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机器人为广东制造带来新机遇

2015-05-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段時間,在廣東省佛山、東莞等制造業大市,接連傳來“無人工廠”、“智慧工廠”開建乃至建成的消息。2014年,由機器人坐鎮的“無人工廠”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們津津樂道的概念;2015年,它已是近在眼前的實體了。

 
  在“用工荒”和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下,工業機器人上崗的速度遠比我們預期的要快。機器人在廣東的“就業”形勢如何?它們究竟能解決哪些問題?龐大需求背后的機器人產業如何實現支撐?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深入珠三角企業生產一線進行了調研—
 
  機器人“上崗”—

  早換早主動
 
  日前,廣東省政府宣布,自今年起的3年內在工業企業中大規模推動工業機器人應用,并開展智能工廠試點,建成國內領先的機器人制造基地。隨后,東莞松山湖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就行動起來,正式開工建設東莞市首個“無人工廠”。
 
  在項目現場,一個個機械手正在緊張地安裝調試中。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無人工廠”建造體系首期計劃投入1000個機械手,前期已有100個機械手率先“上崗”。它們的到來,使原本需要超過2000名工人的工廠,只需不到200名的軟件及中后臺管理人員,可以節省90%的人工。
 
  同時,就在100多公里之外的佛山三水工業園,海爾佛山滾筒可視互聯工廠也向其全球客戶開放。該洗衣機工廠可謂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社區”,由200多個射頻識別器、4300多個傳感器、10臺視覺識別機器人等構成,徹底實現無人生產的“黑燈工廠”。佛山海爾也借此實現了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的顛覆:法國人偏愛靜音、德國人熱衷環保、俄羅斯人提出操作要簡便,全球客戶的“定制化”需求都能被機器人滿足。
 
  考慮到長期困擾廣東的“招工難”,也就無需驚嘆珠三角工廠在使用機器人上的“大手筆”了。統計顯示,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制造業基地,東莞當前的用工缺口已達10萬人以上,佛山的缺口也接近10萬人。機器換人已上升為政府層面不得不力推的重要工程。2014年,佛山、東莞等地相繼制定了機器換人計劃,在優厚的專項資金補貼激勵下,制造企業轉用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氛圍日漸濃厚,目前東莞已有六成企業開展了機器換人工作。
 
  政策激勵只是一個因素。企業為何放棄工人而轉向機器人,提供機器人的廠商最心知肚明。陶瓷潔具是佛山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噴釉機器人在當地小有名氣。“在佛山潔具行業,目前只有5%到10%,也就是大約100家企業在用噴釉機器人。不過我一點也不擔心推廣,今年不用,明年他們也得用!”該公司負責人秦磊自信地對記者拋出這句話。他說,新鵬去年將機器人打折便宜賣給潔具企業使用,今年一些沒用機器人的企業已經面臨銷售問題了。一些客戶會問,別人用機器人,你們沒用,質量能信得過嗎?
 
  何其嚴峻的市場倒逼!對一些行業企業來說,機器人的使用不僅關乎是否請得到工人這樣的生存問題,更關乎核心競爭力這樣的發展問題。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首任會長凌琳表示,“機器換人”是遲早要做的,遲換不如早換,早換早主動。面對勞動力成本迅速提高的問題,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惟一出路。
 
  “早換早主動”,不僅是對企業,對制造大省廣東來說也是如此。“我省是全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吸引了幾千萬人就業,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機器換人“正在成為趨勢。”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日前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說,廣東省制造業一線工人人均工資早在2013年就達到了4.6萬元,是10年前的2.9倍,大大高于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而世界許多國家、全國各地都在加大創新驅動發展的力度,對廣東也是一種“倒逼”。
 
  廣東省今年3月底出臺了《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在此規劃下,有人提出工人被搶“飯碗”的問題。對此,秦磊認為至少在潔具行業不用擔心。“巨大的噪音、粉塵對工人健康傷害很大。傳統的噴釉工人很快就會消失,經培訓變成操作機器的人。”而廣東省有關部門在解讀“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3年行動計劃”時也表示,“機器換人”并不完全意味著大規模裁員,而是對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環境污染重、勞動用工多的崗位進行機器替代,主要集中在汽車、家電、五金、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民爆、建材等行業。
 
  跨越應用“門檻”—

  政策與示范合力
 
  5月下旬,廣東省重大創新平臺之一的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即將在佛山順德區掛牌。該研究院的主體是機器人的應用大戶—美的集團 .
 
  美的此次聯合10家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和龍頭企業組建研究院,意圖包攬從機器人的核心技術研發、生產制造乃至應用推廣的全過程。事實是,在巨大的需求量下,完全從外部購買機器人并不是“劃算”的做法,美的早已開始將自動化生產與研發聯動,并開發、生產伺服電機等機器人核心部件。
 
  “左手應用,右手研制”,這種做法在當前珠三角一些有實力的制造企業中相當普遍。即便沒有實力組建研究院,不少制造企業也在與機器人企業合作研發本行業適用的機器人。究其原因,一個重要因素在于機器人使用的高“門檻”。在討論“勞動力成本”問題時,“機器人成本”同樣是避不開的話題。對美的如此,對多如繁星的中小制造企業更不用說。
 
  制造企業應用機器人的“門檻”到底在哪里?佛山市有關部門近期對企業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當下企業對工業機器人有強烈的應用需求,但已推或計劃推行機器換人的企業仍較少,設備升級成本高及人才實力弱是難點。
 
  資金是首要的難題。調查顯示,機器人一次性投入大、技術改造的成本高,而目前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技術改造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現代裝備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周期一般為2年至3年,企業要求1年至2年內回收成本,其中差距較大。
 
