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5

敬老院為何成“傷老院”?

2015-05-27
来源:搜狐

  導語:2015年5月25日晚間,河南魯山康樂園老年公寓發生火災事故,導致38人遇難。近年來,農村敬老院事故頻發。本該是老人安享晚年的庇護所,卻成了奪取老年人性命的一大殺手。接二連三的事故背後,隱藏的是什么原因?

  名為敬老院,實則“五保戶”集中供養機構

  太陽底下無新事,農村敬老院發生火災等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2013年,因一男子縱火,敬老院10名老人遇難;2014年,黑龍江三位老人的睾丸被切除;最近的今年3月26日,年過六旬的護工砸死了8名失能老人。而這次因電路老化引起的大火,遇難人數高達38人,將農村敬老院再一次拉回公眾的視野。而這四起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受害者多為“失能老人”與“五保戶”。

  “失能老人”是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五保戶”則說指鰥寡獨孤及老弱病殘者。在發生事故的幾個養老院中,幾乎毫無例外的聚集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對象。農村的敬老院名目繁多:“愛心敬老院”、“幸福老年公寓”...等等,然而在名字的遮掩下,農村敬老院其實就是”五保戶“集中供養機構”。

  2010年民政部發布了《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優先供養生活不能自理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五保”則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五保的對象不僅僅指老人,同時包括了:殘疾人、智力障礙者、失去家庭的青少年、智力障礙著....這樣將所有得不到贍養又不能自理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不進行具體劃分,難保不出問題。而在“集中供養機構”人數最多的,還是“失能老人”。

  例如去年發生的“黑龍江三位老人睾丸被切除”事件,凶手王某也是該院院民,年齡46歲,是個五保戶,無兒無女無人照顧。而三名受害人,則都為“失能老人”。46歲才剛剛步入中年按道理不屬於養老范疇,但因屬於“五保戶”,王某也住進養老院。在監管不嚴的情況下,三名老人對於王某來說無異於手無縛雞之力。

  無獨有偶,這次的敬老院失火事件中,整個敬老院有100多位老人。能夠自由行動和喪失行動能力的老人被安排在不同區域。起火時可能有幾十位偏癱老人被困在房間裏。其中一位老人說,行動不能自理的老人共有57位,4位被送到了醫院治療,剩餘情況53位不明。“失能老人”的安全在“集中供養機構”似乎並不能得到保障。

  貧困地區養老院,只能保證“活著”

  部分貧困地區的養老院蒼蠅蚊子亂飛,天花板上的吊燈肯能是唯一電器,不能自理的老人再加上人手不夠的護工,還沒進養老院的大門就可以聞到一股來不起清掃的腥臊氣息。“我接觸的貧困地區養老院,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活著。”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研究員王橋在2014年走訪調研了全國多地的民辦養老院後發現,在經濟落後的鄉鎮,養老院的功能已經降到最低:保證一日三餐,不磕著碰著,難以有精神方面的需求。

  然而現實往往更加嚴峻,接連事故似乎在警醒我們,在部分敬老院中,“活著”都成了一個難題。公開資料顯示,全國農村三萬餘家敬老院,只有1.1萬家身份合法,高達三分之二的敬老院是“黑戶”。這些“黑戶”敬老院大多沒有經營拍照,只要家裏有幾件空房,或是在外租了房子,有人照看著,保證老人的一日三餐。這樣遊離在監管之外的“黑戶”,無疑給老人的生命安全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多數“黑戶”房屋耐火等級低,而即便是登記在冊的農村養老院,也大多存在消防隱患。如防火器材缺失、未辦理消防許可即對外營業。再加老年人防火觀念不強,有的老年習慣在床上抽煙,稍不留意容易造成火災。發生災害後多數老人缺乏正確的逃生技能和認識,且農村養老院中大部分為“失能老人”,往往傷亡慘重。魯山老年公寓火災事件中,出事的房屋均為“鐵皮泡沫屋”。鐵皮泡沫屋是指些鐵皮屋牆體夾層多由泡沫板填充,這種鐵皮泡沫板非常易燃,燃燒後會釋放有毒煙霧,只要吸上一口會有生命危險。

  除消防隱患外,目前農村敬老院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據新華網報道,在內蒙古一家“玉樂通老年托管中心”,20幾個老人有的在輸液打針,有的在輪椅上坐著。屋內空氣混濁,老人的咳嗽聲一陣接著一陣。“住進來的多數是腦癱患者,得給行動不便的老人摳大便,因為覺得是在做善事,所以也沒有想過要辦理什么衛生證件。”該托管中心投資人賀女士說。

  當“集中供養率”成為政績

  自2006年民政部提出“霞光計劃”,指利用彩票公益投入農村五保供養設施。各地紛紛提高養老標准,並加大加快推動養老院的建設。因分散供養存在看病難、無法統一管理等問題,大部分地方對“五保戶”施行集中供養。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卻將“集中供養率”納入考核范疇,原本被老百姓辦的一件好事,在提高政績的誘惑下,變了味。

  據《沈陽日報》報道,讓無依無靠的五保戶老人入住敬老院集中供養,本是好事,卻被陝西宜川縣民政局辦成了“窩心事”。近期,該局為了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強迫一部分五保戶住敬老院,不入住就要取消“五保”資格。鄉鎮幹部必須按期完成入住指標,說服五保老人搬到敬老院。很多五保戶無奈之下搬出家。

  短短幾年,各地的集中供養率大幅提高,但由於管理與服務的欠缺,事故頻發。“集中供養”床位多,護工少。多個地方的集中供養機構出現了大面積空床現象,有些個別地區甚至高達50%以上。然而與之相對,是護工的嚴重不足。人員短缺直接導致了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甚至無法保障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僅難招聘,大部分護工是下崗職工或農村婦女,毫無護理知識,在培訓上也增加了難度。而供需不平衡更導致了管理困難,一名養老院老板說“就算護工做錯了,也不敢罵,怕罵跑了。”

  所以,“集中供養”雖解決了大部分“五保戶”的溫飽問題,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各個鄉鎮的人彙集到一處,讓他們遠離親人、朋友,而護工的短缺注定無暇顧及這些情緒,他們往往會在精神上出現焦慮,悲觀;不同人群彙聚一處,大大增加了發生沖突的風險,若護工來不及制止,很可能釀造一場悲劇。災難讓人思考,如何做到不同人群分類,以及精細化管理都是我們急需考慮的問題,同時,如果能將擴建“集中供養”機構的經費用於服務,也許會比現在好些。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