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9

北齊佛像在臺身首合璧

2015-06-01
来源:香港商報

  捐贈儀式現場的釋迦牟尼佛造像

  【香港商報網訊】河北幽居寺失蹤近20年的北齊釋迦牟尼佛造像的佛首5月23日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與專門從內地運抵的佛身實現合璧。據悉,上世紀90年代,幽居寺內陳列的三尊佛像,佛首全部被盜。直到去年,其中一尊釋迦牟尼佛像的佛首輾轉到臺灣星雲大師手中。星雲大師痛心於佛像的「身首分離」,表示願意無償捐贈。星雲大師為此親書對聯「金身合璧兩岸情,佛光普照一家親」。金身合璧儀式后,佛像將會在臺灣展出,預計在明年春季,整尊佛像將會被運回內地。

  「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能缺席」

  23日上午,臺灣佛光山舉行「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儀式」,這尊高47公分、重80公斤的佛首,時隔20年第一次出現在公眾眼前。上午9點半,鐘鼓齊鳴聲中,由樂旗儀隊、鼓隊、手持幡、花、燈、果的隊伍引導,虔誠的護法信徒表演敦煌的飛天舞蹈,佛首轎由8名分別來自澳洲、非洲及亞洲的法師抬著,在42位法師護送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引領來至大雄寶殿前。與21日已經安奉在此的金身靜待合璧一刻。

  星雲大師親筆書寫的對聯「金身合璧兩岸情,佛光普照一家親」懸掛於大雄寶殿前。星雲大師笑稱,此前媒體把金身將要合璧的新聞報道出去后,又有人跟我講說有一批內地的佛像想要送回去,問我有什麼管道?大師表示,佛像金身合璧對兩岸和合的意義不言而喻,「復興中華文化,佛教不能缺席。」

  這尊佛首面相渾圓,細眉,長眼,雙目垂瞼下視,鼻直翼寬,唇豐滿,短粗頭,大厚耳。屬皇家雕刻作品,代表了北齊時期佛教造像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為國家珍貴文物。1996年不幸被盜并流失海外。

  皇族珍寶流失經年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北齊皇族趙郡王高叡敬造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阿眾佛三尊彩繪漢白玉石佛像,供奉於河北省靈壽縣幽居寺內。上世紀90年代,三尊佛像的佛頭先后被盜,佛像隨后被移至河北省博物院保存。

  直至2014年,星雲大師收到信眾捐贈的一尊佛首。兩岸佛教文物專家齊聚佛光山,經過石質辨別、時代風格研判、尺寸測量、與被盜前照片特徵比對,以及對佛頭底部斷裂茬口與大陸現存佛身頸部的翻模進行拼合,確定佛首與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院的釋迦牟尼像佛身相吻合。

  星雲大師有感於佛首法相莊嚴,痛心於佛像身首分離,認為佛教文物是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是屬於全人類共同所有,應該讓佛首回歸原處,遂發願將佛首無償捐回內地。

  這尊釋迦牟尼佛像將在佛光山大雄寶殿供奉至明年3月,隨后將返回北京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回歸儀式并短期展出后,入藏河北省博物院,最終在這里完成佛首與佛身合體及裂縫修補等技術上的相關修復工作。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建華曾表示,這座釋迦牟尼佛是目前所見北齊時期雕刻最為細緻精美的圓雕作品。「佛像身體健壯、豐滿的雕刻手法,受南朝流行的張僧繇畫風的影響,張僧繇人稱『張得其肉』,在中國古代畫壇獨樹一幟,追求人的身體健壯、肌肉美。佛像薄衣貼體,好像從水里出來,則是曹仲達『曹衣出水』的畫風。」她特別指出,最為難得的是佛像底座上還有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這是現存的一個孤例,也是研究北齊政治、軍事、官制、佛法、書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兩岸文物交流熱絡

  由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共同主辦的「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塔石佛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同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幕,展出來自河北各地的54件(組)佛教文物,其中一級文物17件。如隋代的舍利銅函、唐代龍朔三年造像碑、北宋定窯的白釉蓮紋碗等。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0日。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的合作始於2011年。自2012年起,雙方已經連續三年每年合作在佛光山舉辦一個以佛教藝術為主題的文物展覽,分別是「千年重光--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七寶瑞光--中國南方佛教藝術展」,展覽廣受臺灣民眾歡迎,總計吸引觀眾近300萬人次。

  兩岸文物交流發端於1992年,20多年來,兩岸從無到有、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在文物領域開展了許多務實的交流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事實上,在釋迦牟尼佛像實現金身合璧后,同時期的無量壽佛、阿眾佛的佛首仍不知所蹤。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國是世界上流失文物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