遊戲的等等企業都紛紛加入到虛擬運營商的競爭中來。大家都幻想著自己的服務和手機號碼綁定後的美好未來,似乎虛擬運營商馬上就可以開出花來了。

  不過現實並沒有虛擬運營商們想象的那么美好,到2015年,虛擬運營商發牌一年多以後,各種關於虛擬運營商的負面新聞開始出現。

  根據最新的報道,此前比較高調的樂語通訊的“妙more”體驗店早已關門,另一家虛擬運營商連連科技被曝解散線下運營團隊。

  同樣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話機世界的相關業務負責人陳小青說“虛擬運營商們,目前還沒有人賺錢。”

  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虛擬運營商似乎是遇到了巨大的問題。虛擬運營商業務並沒有對現有的運營商造成業務上的沖擊,也沒有和企業想象的那樣和自己原有的業務形成有效的互補。

  難道這個世界真的不需要虛擬運營商嗎?事實似乎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有很多類虛擬運營商的業務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開展著,只是很少有人把他們當成虛擬運營商而已。

  講一個我自己的事。

  2013年,我從寧波到了北京,用的是此前一直用的移動號碼,因為這個號碼綁定了太多之前的各種服務,就沒敢換。但移動的3G又遲遲不給力,於是就只能苦逼的用著令人著急的2G移動數據網絡。但那會兒又經常外出,用2G網實在不方便。這時就想著搞個聯通或者電信的流量卡專門用來上網。去正規運營商的網站上一看,價格都貴的離譜,遂放棄。

  這時我就想到了神奇的網絡,多年的網購經驗告訴我,在網上可以買到一些很神奇的產品。果不其然,當我在淘寶的搜索框裏輸入“3G流量卡”的時候,一大堆廉價的流量卡便被列了出來。最後我挑了一張全國半年6G的聯通流量卡,價格是200元左右。這個價格可比運營商的流量套餐便宜太多了。

  卡很快就寄來了,並且卡是正常可以使用的,拿了一個閑置的手機做AP分享網絡,速度很快。不過這個卡和正常的SIM卡又不太一樣,該卡無法通過正常的聯通客服獲得服務支持,該卡中的流量用完了,卡就作廢了,無法續費。另外該卡第一個月送了1G流量,但如果第一個月超過了1G,需要補交流量費,但這個費用無法通過聯通補交,要通過賣家的客服補交。

  由於第一個月使用不慎,沒控制好流量,我的流量可恥的超過了1G,然後這張卡自然的被停機了。於是我就聯系了客服,將超過的流量補交了費用,很快這張卡又開通了。

  這張卡還有一個比較神奇的地方,只要添加了賣家的微信公眾號,你將你的號碼(雖然不能打電話)發送給這個公眾號,你就可以很方便的查詢這張卡的流量消耗,非常方便,比移動查流量打10086聽一堆提示方便多了。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覺得很沒意思,不就是一張流量卡嗎,有什么大驚小怪的。確實,當時也沒覺得怎么樣,但當虛擬運營商的概念被大家炒的風風火火時,你會發現,那些所謂拿牌的虛擬運營商簡直弱爆了,我這張流量卡的賣家不正是一個虛擬運營商嗎。

  我們來看看,這個流量卡的賣家,他基本上具備了一個虛擬運營商應該具備的各個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流量卡賣家通過某種渠道批發到了一個比市場價低的多的流量價格。這是虛擬運營商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低價的批發價,虛擬運營商根本沒有和現行運營商競爭的能力。

  其二,賣家建立了自己的服務體系。雖然說是聯通卡,但無論是充值還是售後服務,都全權由這個賣家負責,你完全不需要和原來的運營商(即聯通)打交道。當然你直接去找他們也不會為你服務的。

  除了法律上給的牌照以外,這些網絡賣家可以說就是一個小小的虛擬運營商。當初最早拿到虛擬運營商牌照的的企業,現在很多開始打退堂鼓了,但我最初買流量卡的賣家現在依然生意興隆。

  當然,這種卡也有很多潛在的風險,比如不能續費,用完就只能扔掉。也不能走正常的渠道維權,因為本身就不是運營商正規的套餐,服務質量只能靠賣家的良心擔保。但這些小缺點在極度低廉的價格和基本靠譜的服務之下,完全可以無視。

  這種“地下虛擬運營商”可以說非常多,你隨便一搜就可以找到一堆。在我買卡不久後,我另外一朋友也在中關村淘到差不多的一張卡,他那個卡還可以打電話,他將卡放在備用機裏用的不亦樂乎。

  雖然這種“地下虛擬運營商”可能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走在灰色地帶的。但我不得不說,就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他們很多時候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正常渠道無法獲得的廉價且便捷的服務。

  從另外一方面看,也說明虛擬運營商業務是有著廣大的市場需求的。從這些網絡賣家的銷量來看,你就可以知道市場有多大了。但就目前來看,現行的框架並沒有給“正規軍”太多的操作空間,真正拿到牌照的虛商們經過一年多的嘗試還是舉步維艱。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我並不在乎我用的電信服務是誰提供的,關鍵是好用能用且價格低廉。不過,既然“虛商”已經轟轟烈烈的被提上議程,而且有那么多有著壯志雄心的企業希望能在這個高度壟斷的市場中與巨無霸們一搏,還是希望能有正規的虛擬運營商能在制度框架裏將這個事做起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