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知情者揭秘:北大清華為搶生源到底怎么掐?

2015-06-29
来源:俠客島

  【內部爆料】北大清華為搶生源到底怎么掐?

  北大向左,清華向右。

  今天,讓我們換一種心情,搬個凳子看中國兩所頂級高校“撕名牌”。

  心眼

  網絡上,一組清華北大爭搶學生導致招生人員受傷的圖片引發了熱議。文中寫到:“攔在車前的是堂堂清華大學的學生會主席,咄咄怪事,豈有此理!這幾位清華的君子,奇跡百花之下,把我們(北大)招生老師抓得傷痕累累,實在太佩服清華這幾個男的一秒變潑婦的特技。”

  為了能夠切斷北大與狀元的聯系,清華招生組曾多次將狀元請到北京,衣食起居均在校園內完成。美其名曰“參觀校園”,實則將狀元所有的聯系方式全部更換,讓北大招生組徹底與其失聯。這樣,一行人陪著狀元吃喝玩樂,幾天後返回家鄉,在老師的監督下填報志願,順利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員。狀元也許還會納悶,為什么北大從來不聯系我呢?

  高考志願填報最後一天的最後三個小時,某省份北大招生組所有老師的電話均處於忙線狀態。那么,他們在幹什么呢?他們在接清華招生組冒充學生的電話,導致考生在關鍵時刻無法咨詢。

  如果你想我求證上面這些傳聞,我會告訴你兩個字:真的。

  你沒有看錯,這些都是這兩所原本應該惺惺相惜的中國一流大學,在招生時發生的橋段。並且,對於常年從事招生工作的老師來說,這一點都不稀奇。在加入招生組的那一刻起,就時刻准備著,准備著對抗。

  6月22日上午10:30,某省清華、北大招生組分別從考試院拿到新鮮出爐的高考排名,撕X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第一時間鎖定狀元並成功招致麾下,是招生工作最重要的一環。所以,負責狀元區域的老師會放下所有的其他工作,直接奔赴考生的所在地。有一年,出分後,兩校招生組老師爭分奪秒,爭取第一時間趕赴狀元家中做工作。不過離奇的是,一方在汽車開出60公裏後,突然接到電話,告知狀元搞錯了,真正的狀元在反方向90公裏的另外一個城市。

  喂,你確信這不是聲東擊西?

  而有一年在福建招生組,清華大學坐豪車奔赴狀元家中,而北京大學招生組因為經費不足,只能坐摩的。一路上“突突突”,一手拉著行李箱,滿臉風塵敲開狀元家的門,你想想狀元家長表情。告訴你吧,差點沒被當做騙子一棍子敲出來。

  “真的太累心了。”這應該是大多數招生老師的心聲。

  神秘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兩所中國頂尖一流大學,何至於此呢?

  我們深知,在目前中國的教育體系下,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選拔。同時,本科生的生源質量也直接關系到一所學校的發展與地位,於是,只有本科生的招生工作會下放到各個省份,進行專門的招生宣傳,考後進行招生咨詢。招生組也就應運而生。各個省份的招生組成員,一般都是由當地考生組成和學校內的教學、行政老師構成。

  幾千萬考生,真正被北大、清華錄取的,不過七千餘人。在盲目的考生和家長心裏,除了口耳相傳,他們普遍認為,狀元選擇的學校,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學校,才是最好的。北大清華,誰會承認自己比對方略輸一籌呢?既然互相不服,那就撕吧。

  這時,一個關鍵詞出現在我們面前:分數線。

  除狀元外,分數線是必須堅守的底線。一旦失守,全面崩盤。於是,會出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分數並不是全省排名前十名的學生,甚至是三十、四十多名的考生,竟然能被清華經管、北大元培等高分院系錄取。

  並不是因為這位同學有多優秀,也不是考生家裏有什么強大不可告人的背景,而是因為,他/她決定了這所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如果這位同學報考並成功錄取,這個分數之前的學生也成功報考,完成了招生計劃投放的名額,學校便完成了錄取工作,他的分數便成了“兜底分”。如果這名同學被對方挖走,分數線會繼續下降,一旦低於對方學校,這場招生戰役,也輸了一半。可謂幾分之差,天上地下。

  於是,為了爭取關鍵分數的學生,招生中往往預留計劃指標,就是為了用好專業“砸”出分數線。

  在招生的准備工作中,摸清各個中學與自己學校的曆史淵源,也尤為重要。今年某省份的理科狀元,在已經和北京大學聯系好,確定好專業後,最後填報志願時,依然選擇了清華大學。他的原因讓招生老師匪夷所思:學校的壓力。

  不是大學,而是高中。這位狀元是清華大學“領軍計劃”的獲勝者之一,獲得了清華大學的加分優惠。清華大學告訴他的高中校長,如果這位有了清華加分的同學仍然選擇了北京大學,明年的“領軍”名額會大幅度減少。權衡利弊,只能犧牲小我,成全學校。

  所以,招生工作確實神秘,因為有各種無法公開的無形的力量在牽制,絕不僅僅是讓高分考生“跟著夢想走”。

  格局

  招生工作只是整個高校育人環節的第一環,卻展現出了我們教育體制中的種種問題。

  唯分數論。狀元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但他/她是社會的焦點,是輿論的導向。從報考志願開始,媒體就大肆宣揚,哪些狀元選擇了清華,哪些選擇了北大。無形之中,加重了學校的壓力,也就加重了招生組的壓力。畢竟,這是一個風向標,如果新聞中出現“某年高考,所有狀元均選擇北京大學”,可能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好的學校。反之亦然。

  唯好壞論。原則上來說,這兩所中國頂尖大學,沒有哪個院系好,哪個院系不好。對於學生來說,只有喜歡與不喜歡,適合與不適合。學校也是一樣,北大自由,清華嚴謹。然而成績的排序卻讓考生和家長認為,分數越高,就要去“越好”的院系,殊不知,學生興趣索然,入校後的學習更是吃力,掛科、轉系等現象比比皆是。

  唯親友論。很多學生在選擇學校時,並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有整個家族,有全校老師,甚至有當地教育局、政府機關的領導。這些形形色色的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見,讓學生陷入徹底迷茫的境地。於是,招生時聽到學生說的最多的不是“我喜歡什么”,而是,“我要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商量商量”。有這樣一個調查,請在校大學生寫出,如果讓你選擇一個真正喜歡的學習方向,你會選擇什么?結果五花八門,卻沒有一名學生寫的是自己現在學習的專業。

  高考志願填報開始時,一名志向落定的同學在朋友圈裏寫道:對於真正有夢想和志向的人,並不存在選擇的困惑。

  的確,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在對自己、大學、專業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作出的最自然最心儀的選擇,而不是兩所學校互相廝殺,互相詆毀,搶占生源,同時,也可以防止高分考生和家長坐地起價,漫天要價。

  文/上官采薇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