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7

老外用测量工具为上海小笼包打分

2015-04-27
来源:江南时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弗·圣卡维西的老外近日红遍上海美食圈,因为他花了16个月去了52家小笼包馆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小笼包,写成了一本《上海小笼包索引》。用一台精确到0.01克的电子秤,一把精确到0.01毫米的双脚规形夹,和一把理发剪刀作为测量工具,他做出了“对通俗标准中构建良好的小笼包的定量解读”。

  曾在迈阿密、纽约和上海的高级餐厅当过厨师的圣卡维西,近十年主要从事美食评论工作,4月20日,他在热门美食网站“幸运的桃子(lucky peach)”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上海小笼包索引的背后”的文章。这篇奇文上传网络后,很快引发中国网友的围观调侃:“吃包子还带一堆测量仪器,这么科学认真的吃货,太感人!”

  吃到最后吃不下去了

  圣卡维西在文中解释称,从技术上看,小笼包索引是“对小笼包构成通俗标准的数字化解释”。他想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写食物,如果用完全客观的方式来测量食物会怎么样?小笼包作为对象再完美不过。它成败的四大标准中有三个——皮薄、汁多、馅大,都能很容易地用便宜的工具测出来。

  他还想出了一个测试公式:得分=(汁的重量+馅的重量)÷皮的厚度。根据得分,所有的小笼包被分为三个等级,A级最好。他发现,小笼包再加一碟青菜,便能符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要求,是均衡的饮食,减肥期间可以适当吃。

  圣卡维西介绍,“为了制作这一索引,在过去的16个月里,我总共吃了7.243公斤的小笼包。有6个一笼的、5个一笼的,还有一次是20个一笼的。在进行到第11种小笼包——南京汤包(A级)时,我放弃了把测试对象都吃掉的计划,因为我意识到,真的把那些小笼包都吃掉比搜集数据要困难得多。我的数据搜集过程包括:在电子秤上称每单个小笼包的重量,然后分解,再分别称汤和馅的重量,最后是用数显卡尺测量皮的厚度。”50多家馆子中,尊客来以24.32分位列第一。他们家小笼皮的平均厚度是全上海最低的,仅为0.72毫米。第二名是台北名厨(18.52),苏浙汇(17.96)、鼎心地(16.42)和乐新皇朝(15.63)紧随其后。

  公式有局限,有些东西是不能测量的

  圣卡维西介绍道,他的计算公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佳佳汤包,第二代主人经历了一段传奇的发家史。本来富足的家庭在60和70年代几乎被毁于一旦;80年代整个家庭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他们开始不断回忆以前享有特权的生活时所吃的点心。在那些日子里,他们不用做饭,因为他们有专门的厨师。不过,这家人开始把他们对于点心的美好记忆转化成一间6平方英尺的小店,后来成为汤包界大名鼎鼎的老店,成为上海的一家大公司。这个家族也获得了重生。家里多数人都去了芝加哥,现在的老板也很快就会出去,到时候他可能会带着自己的连锁店。

  “这些故事都是不能测量的。我也不想测量。这一索引是一项科学的项目,是对一团猪肉、一股肉汤以及一张面皮的客观描述。它本身是一个充满问题的想法,也足以让人觉得荒谬可笑。但是,其重要性,还是留给世人来评判。我知道,对于小笼包来说,几毫米的差别就能造成很不一样的口感,我也能够根据包子的褶来判断好坏。但是就到此为止吧,索引已经完成了。”

  [弹幕]

  锅贴表示不服。

  看看人家这学问做的,这里面应用了民族志、田野调查、访谈等定性科研方法,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只要你认真了结果往往就是出乎意料的好。

  一开始觉得这位老外很可爱!仔细阅读后,最后竟被感动和佩服的情绪所感染!外国人认真工作的劲头,的确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包子好不好吃难道不是馅料的配方最重要吗?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