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中国「三步走」打造世界製造強國

2015-05-20
来源:香港商報

  根據《中國製造2025》這部中國製造業未來10年行動綱領和路線圖,國家計劃通過3個10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中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

  這個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業「由大到強」的戰略目標,包括:

  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

  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同時,《中國製造2025》提出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見表),包括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等。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成為重點突破的十大領域。

  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當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基地,但在國家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看來,中國製造業目前表現為「大而不強」:一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缺芯少核」;二是品牌質量不高;三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嚴重;四是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尚不通暢。

  毛偉明指,放眼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來襲,美國制訂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工業4.0」,法國則出臺了「新工業法國」。此外,新興市場如印度,去年也發布了「印度製造」戰略,將製造業作為立國之本。

  毛偉明強調,如不在新一輪製造業版圖重新形成之際,邁向產業制高點,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將難以改變。 正因如此,從2013年起,150餘名工程院院士歷時一年多時間戰略論證、一年多編寫規劃,最終形成了製造業未來10年行動綱領。

  「《中國製造2025》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升產業層次,提高競爭力,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使我們的製造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毛偉明說。

  以「智能製造」為突破口

  作為一份綱領性文件,《中國製造2025》具體聚焦10個領域,其中技術創新成為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核心。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製造2025》以智能製造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其中包括研製出一批智能化產品,如智能機器人、整個生產過程實現智能化或信息化、管理實現信息化,以及在企業層面建立起工業互聯網或物聯網。

  苗圩認為,這與德國提出的「工業4.0」不謀而合,二者相同之處是實現信息技術和先進製造業相結合,或者用「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的結合,帶動整個新一輪製造業發展。他指,德國「工業4.0」著眼高端裝備,提出建設「信息物理系統」,並積極布局「智能工廠」,推進「智能生產」;而《中國製造2025》提出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構建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新型製造模式。

  苗圩表示,「在追逐偉大的中國夢的征途上,唯有實體經濟方是富國之基,唯有製造業才是強國之本。 」

中國製造2025要點

  製造強國「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 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第二步 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第三步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9項戰略任務與重點

  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全面推行綠色製造;

  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

  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10大重點突破領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航空航天裝備;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

  電力裝備;

  農機裝備;

  新材料;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