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6

教育部長終於說出了那句實話

2015-07-02
来源:凤凰博客

  教育部長終於說出了那句實話

  閑散一石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專題詢問會議上,針對如何辦好推動一批本科高校轉型這件大事,袁貴仁表示,這涉及職業院校和普通院校協調發展問題,目前高職招生數僅占高等教育的46%,一半還不到,普通教育過大,職業教育偏小,結構不盡合理,這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難並存的一個具體原因,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症結所在。

  這是什么意思?這等於教育部長第一次公開承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難“兩難並存”的原因之一,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畢業生過多,而真正掌握勞動技能的高職畢業生又過少。多了的,自然找不到工作,於是就業難。少了的,自然是不能滿足需要,於是用工難。而在此之前,是沒有人公開承認這一點的。面對大學畢業生年年就業難,盡管公眾普遍認為,這是盲目擴招普通本科的結果,但職能部門就是不承認這一點,而是說,不是大學畢業生多了,而是大學畢業生少了,中國大學生比率與國外起來還差得很遠呢,大學生畢業難的原因在於社會。這種觀點,顯然沒有說真話。現在,面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詢問,就不得不說實話了。

  2013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699萬,整體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當年的6月6日,教育部某領導公開表示: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宏觀就業壓力和結構性矛盾等因素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一是國際經濟及就業形勢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的外貿、出口、投資、就業等,從而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影響。二是2013年國內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已達到2500萬人,宏觀就業壓力增大。社會有效需求下降,適合高校畢業生的用人崗位減少,同時畢業生總量有所增加,一減一增,給畢業生就業帶來較大影響。三是結構性矛盾依然明顯,學科專業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部分高校社會需求少、就業困難的專業,沒有及時調整招生規模。四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還存在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礙,面向基層就業創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服務還不能滿足現實需要。

  這種將就業困難歸結為社會需求減少、歸結為就業勞動力過多、歸結為政策障礙顯然與事實不符,只承認學科結構不合理、不承認普通本科生偏多也沒有說實話。事實上,從1999年高校大擴招開始,我國高校擴招人數每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雖然近年來,教育部開始反思高校擴招的利弊,將擴招比例的增速調緩,尤其是從2012年開始宣布將停止高考擴招,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將保持相對穩定。但由於連年擴招形成了龐大的招生基數,增速調緩之後,每年高校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還是屢創新高。在這一擴張過程中,又出現了一股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本科升大學的高校升格熱潮,變地都是新冒出來的高校。其中,獨立學院就達300多所,實際上成為高校的第三產業。

  對高校大擴招的利弊,一直存在極大爭議。支持的觀點認為,大規模擴招讓更多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擴大了教育規模,帶動了經濟增長。反對的觀點認為,高校擴招提高了入學率,但也帶來了就業難,而且稀釋了高校教育資源,造成高校教學質量下滑,導致高校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特別是,大規模擴招,實際上是擴招普通本科生,使本來不受重視的職業教育更加邊緣化,導致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高等教育結構比例嚴重失衡,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方面量增質降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難,一方面企業廣泛需要的職校畢業生又“供不應求”。

  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529所,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559萬人,毛入學率達到37.5%。如果按照袁貴仁所說,高職46%,本科生應該為1922萬,每年平均畢業480萬,顯然供過於求,所以這些年一直是就業困難季。矛盾如此突出,相關部門才被迫公開承認問題所在,表示要做到四個“更加注重”:要更加注重內涵發展,而不是一味擴規模、上專業、改校名、提規格;要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而不是一味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要更加注重創新發展,而不是拘囿於原有利益格局和固定模式套路;要更加注重需求導向,而不是蒙著頭、關著門、脫離社會需求辦學。到了這個時候,相關部門才不得不承認,普通本科太多了,高職高專太少了。原來,實話是逼出來的,不是自願說出來的。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