  缺乏專業人才是機器人應用的另一障礙。由于是新興產業 ,機器人的研制和應用人才都很稀缺,特別是應用方面,目前在國內無論是機器人集成商還是用戶,知識和經驗都不同程度地匱乏,往往導致項目的挫折和失敗。
 
  為了幫助企業跨越機器人應用的“門檻”,廣東各地政府針對企業普遍關注的金融支持、人才引進、財政扶持3方面的政策,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在金融支持方面,佛山市鼓勵銀行開發針對工業機器人的信貸新品種,引導金融機構對機器人制造企業給予信貸傾斜,對應用企業給予短期融資貸款。在財政扶持方面,東莞市創新扶持方式,推廣事后獎勵、撥貸聯動、租賃補貼等方式,解決企業資金難題。在人才支撐方面,佛山市探索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新模式,采用合作培養、實訓培養、訂單式培養、高級培訓班的方式,加速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與此同時,正如“空調換扇子”的例子所揭示的那樣,機器人應用示范的巨大帶動作用已被各地政府廣泛認同,東莞、佛山等市都在選擇當地重點行業開展機器人應用示范工程。如佛山市開展優勢行業和“一鎮一業”工業機器人應用示范工程,以家電、機械、家具、汽車配件等行業為重點,每年重點推進2-3種行業的機器人應用,在每個行業選取不少于30家企業開展應用示范。
 
  不管“門檻”多高,機器人應用的大潮已勢不可當。“2013年,國內機器人剛需已經達到世界第一,預計30年內還將保持第一的水平。”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羅軍日前在佛山機器人應用推廣大會上說。這一預言從廣東的形勢看頗有實現的可能。據測算,僅順德一個區,依托本土制造業的廣闊市場,未來5年機器人市場將保持每年30%的遞增,市場規模超100億元。
 
  實現產業支撐—

  既“頂天”也要“立地”
 
  在佛山市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的一棟樓中,記者接觸了截然不同的兩家機器人企業。
 
  固高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邱天,展示了他們公司與志高集團合作最新研發的空調風筒全自動焊接生產線。這臺龐大的機器人由3只機械手構成,并自帶視覺檢測系統,不但能代替10個工人的工作量,還能在2秒鐘內檢測出每一件產品的細微缺陷。
 
  “我們研發的運動控制系統相當于機器人的大腦,填補了國內空白。要知道在機器人核心部件領域,國內90%的應用還依賴進口,其中70%的市場則由ABB、安川等”四大家族“控制,固高目前只在剩下的10%里尋找市場。”邱天說。但他告訴記者,固高未來的目標還是在那90%的市場,希望通過自主研發,在運動控制領域與國際一流企業一較高下。
 
  不像固高那么志存高遠,新鵬機器人公司則在“老外”放棄的衛浴噴涂機器人這一細分行業里如魚得水。“中國人做衛浴,種類很多,經常要換產,老外的機器人很難適應這么細分的市場;而且總共只有20來億元的市場容量,做起來得不償失。”秦磊介紹,新鵬從意大利進口機器人本體進行系統集成,為當地衛浴企業提供整線解決方案,普通工人經過簡單培訓就能進行換產。“未來新鵬還是要做差異化產品,衛浴市場飽和了,就換其他細分行業,總會有得做。硬要與ABB抗衡,肯定死定了。”秦磊笑道。
 
  固高和新鵬是廣東省方興未艾的機器人產業中兩類頗具代表性的公司。前者孜孜于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技術的研發,由于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目前這類企業數量并不多,卻可望在未來撐起國產機器人的一片天空;后者則植根于廣闊的制造業土壤中,專注于系統集成,為特定行業提供實用解決方案,它們在廣東機器人企業中占了絕大多數。
 
  這兩類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正逐漸彌補廣東省機器人產業鏈上最薄弱的兩個環節—核心零部件研發和“最后一公里”的應用。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廣東一些機器人龍頭企業已有所突破,如廣州數控在控制器方面國內領先,巨輪股份在RV減速器方面打破了國際壟斷。但目前,他們還無法撼動被國外巨頭占領的市場。而在“最后一公里”的應用方面,相當多制造企業表示機器人與原有生產系統的對接存在困難,如在佛山某衛浴公司采購了意大利噴釉機器人,卻由于換產困難、操作復雜、維護不便,始終沒能用起來。
 
  發展機器人產業既要“頂天”,也要“立地”,需要構筑起完善的產業鏈。目前,不惟佛山,廣東省的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城市也都在著力構建從核心技術研發、生產到系統集成應用的工業機器人完整產業鏈。
 
  面對機器人市場激烈競爭的嚴峻形勢,珠三角各地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集群化推進機器人產業的策略,目前,各類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如固高和新鵬所在的佛山市廣工大研究院,就是以機器人為重點方向的廣東省市共建的公共科研平臺。而在去年,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協同創新研究院籌建辦公室正式掛牌,一批手握機器人制造核心技術的企業已經進駐。
 
  去年至今,從廣東省級層面到廣州、深圳、佛山等制造大市,無不依據各自產業規劃推出了相應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新政,形成了在統籌設計下的差異化發展態勢。如東莞依靠規模龐大的3C—電腦、通訊、消費電子產業,在針對3C產業的機器人開發方面進行了率先布局;深圳去年年底出臺規劃,除了扶持工業機器人外,還將實施“服務機器人孵化工程”,大力發展社區監控機器人、教育娛樂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家庭服務機器人。
 
  專家認為,機器人產業正在為廣東這個制造業大省帶來“第二春”。按規劃,2017年底,機器人制造及相關智能裝備總產值從2014年的30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6%。“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加快機器人產業發展,力爭經過幾年努力,使我省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機器人制造業重要基地。”胡春華說。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