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上市公司中報管窺GDP 經濟并不太差

2015-08-31
来源:證券時報網

  隨著二級市場一輪急跌,實體經濟或受沖擊的言論甚囂塵上,而在實務運營中,不少企業主也在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

  按照國家統計局7月中旬披露的宏觀經濟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按可比價格計算)。于是,7%客觀上成為了評判各經營主體上半年營運成果的重要標準。

  在系列經營主體中,以約2800家A股公司為代表的上市公司實際上對經濟波動更為敏感,作為國內理論上最具盈利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群體,A股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指標具有管窺全局的意義。

  七成行業跑輸GDP

  僅總營收及凈利潤增速兩項指標來看,A股公司上半年業績難言樂觀,甚至與GDP增速缺乏可比性。有必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營收及凈利增速與GDP增速分屬不同的指標,理論上不能直接作比,但二者分別是上市公司及宏觀經濟最為核心的指標,市場對其更為敏感。

  據證券時報數據中心統計,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共有9個行業上半年總營收同比增速為負。其中,采掘、鋼鐵兩個行業總營收同比下滑幅度超過20%,對應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則分別為-66%、-286%。

  此外,綜合、化工、建筑材料3個行業總營收亦同比下滑10%以上,所對應的凈利潤同樣是負增長。

  總體來看,約有20個行業上半年總營收增速低于7%(其中9個一級行業負增長),跑輸GDP同期增速,約占28個一級行業71%。其中,大部分行業增速低于3%,包括房地產、農林牧漁及備受二級市場矚目的國防軍工。進一步細化成二級行業甚至三級行業,不難發現,上半年絕大部分行業在增收方面步履維艱,集中體現在訂單獲取難度加大、訂單執行難度加大、銷售渠道不暢、產品價格下滑等。

  在此背景下,部分行業甚至已經放棄了“保收入”的既定目標,從過往的正向增速被動下調至零增長,乃至盡量做到“少下滑”。從財務的角度而言,上市公司營收指標更具剛性,不少行業在凈利方面適度調節,包括政府補貼、資產處置收益、債務重整收益等非經常性收益。

  于是從凈利角度來看,上市公司上半年并未“一地雞毛”。數據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速低于7%的行業已降至14個(其中凈利負增長的行業也有9個)。換言之,雖然大部分行業上半年總營收跑輸GDP增速,也有14個行業維持了7%以上的增速,占到一半,實體經濟賺錢效應依然存在。

  當然,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14個凈利增速超過7%的行業可能要重新計算增長率,不過影響并不大。另外,在預期并不樂觀的宏觀經濟背景下,上市公司動用法律允許的手段調節凈利潤也并非完全不可取。

  需要說明的是,上半年總營收及凈利表現不佳的行業依然集中于鋼鐵、采掘、化工等傳統行業。從最近幾個年度的數據來看,這些傳統行業始終未能自發性完成逆轉,除非某客觀因素發生重大變化。如上半年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遠洋運輸、航空等傳統行業凈利大幅提升,成為上半年的黑馬行業。

  另外,傳統行業中歷來的白馬行業銀行,上半年表現一般,總營收同比上升10.18%,但凈利潤僅微幅增加2.77%,引發各種版本的解讀,其中不乏對實體經濟的極度悲觀言論。

  新興經濟崛起

  相比上市公司營收、凈利等指標,GDP宏觀意義更加復雜。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各種對宏觀經濟的悲觀論調不絕于耳,亦不乏陰謀論者。實際上,與GDP分項指標高度契合的是,來自不同產業的上市公司營收、凈利增速分化表現得較為明顯。

  如農林牧漁上半年總營收、凈利同比增速表現一般,輕工制造、建筑裝飾等同類指標則相對較好,至于非銀金融、房地產、通信等行業則表現更好,與上半年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同比增長6.1%、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4%基本吻合。

  當然,部分代表性行業在直觀上比GDP表現更差,如農林牧漁上半年總營收及凈利增速均僅為0.6%、-6.5%,落后于第一產業3.5%的同比增速。另有部分行業表現得比GDP更為強勁,如醫藥生物,上半年總營收及凈利同比增速分別為12.%、21%,可能是近年表現得最穩健的行業,完全不受宏觀指標及各種突發因素影響。

  另外,傳媒、非銀金融上半年表現極為亮麗,客觀上成為了第三產業的推動力量,這兩個行業上半年凈利增速分別同比攀升25%、127%,分別折射出影視、娛樂領域的旺盛需求及二級市場的波動。

  除緊扣產業指標外,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凈利增速也遵循地域指標。按照各省區的GDP增速,重慶、貴州、天津、西藏、江西等省區上半年GDP增速居前,均超7%,以遼寧、黑龍江為代表的東北地區及以山西、內蒙古為代表的華北地區上半年GDP增速墊底。

  上市公司數據顯示,西藏、重慶、貴州等地區上市公司上半年總營收同比增速均超過7%,部分地區甚至達到20%以上。與之相反的是,遼寧、山西、內蒙古等地區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均出現負增長,下滑幅度甚至超過15%,對應的盈利降幅也一度接近20%。

  僅從上市公司中報數據來看,實體經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悲觀,如深圳、廣東(除深圳)、江蘇等傳統強勢區域的上市公司上半年都表現得較為強勁,尤其是深圳地區上市公司上半年總營收、凈利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5%、36%,新興經濟的活力顯露無疑。

  當然,部分大省區尤其是東三省上市公司業績總體欠佳,也凸顯出區域經濟的頹勢,北京、河南、山東等強勢省區上市公司上半年均表現一般,大多出現營收與凈利雙降的局面。

  目前,中央層面正在致力于推動產業升級,上市公司也率先得以表現。從區域來看,代表新興產業及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區域上半年表現更好一些,上市公司業績相對亮麗,如廣深地區及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中部及華北部分基數較大省區的上市公司如其GDP增速一樣,也不是很高。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