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香港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2015-03-24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3月22日透露,香港特區政府正著手研究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可以扮演的角色。有人說,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加之內地與香港的各方面聯系不斷加深,內地經濟形勢和改革開放進度對香港的發展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而香港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地帶,是中國向海的南大門,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居於香港5小時機程范圍之內,且其在貿易、港口航運、漁業、旅遊業等方面具有天然資源和深厚基礎。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香港到底能夠扮演什么角色,近來在當地社會引起熱議。

  三大利好

  香港《信報》分析說,在香港設有區域總部、辦事處的海外公司有數千家,香港可以在協助內地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開發合作中擔當重要中介角色,使香港進一步成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的樞紐。

  有觀察認為,香港的專業服務業將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方篷認為,香港在會計、審計、商業管理、法律服務等行業聚集了大量高端的國際化人才。“一帶一路”戰略中“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急需熟悉國際規則的人才,香港如能打造成適應這一需求的國際營運中心,將成為這些企業的“挑頭者”和“守望者”。

  如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香港的國際自由港優勢將得到強化。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香港如能繼續發揮在國際貿易與物流上的天然優勢,仍將是連接內地與海上的重要中轉站。

  香港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另一大利好,在於金融服務的空間將被顯著“放大”。有人說,香港應意識到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質內涵和訴求,在鞏固現有的亞洲領先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時,進一步爭取成為互聯互通後的“一帶一路”整體市場的金融核心,成為國家戰略版圖中一個持續閃耀的亮點。

  從心動到行動

  有鑒於此,香港特區政府新出爐的年度財政預算案,在談到“擴大優勢”時,將“一帶一路”列為第一項,明確提出香港必須把握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新機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也表示,香港項目發展模式有優勢,可在戰略計劃中分享蛋糕紅利。

  來自特區政府的消息透露,港府已向中央政府提出加入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曾俊華表示,除了考慮加入亞投行外,總值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港人也有機會參與其投資。

  他引述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說法指出,“絲路基金”需要的是懂投資、懂金融、懂財務、懂國際、懂工程、識外語的人才。曾俊華認為,香港精英都有條件和機會參與這次關乎國家下一輪重要發展的龐大工程,“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夠做足准備,把握好這個時機”。

  “一帶一路”貫通亞、歐、非多個經濟圈,沿線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可成為香港業界開拓的“沃土”。特區政府的財政預算案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香港和這些市場的貿易聯系,通過商談自貿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等方式,為香港的貨品、服務和投資進入海外市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曾俊華就此在網絡上發文表示,他正計劃盡快帶同商務團出訪“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與當地政府啟動促進貿易和投資的安排,為打開這些新市場做好准備。

  時不我待

  “一帶一路”近期成為香港產經界和輿論場的一個熱詞,出現頻率之高反映了人們的濃厚興趣。誠如曾俊華所說,回顧過往30餘年可以看到,國家不同階段的發展戰略都為香港提供了參與和共享的機會,而“一帶一路”戰略也將是香港突破瓶頸、啟動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因為香港不僅是國家經濟的積極參與者,也是重要的利益共享者。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應在“一帶一路”的國策下,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身的人才資本、完善的法律制度、良好的企業管治,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家工程,進一步加強與內地有關省區和城市特別是深圳的多方面合作,克服香港產業空心化、地理空間狹小等局限,最終共同形成一個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產融結合、互惠互利的海洋中心城市。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23日表示,亞洲區內其他國際機場,特別是新加坡、首爾和上海,以及珠三角的廣州和深圳等,都在積極進行擴建跑道工程。面對競爭,香港若不想放棄得來不易的航空樞紐地位,削弱整體經濟競爭力,需要早日興建第三跑道。畢竟,站在“一帶一路”戰略的風口上,時不我待。(王大可)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