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14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05-22
来源: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

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1 规划编制总则 1.1 规划背景

  首先,环保产业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代表了未来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方向,国家将大力支持产业优先和重点发展。为促进七大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将集中出台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针对性产业政策,环保产业将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同时,环保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存在较高的产业关联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着力点。

  其次,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湖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逐步实施,为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正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的建设,出台了相关金融、财税等政策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和持续优化的创新型环境,长沙高新区作为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具备优势发展条件和基础。同时,发展环保产业是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是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三,2009年10月,长沙高新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第9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09年底,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将长沙高新区确定为湖南省重点扶持的环保产业园区之一。较高的定位可以使高新区在创新资源、人才团队、研发能力、产业集群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培育区域、企业和产品品牌,极大提高长沙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高端的平台。

  第四,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高新区已聚集了一批长沙市、湖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环保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产品、规模逐渐扩大、涉及领域不断延伸、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产业体系,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具备了建设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

  随着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不断深入,环保产业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加快以及长沙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将迎来宝贵的历史机遇。

1.2 规划范围

  长沙高新区是由岳麓山高科技园(又称“麓谷”)、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组成,形成了“一区四园”的结构。其中麓谷建成区见图1.2-1。

  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规划范围:岳麓山高科技园规划控制面积15平方公里。具体范围:枫林三路以北,东方红路和绕城高速以西,长望雷大道以东区域。详见图1.2-2。

 

图1.2-1  长沙高新区麓谷建成区

 

图1.2-2  环保产业示范园区位图

1.3 规划期间

  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规划期间为2011~2020年。其中:以2011年为基期;2011-2015年为规划期(近期);2016-2020年为展望期(中远期)。

1.4 规划原则 1.4.1 坚持科学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原则

  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注重聚集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完善产业功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本,培育引进骨干龙头企业,加快特色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形象。

1.4.2 坚持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园区等可持续发展思想。抓住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依据高新区自然生态特点和产业定位,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注意保护高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选择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物耗小、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低污染无污染产业项目。鼓励咨询技术服务等企业进驻园区,限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和技术,禁止污染性三废综合利用企业进入园区。

1.4.3 坚持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原则

  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挖掘环保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延伸和壮大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和能级,加速形成高新区的战略产业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基地,为推进湖南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和促进作用。

1.4.4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加强政府引导和协调服务,制定扶持性的产业发展政策,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环保产业,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引导和建立环保产业多元化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体系,推进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4.5 坚持区域发展、示范带动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与优势,承担起两型示范、高科技中心、先进制造、城乡统筹等功能。

  规划体现6方面的示范作用:园区建设与发展示范,园区管理模式示范,招商引资和融资渠道示范,产业链完善示范,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创业与中小型高新环保企业扶持示范。

1.5 规划依据 1.5.1 国家级规划、法规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6)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5.2 湖南省与长沙市有关规章、规划

  (1)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

  (3)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2008-2012年);

  (4)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

  (5)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

  (6)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

  (7)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1.5.3 长沙高新区有关规章、规划

  (1)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

  (2)长沙高新区相关统计资料。

1.6 规划目标 1.6.1 提升产业短板,培育高新区新的增长点

  高新区在新形势下提出了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五大产业集群的战略,环保产业在五大产业中规模较小尚处于短板位置。通过此轮规划希望能够辅助高新区认清环保产业发展路径,盘活内部产业资源,聚焦外部高端要素,培育出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1.6.2 挺进新兴领域,支撑创新型科技园打造

  长沙高新区已经成为由科技部认定的第九个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的科技园区成为未来高新区谋划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环保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代表着今后我国高新产业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环保产业的十年发展进行重点规划,有利于改变长沙高新区传统发展模式,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1.6.3 拓宽产业空间,指导专业园区规划建设

  麓谷建成区15平方公里内已基本饱和,产业规划将从全局统筹和分区协调的角度对新的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设进行规划,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

   


 

2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环保产业范围界定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环保产业”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环保产业是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环保产业在美国称为“环境产业”,在日本称为“生态产业”或“生态商务”。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理解则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是对产品从“生”到“死”的绿色全程呵护。

  本规划界定环保产业为狭义概念,按行业细分为:水污染治理行业、电除尘行业、有机废气治理行业、袋式除尘行业、烟气脱硫脱硝行业、固体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行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噪声与振动控制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循环经济行业等11个行业,涉及环保设备(产品)制造、环保服务、资源综合利用3大领域。

3 长沙高新区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3.1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简介 3.1.1 发展历史

  1、统一规划、就地起步、规模发展、巩固提高阶段(1988年—1996年):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时为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由城中区和岳麓山两部分组成,总有效面积为18.6平方公里,由此启动了首期“火炬城”集中园区建设。1993年长沙高新区在全国火炬计划实施五周年表彰活动中进入全国10个先进高新区行列。

  2、多园统筹、优势互补、快速发展、带动辐射阶段(1997年—2000年):1997年5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调整为“一区四园”(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组成。

