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多名警方人士直指責運營商不作為

2015-05-20
来源:京华时报

  據新華社電《經濟參考報》今天刊載題為《通訊信息詐騙“爆表”:打掉一茬又長一茬》的報道。報道指出,近年來通訊信息詐騙犯罪活動在我國愈演愈烈,背後除了詐騙手段不斷翻新、隱蔽性極強之外,運營商的不作為更是難辭其咎。

  2008年以來,我國通訊信息詐騙發案數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2014年全國通訊信息詐騙犯罪發案50餘萬起,比2013年多出約20萬起。今年以來,部分地區發案率再度“爆表”。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二支隊支隊長薛勇說,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許多詐騙分子把注意力聚焦到移動客戶端上,偽裝成“積分兌換”“銀行賬號異常”等形式的手機木馬程序層出不窮。此外,撥打詐騙電話窩點、網絡詐騙平台窩點、地下錢莊窩點往往藏匿在不同國家和地區。

  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表示,運營商完全有能力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多數安全漏洞,但這些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運營商的不作為給詐騙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王鐵峰等多位公安部門負責人表示,要通過立法手段明確銀行和通訊部門在維護金融和信息安全工作中的義務,對於因自身產品存在的安全隱患或怠於履行安全監管、源頭防范義務,而被犯罪分子利用實施犯罪,導致群眾損失,必須要追究銀行和運營商責任,並賠償損失。

  現狀

  逾九成詐騙案涉改號軟件

  近年來,我國逾九成通訊信息詐騙案件是通過改號電話實施的。眾多詐騙團夥租用境外服務器,將網絡改號軟件連接到服務器上,以此虛擬國家機關來電,騙取人們信任,給受害者造成嚴重損失。

  通過“改號軟件”實施詐騙,最終離不開境內運營商通道。福州、泉州等地公安機關負責人和辦案民警認為,運營商對此類犯罪背後暴露的通訊安全漏洞沒有足夠重視,並未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常有運營商負責人稱“這是行業規則問題,企業無法改變。監管成本太高,不願投入這筆錢”,有的則幹脆稱“對這類電話無法監管”。多地民警一致認為,由於運營商攔截不力,能夠虛擬任意號碼的網絡電話仍處於無人監管狀態。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