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7

中國經濟表現出乎意料

2015-07-26
来源:香港商报

   顏安生

 
  2001年11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彈指一揮間,中國入世快將14年。14年前,當中國政府還在緊鑼密鼓地與世貿組織(前身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各成員進行談判之時,國際國內的輿論普遍擔心,一旦中國加入世貿,中國的金融業和農業勢將受到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巨大衝擊,中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有可能成為歐美銀行的俎上之肉,而中國的農業則有可能直接成為犧牲品。
 
  的確,14年前,歐美各國的金融業如日中天,不僅雄霸全球金融業巨頭前十名的位置,而且其悠久的發展歷史,成熟的市場化運作體制,遍布世界各地的行銷網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都令其他非歐美國家金融業難望其項背。相形之下,當時中國的金融業還在計劃經濟襁褓中咿啞學語,市場化改造蹣跚起步,尤其中國銀行業因政策、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呆帳、壞帳、死帳堆積如山,被國際媒體定性為在技術上已經破產,且成為當時國際社會之「中國崩潰論」的重要依據。
 
  入世前中國對農業的主要擔心有:一是過多進口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構成威脅,二是無法與美國等發達農業國家大規模農場競爭,三是中國的農業工業化進程將受到拖累,四是國際上普遍不看好中國農業的前景。當時,國際上正盛傳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出版的《誰來養活中國》一書,講得頭頭是道,而中國國內也曾有輿論預測,入世頭5年,有多達千萬農民失業,農民實際收入將比1995年下降2.1%,或引發不穩定。對此,中國的官方也不無擔心。
 
  然而,14年過去了,最擔心受衝擊的中國金融業和農業不但沒有如當初人們預期般地遭受重大打擊,反而表現出了強勁的生存能力和獨特的競爭力。在加入WTO之後,中國經濟逐漸與國際市場融合,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強勁、表現最突出的經濟體。在這14年裏,中國不斷超越英、法、德、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一大吸收外來直接投資國,以及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根據美國《財富》雜誌於北京時間22日晚發布的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國上榜企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達到106家,比上年度增加6家,上榜企業數量穩居世界第二,與美國上榜企業128家的數量相比僅差22家。更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大多都進入了世界500強企業,在全球主要銀行排行榜上,中國的幾家國有商業銀行皆名列前茅。
 
  事實上,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僅僅幾年之後,中國的發展狀況和經營面貌完全出乎世人預料,其中尤以金融業表現最為突出,不僅沒有被歐美銀行衝垮,相反,中國金融業的跨越式發展不但後來居上,而且與歐美金融業形成了此消彼長的態勢。14年來,雖然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中國金融業的市場地位不但沒有動搖,反而更加鞏固。據資料顯示,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內地的銀行業務中僅佔不到5%的市場份額,外資銀行在中國內地的營業網點布局較之本土銀行可謂千差地別,以致不少外國金融業者哀嘆自己在中國水土不服。與此同時,中國金融業在國內實現大擴張的同時,也正在加快向海外拓展的步伐。置身香港的市民都能深切體會到,近年來,內地的金融機構在港上市、成立分支機搆、收購港資金融機構的消息不絕於耳,內地銀行在海外的收購、參股、設點新聞也經常見諸媒體。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其在澳門、印尼、南非、新加坡、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的一系列拓展活動令投資者目不暇接。
 
  中國的金融業在入世之後為何能夠表現如此神勇?從大的方面來說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所帶來的巨大機遇。這14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均GDP增長接近10%,要知道,這是在改革開放前20年已經積累起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上所實現的大發展,其為金融業所創造出來的巨大市場世所罕有。可以說,中國經濟近14年的大發展對中國金融業來說是天上掉下了一塊大餡餅。二是中國金融業自身的市場化改革及時有效。雖然中國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造起步較晚,但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中國的金融業不斷加快改革步伐,尤其2006年以來,主要金融機構先後實現了在港上市,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市場化重要改革目標,不僅提升了自身的資產規模,而且大大加強了市場營運能力。
 
  在中國金融業改革大發展的這14年中,恰恰歐美金融業命運不濟,先是華爾街科技泡沫爆破,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次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2009年歐債危機爆煲,在連串重大金融事故的衝擊和拖累之下,歐美金融機構自顧不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節節退縮,相形之下,中國金融業如旭日東升,噴薄而出。
 
  另一方面,入世之後中國農業整體發展良好,主要反映在:農業增加值穩中有升; 主要農產品產量逐年增加;農民收入增長幅度年年提高;農產品貿易穩步增長。在入世頭5年,中國的農業就已經直面國際挑戰,不僅完全履行入世承諾,而且在競爭中獲得一定發展:農產品關稅全面下調,僅為世界農產品關稅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世界平均關稅仍高達62%;農業國際競爭力增強,2002至2007年,農產品國際貿易額由306億美元增加到781億美元,年均遞增20.6%;融入世界貿易體系,一方面是世界農產品關稅最低以及市場最開放國家之一,同時,已成為世界農產品第五大出口國。
 
  中國農業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良好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中國農產品市場巨大,需求層次多樣,難以撼動。二、剝奪農業的程度在降低,農業投入增加。三、農業基礎、市場建設取得巨大進展。四、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五、農業科技水平突飛猛進。六、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提高。以前我們低估了自己的優勢,而放大了發達國家的競爭力,過多地考慮了農業初級產品生產的弱勢。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家,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吃飯問題,也就有能力抵禦外來的競爭,並且有能力通過努力進軍國際市場。在農業的國際競爭中,起決定因素的,可能還主要是農產品的初級加工、農產品的深加工,以及特色農業和特色農產品等環節和領域。恰恰在這些環節中國擁有自己的優勢。如果將初級農業、加工農業、特色農業、農業科技等方面綜合起來考察,中國農業的整體競爭力則會更加強大。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