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大額可轉讓存單呼之欲出 利率市場化漸入尾聲

2015-05-21
来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中國發改委最新發布的《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提及將適時推出面向機構和個人發行的大額存單。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即將推出大額可轉存單,目前隨著銀行同業存單實現市場化定價、市場化交易,大額存單發行條件成熟,預計有利于加強銀行負債能力,增加儲戶投資渠道。

  事件 大額可轉讓存單即將推出

  中國即將推出大額可轉讓存單。18日,國務院發布通知稱,近日已經批轉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意見》提出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適時推出面向機構及個人發行的大額存單,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有序放松存款利率管制。

  “今年以來,央行連續兩次提高存款利率上限,此時放開銀行向企業和個人發行存單,會進一步提高銀行負債市場化部分的比重,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或已接近尾聲。”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

  大額存單全稱為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是銀行為吸收資金發行的,可以在金融市場 上流通轉讓的銀行存款憑證。央行近期也表示未來將加快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不斷拓寬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表態不同于此前監管層提及的“探索發行面向企業及個人的大額存單”或“將推出針對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業內分析人士預計大額存單“一觸即發”。

  至于推出大額存單的具體時間,近日有媒體透露,央行本月將會針對部分銀行開放政策試點,對個人及企業發行大額存單,個人門檻為30萬元,企業門檻為1000萬元。

  分析

  大額存單發行時機成熟

  銀行間市場同業存單,作為大額存單“先行軍”已經推出。同時,今年以來,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屢創新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同業存單的發行量達到去年同期的25倍,前4個月銀行間市場新發行的同業存單累計已超過10400億元,而去年同期僅為約430億元。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目前銀行間同業存單實現市場化定價、市場化交易,為大額存單發行提供經驗,預計面向個人和企業發行大額存單時機很快到來,政府層面利率市場化接近尾聲。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路線圖是‘先貸款后存款,先外幣后本幣,先大額后小額,先單位后個人’。目前存款利率市場化只剩下大額存單、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這兩個步驟。大額存單是央行自同業存單推出后的下一個工作重點。隨著同業存單的日趨成熟,大額存單試行蓄勢待發,預計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利率市場化將完成,下一步將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政策層面的市場利率市場化進入尾聲。”

  影響 加強銀行負債能力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推出面向個人和企業的大額可轉讓存單,能為商業銀行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有利于完善存款利率的市場化定價機制,最終有助于完成利率市場化進程。

  “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最大的沖擊無疑是存款流失,大型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要思考如何穩定存款,大額存單的推出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一種加強負債管理主動性和穩定性的有效工具。”一位股份制銀行業內人士對京華時報記者表示。

  他解釋稱,相較于普通存單而言,大額存單流動性強,安全性更高,將一些資金從表外理財產品或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吸引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這將使得商業銀行以往在攬儲大戰中的隱性成本顯性化,將減少規避利率管制的不規范行為。

  同時,溫彬分析稱,大額存單發行的放開,會影響到銀行業的競爭格局,競爭優勢將從過去那些網點廣、存款多的銀行向風險管理好、資產收益高的銀行轉移。這也就意味著,大額存單發行的放開,將顯著提高商業銀行的負債能力。

  提示 百姓可增加投資渠道

  與一般意義上的定期存款相比,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具有期限短、面額大、可轉讓以及收益性高等優勢。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增加了投資渠道。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大額存單的特點是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預計更偏好“安全性”、“流通性”的投資者會選擇大額可轉讓存單。不過具體的情況要視大額存單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而定。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在流動性方面,大額存單可在二級市場交易,其流動性取決于二級市場活躍程度。目前有猜測認為會試行采用“做市商”+“代理”模式;在定價機制方面,預期大額存單利率采取“Shibor加點”模式,就是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基礎,用加(減)法確定實際利率。例如,Shibor利率為4.00%,那么加20個點,就是4.20%,實際利率也是4.20%。

  此外,上述人士指出,在收益率方面,預計一年期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利率將略高于目前最高的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大額存單的定價可參照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過,考慮到理財產品屬于非保本,而大額存單發行機構是銀行,具有增信作用,資金更安全,收益率預計會低于理財產品。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