  3、强化创新、服务两型、集约发展、建设新城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以“麓谷”命名的岳麓山高科技园正式启动了新园区建设。2003年12月31日,长沙市委市政府扩大高新区麓谷控制规划范围,明确高新区对东方红镇实行“委托管理”;2007年12月,再次调整长沙高新区管理范围,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涵盖麓谷建成区、望城坡经济开发区、东方红镇和雷锋镇。2008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资料显示,长沙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第六,2009年10月,长沙高新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第9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3.1.2 战略定位

  长沙高新区的总体战略定位为“两区一极”,即:中部地区自主创新领航区、“两型”社会示核心范区、区域经济增长极。

3.1.3 发展思路

  (1)在发展模式上,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内生式发展、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循环经济、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窗口。

  (2)在经济发展上,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动机之一和我国新的增长极,打造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现代服务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

3.1.4 发展目标

  长沙高新区按照大河西先导区“四区一极”的定位(“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高新区担当打造“两型产业”领航区的重任。长沙高新区麓谷区域将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功能为主导、以生态和创新为特色,按照“六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和“三区五园”的空间开发结构,规划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范围函盖“两区两镇”的具有城市功能的“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3.2 产业发展现状评述 3.2.1 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高新区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科技实力突出,政府对环保产业的大力扶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基础。在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88年建园以来,十分重视培育、发展环保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初步具备了建设专业产业园区的基础、条件、优势,聚集了一批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环保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主导产品、规模逐渐扩大、涉及领域不断延伸、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园区聚集有近100家环保产业企业,占全省相关企业的1/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近70家,产值近50亿元,利税约4亿元,占全省相关产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3,环保从业人数有1万多人,拥有环保专利技术、实用新型技术近400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2个。

  在环保设备制造方面,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主的环境专用设备(道路清扫机械、垃圾清运机械)企业群,以华时捷、力合为主的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企业群,以华时捷、麓南脱硫脱硝、佳宇环保、华能中电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设备企业群;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形成了以安淳、杉杉新材料为主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企业群;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形成了以中绿、中冶长天等为主的环保服务企业群。

  根据《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全省优先扶植的2015年产值目标超过10亿元以上的单位26家,高新区就有5家,重点发展打造的47家环保名牌产品中,高新区占15家,分别占到总数的20%和32%。

  根据《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百强企业名录119家中,高新区有32家,占近30%,其中,环保产业企业共14家,高新区有9家,占近70%。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环保项目共54个,其中,高新区有15个,占近30%。

3.2.2 目前的重点企业和涉及的子行业

  长沙高新区现有环保企业50余家,重点企业分别有中联重科、森泰、麓南脱硫脱硝、凯天环保、九方科技、华强电气、湘牛环保、现化威保特、恒凯环保、力合、华时捷、中冶长大、巨星建材、三德科技、佳宇环保、华能中电等;代表产品主要有垃圾收运及处理机械系列、污泥处理药剂及成套设备、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污泥最终处置装置、渗滤液集成设备、钢铁行业烧结余热利用、烧结烟气循环与脱硫脱硝、节能车用空调、空气净化专用设备、在线自动监控仪、在线监控系统、脱硫除尘设备、反渗透膜、智能环保PCB制作系统等。

  涉及的子行业包括:①水污染治理行业,代表企业为森泰(膜技术),湘牛环保、九方科技、恒凯环保(水污染治理工程总包服务)等;②有机废气治理行业,代表企业为凯天环保(整体厂房空气净化技术),华强电器(空调技术)等;③袋式除尘行业和脱硫脱硝行业,代表企业为麓南脱硫脱硝、佳宇环保(脱硫除尘设备与总包)、中冶长天(钢铁行业脱硫服务与总包)等;④固体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行业,代表企业凯天环保(计划实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等;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包括中联重科(垃圾清扫机械、垃圾压缩转运设备)等;⑥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代表企业有力合、华时捷、三德科技等;⑦循环经济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巨星建材、安淳、杉杉新材料等。环保产业11大子行业中,长沙高新区涉及到的有8个,其中电除尘器、噪声与振动控制、机动车污染防治3个行业,无企业涉及,行业领域包括环保设备(产品)制造、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

   


 

3.2.3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环保装备、水质自动监测仪器研发、废气治理技术研发、废水治理技术研发、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传输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创新型园区建设要求来看,长沙高新区环保产业还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① 产业面比较窄、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规模仍较小。除中联重科2008年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以外,一些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还未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部分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相关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常规产品相对过剩,一些急需的、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又严重短缺。

  ②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园区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而且技术开发的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

  ③ 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高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缓慢,影响了主导产品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园区企业往往分属不同的类别,给环保产业的管理和整体规划的制定带来了困难。环保产业的技术是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实现的,必然与其它产业产生依存关系,但环保产业链尚未形成,龙头企业有待培育,产业的关联度和集中度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④ 机制体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统筹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仍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产学研结合涉及财政、科技、教育、发改委、商务、税务、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缺乏统筹考虑和联系协调机制。环保产业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产业,又兼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又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具体扶持。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