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深井潮州人冀重振潮文化

2015-08-27
来源:香港商報

  深井新村村民製作潮州美食潮州粿,向外推介潮州文化。

  【香港商報網訊】在荃灣鄉郊深井,有一條街叫「深康路」,數十年前街上主要由潮州人開辦的商舖生意滔滔,有人來買吃的,也有人來理髮、買藥……然而,自從深井的工廠搬遷的搬遷,結業的結業,工人幾乎全走光,商店被迫全線結業。雪上加霜的,還有每年舉行的盂蘭勝會幾近停辦。在凋零過後,近年一批有心人落力推廣潮州文化活動,亦希望推動深康路商舖重開,令香港人認識深井不單有燒鵝,還有它本身獨特的潮州歷史文化。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鵝媽媽地標反映燒鵝馳名

  從荃灣乘車沿青山公路抵深井,首先看到的是近年豎立的地標,一隻生蛋的天鵝媽媽,據稱是守護深井及青龍頭,其造型雖曾引起不少意見,但亦反映深井這地方與鵝(以燒鵝馳名)的密切關係,肯定較隔鄰的嘉頓麵包廠更惹人關注。在深井的青山公路,現時一邊是現代化高樓住宅如碧堤半島、縉皇居,一邊是鄉郊村落如深井新村、深井村,屯門公路還在村落上空宛然而過,構成奇特的景致。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幅獨特風景也是歷史演變而成。現年67歲,祖籍潮州的深井潮僑街坊盂蘭勝會會長姚志明,12歲搬進深井新村,15名兄弟姐妹與父母擠住在由沙磚建成的400呎鄉村臨時屋。他說,那時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姚家是村內最多兄弟姐妹的,另郭家及陳家(經營「陳記燒鵝」)的兄妹亦有十多人。

  早建生力啤廠與嘉頓麵包

  深井最早的原居民是傅氏家族,現居於深井村,潮州人是後來的非原居民,因到工廠打工者愈來愈多。姚志明說,深井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工業,要數生力啤酒廠、九龍紗廠及嘉頓麵包。生力啤酒廠二次大戰前已存在,當時名稱為香港啤酒廠,由港人開辦,戰後被來自菲律賓的生力集團購入,易名為生力啤酒廠。戰後上海幫來到深井開設九龍紗廠;上世紀60年代初,嘉頓麵包將業務擴展至深井,興建新廠房。

  這些工業選擇在深井設廠,原因與深井的地理環境有一定關係,因深井碼頭水夠深,可停泊大船,那時陸路運輸只靠一條曲折的青山公路並不足夠,水路運輸變得很重要,以噸計的棉紗及麥渣都從水路運來供應給紗廠及啤酒廠。而深井水深這特點也對香港作出貢獻。事緣1963年香港制水,每4日供水4小時,香港政府將租來的油輪改裝,到珠江口泵水到香港,再運到深井當時三個碼頭,再運至山上水庫儲存。

  部分潮人到九龍紗廠打工

  姚說,大部分潮州人都進生力啤酒廠打工,出賣勞力做咕哩(苦力),「可能潮州人刻苦耐勞啲,你知啤酒要拉要抬嘛!」估計當時佔全廠員工八成。當時交通仍不便,酒廠為單身工人設宿舍,而已婚員工,就在附近聚居成深井新村(原為深井村原居民耕地)。小部分潮州人則到九龍紗廠打工,而紗廠設施不少,有飯堂、合作社及宿舍。嘉頓則是外邊人做居多,因有廠車接送。

  深井昔年工業很繁盛,在高峰時期,深井新村的村民有三四千人。而3間大廠每日返工的人很多,需求很多物資,帶動村口深康路一帶商舖生意不絕。但自祖國開放後,九龍紗廠在深井的業務處半停頓狀態,集中於荃灣,90年代中更結業,深井廠房變為現時的麗都花園。而生力啤酒廠亦於1996年將生產線遷至元朗廠房,深井廠房停產,變成碧堤半島。在1990年至1998年,深康路一帶商舖處於黑暗時期,生意愈來愈少,結果不得已陸續關門。

  推介潮食反沙芋及潮州粿

  姚志明說,現時村內人口約1600人。從前每年搞得有聲有色的盂蘭勝會活動也暗淡下來,因搞手逐漸年老,而人口減少經費來源又自然少。但他說,近年他們一班繼任搞手決心復興潮州文化,也得到一些在外做生意有成的深井潮州人支持,將予人老舊的盂蘭活化,推廣潮州人信奉的「天地父母」觀念,推介潮州美食如反沙芋、煎蠔餅、潮州粿,推動在區內成立盂蘭文化展館等。他說,亦構思重開深康路商舖,「他們現時用來自住,但做商店,可以買潮州手信,又唔使交租」,不過,他指居民對重開信心仍然不大,暫時反應較淡。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