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国乐“非遗”侗族音乐诗剧在桂林公演

2015-04-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融合国乐与“非遗”的侗族音乐诗剧在桂林公演

  首次将国乐与世界“非遗”——侗族大歌熔于一炉的音乐诗剧《行歌坐月》4月17日在桂林公演。据介绍,《行歌坐月》1月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4月12日在贵州贵阳启动全国巡演。 唐梦宪 摄

 4月17日,随音乐诗剧《行歌坐月》桂林公演的贵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传承人潘萨银花(中),在演出结束时登上舞台对观众说,我从小就开始唱侗族大歌,我现在已经80岁了,我还要把侗族大歌唱下去。 唐梦宪 摄

         中新网桂林4月17日电(唐梦宪)首次将国乐与世界“非遗”——侗族大歌熔于一炉的音乐诗剧《行歌坐月》4月17日在桂林公演,这台高品质的侗族文化艺术盛宴,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

  《行歌坐月》是由中央民族乐团、黔东南州民族歌舞团和贵州从江县联手精心打造的首次将国乐与世界“非遗”——侗族大歌熔于一炉的音乐诗剧。

          流行于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的侗族大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有“天籁之音”的美称,被誉为“清泉闪光之音乐”。2009年9月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行歌坐月是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是根据在贵州侗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学故事《珠郎娘美》改编创作,该剧生动地讲述了被誉为“侗族歌仙”的娘美与侗族小伙珠郎的凄美爱情故事。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