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股指期貨并非股災元凶

2015-08-3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今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兩隻股指期貨上市,兩月后A股市場由盛轉衰,滬指自6月15日的5178高點,經兩個多月時間震蕩下行至2850點低位。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股指期貨正是這場A股災難的元凶。

  為什麼原本應該平抑市場波動的股指期貨忽然成了洪水猛獸?持這一觀點的人主要依據有三點:一是,股指期貨是T+0交易,日內可以多次進出,投機倉位、高頻交易,這些被看作股指期貨特有的優點,正是證監會嚴查的重點;二是,從股指期貨成交持倉比值來看,今年7月以來單月合約比值高達20至30倍,而成熟市場約1到1.5倍,分析人士認為股指期貨加劇了市場投資傾向;三是,中證500代表中小市值股票,在本輪牛市中機構反覆炒作中小盤股使其股價暴漲,而在市場下行時只能通過大力賣空期指,尤其是IC來對冲,直到出現實際上的單邊做空。

  根本撬不動整個股市

  而自股災以來,中金所開始逐步采取限制股指期貨交易頻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槓桿、監管特殊帳戶,限制開倉等措施,在25日晚中金所打出限空「組合拳」后,A股市場開始企穩反彈。如此看來,似乎A股確實是在抑制股指期貨做空量能后才得以企穩,那麼真的應該暫停股指期貨嗎?

  據媒體報道,近日確實有專業人士向監管部門提出了暫停IC交易的意見與具體方案,有部分期貨業人士認為暫停IC交易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此時,市場上持反對意見的專家開始為股指期貨「正名」,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股指期貨被看作本輪股災的「替罪羊」簡直是無稽之談,利用股指期貨操縱市場做空獲利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

  制度本身不存在問題

  首先,股指期貨較A股市場規模要小得多,通過操縱龐大的現貨市場在期貨市場獲取蠅頭小利,確實於理不通;其次,中國股指期貨市場的空頭持倉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的套期保值持倉,投機者基本都是中小散戶,其持倉僅占較低比例,根本不可能撬動整個股市;第三,中國股指期貨的合約設計、交易機制、交割結算等制度及措施,較之許多海外市場,更能防範、隔離和化解市場操縱風險。

  綜合來看,在市場震蕩時期,一些針對股指期貨的指責實際上很難成立。那麼在此次股災中,監管層為何對股指期貨中高頻交易等嚴格限制和審查呢?

  從近期證監會一系列嚴查動作中我們不難推斷,雖然股指期貨制度本身并不存在問題,然而部分掌握市場數據的知情人士,或許存在利用內幕資訊進行日內交易賺取暴利的違法行為,這也正是中金所頻頻針對股指期貨出台限制措施的主要原因。

  股指期貨成為股災的替罪羊已經不是第一次,1987美國股災也將矛頭指向股指期貨,直至1991年工作組調查研究得出,股災是由宏觀經濟和股票市場本身的問題長期積累最終爆發而引起的,股指期貨才洗清罪名。騰訊證券

  什麼是股指期貨「交割日魔咒」?

  所謂「交割日魔咒」,一般稱「到期日效應」,指的是在股指期貨最后交易日(即交割日)當天,因股指期貨到期的原因引發的期貨和現貨成交量和波動率發生扭曲的現象。其產生原因是由於股指期貨采用現金交割方式,且交割結算價的設定可能與現貨市場標的指數的某一時點的價位有關。事實上,根據以往交割日市場走勢驗證,交割日股指期貨及其成分股的成交金額和波動性沒有顯著變化,并不存在「到期日效應」,投資者應當理性客觀地看待股指期貨交割日。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